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韩愈(768-824)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3 题号:2050754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答张十一功曹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本诗是他第一次被贬到阳山(今属广东)后的第二年春天所作。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到郴州,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恩波:皇帝的恩泽。③斗:通“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勾画出了春山明净的优美景色,哀猿的啼叫更显出阳山的幽静。
B.筼筜与嫩笋争相滋长,踯躅开出艳艳的花朵,此处远景优美、迷人。
C.诗人被贬,面对炎热的瘴气不禁发出感叹,但求不要在此虚度余生。
D.这是一首赠答诗,尾联诗人看到自己双鬓更加斑白,心中一阵无奈。
2.诗歌尾联写得委婉曲折,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知识点】 韩愈(768-824) 酬和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听颖师①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②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③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④,无以冰炭置我肠!


注:①颖师:当时一位善于弹琴的和尚。②未省(xǐng):不懂得。③起坐:忽起忽坐,激动不已的样子。④诚能:指确实有才能的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开头即紧扣“听弹琴”展现音乐境界。前两句,写琴声细柔宛转仿佛小儿女切切私语,谈情说怨。
B.三四两句改为押ang韵,声音响亮的“昂”“场”两字,表现出琴声由缠绵婉转变换为昂扬激越。
C.“浮云”两句写音乐虚浮无力,“喧啾”句写音乐热闹嘈杂,“忽见”三句写凤凰极力攀登却难免失败的悲伤。
D.诗的前十句描写琴声,后八句描写作者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
2.下列对这首诗和白居易《琵琶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诗“划然”两句与白诗“银瓶”二句,琴声风格相似。
B.对弹奏者的描写,韩诗极少,而白诗较多。
C.韩愈不懂音乐,所以听颖叔弹琴感到痛苦。
D.白居易精通音乐,所以听琵琶女弹琴“如闻仙乐”。
2023-02-07更新 | 4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仇名。

1.简述“精卫衔石填海”的故事。要求:26字以内。
2.下列对诗句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的意思是鸟类中有懂得报仇的鸟,一年到头抱定决心要报仇。
B.“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的意思是看不到填海的功效,但小命虽轻依然执着的向着理想前行。
C.“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的意思是何必终日考虑这没有终止日期的工作,本来就应该为报仇而度过这一生。
D.“何惭刺客传,不著报仇名”的意思是为什么面对那些刺客而心生惭愧呢,因为他们都是因报仇而留下了姓名。
3.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精卫的形象特点?
2020-04-07更新 | 15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

刘方平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


【注】①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韩愈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②洛阳东:当时豪门贵族的宅邸所在。
1.这两首诗的描写对象都是       ___________,并借助_______手法来抒情。
2.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2019-11-15更新 | 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