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杂记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 题号:2052363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核舟

[明] 魏学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蓬,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糜了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诳乃今亲睹之繇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嘻!技亦灵怪矣哉!”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6处。
假 有 人 焉 举 我 言 以 复 于 我 亦 必 疑 其 诳 乃 今 亲 睹 之 繇 斯 以 观 棘 刺 之 端 未 必 不 可 为 母 猴 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一种文体,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B.象形:现在是一个词,指一种造字法;文中为两个词,译为“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
C.诎:通假字,同“屈”,弯曲。
D.壬戌:古人以天干纪年,以地支纪月,戌月即九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叔远能够在直径一寸的木头上雕刻宫殿、器皿、人物、飞鸟走兽、树木石头,且惟妙惟肖。
B.船窗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增添了文化意味,点明了作品主题。
C.王叔远善于抓住细节刻画人物,如东坡峨冠多髯、佛印臂挂念珠、左舟子攀趾、右舟子抚炉。
D.作者将《庄子》《列子》所记载的能工巧匠与王叔远进行对比,以反问句式强调他技艺高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5.一枚核舟体现了王叔远怎样的工匠精神?
【知识点】 杂记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师说(节选)

韩愈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大遗,吾未见其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笑之。问之,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未见其               明:明智
B.士大夫之                  族:类
C.圣人无                  常:固定的
D.作《师说》以        贻:鼓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师不必贤弟子            ②不拘
B.①于其身也,耻师焉     ②问之,曰:彼与彼年相若
C.①今智乃反不能及        贤不及孔子
D.①小学大遗                  ②群聚笑之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B.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指那童子的启蒙教师,又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
C.选文在批判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时主要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比如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
D.选文举孔子为例加以论述,因为孔子在人们心目中是至圣先师,举孔子为例就有代表性,能加强说服力。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019-10-16更新 | 9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此段,完成下列小题。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选出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臣密今年四十     通“又”
B.臣微志                  听到
C.保余年                  
D.愿陛下悯愚诚        怜悯
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2)州司临门,急星火   
(3)报养刘日短也
(4)臣不胜犬马怖惧
A.(1)(2)相同,(3)(4)不同B.(1)(2)不同,(3)(4)相同
C.(1)(2)相同,(3)(4)相同D.(1)(2)不同,(3)(4)不同
3.选出下列成语解释不正确地一项:
A.茕茕独立,形影相吊: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
B.朝不虑夕:在早上的时候是不会考虑晚上的事情。
C.气息奄奄:即奄奄一息之意,气息很微弱的样子。
D.日薄西山:用日落来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
4.翻译下列句子。
(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018-04-25更新 | 4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已,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

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大医精诚》孙思邈,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B.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C.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D.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方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特点可概括为“普、简、廉、效”。中医学界常指中国汉朝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
B.五脏六腑,“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脑;“六腑”是指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C.膏肓其实是中医里一对重要的穴位。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每当形容一个人病无可治时,人们常会用到一个词:“病入膏肓”。
D.老君(“太上老君”别称),太上老君为道教“三清”尊神之一的道德天尊,全称“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不等同于老子,老子为其化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医精诚》反映了孙思邈对于医德的高度重视。本文的题目中“精诚”二字就是对每一位从医之人的基本要求——精,医术精湛;诚,诚心救人。
B.孙思邈认为经方不能速成。如果一人学了三年便夸说自己天下没有病不会治的,这人其实是愚蠢的。他诚挚地提出学医的人必须深入探究,勤勉不倦。
C.孙思邈认为医生要有普度众生、公平待人、感同身受之心,用药要避免杀生,故自己治病从不用活物入药,并认为用活物治病的医生缺少仁德之心。
D.孙思邈非常重视医生的品德,他认为一个医生不可邀名求誉,不可道说是非。他认为,只有一心只为救病人,没有任何功利之心,才当得起苍生大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
(2)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5.为感谢某医院为学校提供的义诊服务,学校将在中国医师节为该医院的医生们送上锦旗,下面哪一副锦旗不恰当(     
A.苍生良医,杏坛典范。B.德艺双馨,精益求精。
C.妙手神技,救死扶伤。D.光明天使,在世华佗。
2021-07-20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