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孟子(前372-前289)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2053441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

文本二: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①比:为,替。②耨:nòu,锄草。③梃:棍棒。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彼A夺B其C民D时E使F不G得H耕I耨J以K养L其M父N母O父P母Q冻R饿S兄T弟U妻V子W离X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B.孝悌忠信:儒家八德中的内容。儒家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儒家倡导的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
C.孺子:儿童、幼儿。宋代苏轼《教战守策》:“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本文与苏文中的“孺子”皆是此意。
D.乡党:指乡里、家乡。周制以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这里指同乡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面对梁惠王利国的急切心态,先表明自己施行仁义的观点,然后通过具体论证来阐明施行仁义的意义,最后指出施行仁义的具体措施。
B.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C.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同情心。古代圣贤之君正因为具有同情心,所以才会行仁政。而一旦施行仁政,天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治理好。
D.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即为“四心”。而这“四心”是“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2)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孙丑曰: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

曰:恶!是何言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乎。’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敢问所安?

曰:姑舍是。

曰:伯夷、伊尹何如?

曰: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

曰:否!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然则有同与?

曰:有。得百里之地而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是则同。

曰:敢问其所以异。

曰: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有若曰:‘岂惟民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①公孙丑:孟子的学生。②行潦:路上的积水。潦,雨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
B.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
C.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
D.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的“辞”与《鸿门宴》“卮酒安足辞”的“辞”含义不同。
B.一体,四肢叫作“四体”,一体就是一条胳膊或一条腿;在本文中是比喻的说法。
C.“治则进,乱则退”与“治之于未乱”(《<老子>四章》)两句中的“治”含义相同。
D.“得百里之地而君之”中的“君”与《兼爱》中“故亏君而自利”的“君”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丑认为孟子在说辞和德行两方面都擅长,已经达到圣人的标准了,孟子说孔子尚且不敢自居圣人,何况自己。
B.公孙丑问孟子是像子夏等人一样有“一体”,还是像冉牛等人那样具备了孔子的形体而不如孔子那样高大,孟子却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C.孟子认为伯夷、伊尹与孔子虽有不同,但他们都有使诸侯来朝的能力,而且不会做一件不义之事,杀一个无辜之人。
D.宰我、子贡、有若都是不愿迎合他人的人,但他们却不约而同地称颂孔子,孟子借他们之口表达了自己对孔子的赞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乎。
(2)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5.孟子认为伯夷、伊尹和孔子三人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之处?请简要概括。
2023-07-15更新 | 1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

1.这一段中除了“闻过则喜”外,还有成语“____________”也源于此。
2.概括本段的主旨,并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
2017-05-05更新 | 5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文言文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管夷吾举于( ) (2)困于心于虑( )
(3)病愈( ) (4)四夷俱 (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
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2017-03-14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