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三国 > 诸葛亮(181-234)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 题号:2058003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B.亲/贤臣//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小人//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恶劣、不道德的人
B.深入不毛                  不毛: 不生长草木。这里指贫瘠、末开垦的地方
C.若无兴德之言            若: 假如
D.以咨诹善道               诹: 询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是陆游对本文的评价,也是诗人对诸葛亮忠诚人格的肯定。
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此”指“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C.选文第一段将先汉、后汉对比,借古鉴今,对后主提出了“亲贤臣,远小人”的谏言。
D.选文第二、三段,诸葛亮追忆往事、剖明心迹,根据刘备遗诏“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以长辈的身份用苛刻的语气要求后主励精图治、自重自强。
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节选)

【乙】

高祖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

【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降:投降。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⑦连:率领。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先帝称之曰             用之
B.愚以为宫中            所降下者因以予
C.是以众议举宠          此其所以我擒也
D.试于昔日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陛 下 使 人 攻 城 略 地 所 降 下 者 因 以 予 之 与 天 下 同 利 也
4.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辞严。
D.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
5.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2023-06-25更新 | 6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单于欲降武,使卫律治其事。律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B.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C.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D.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2.下列四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五月渡泸   既克,公问其
B.单于愈益欲降   愿陛下亲之信
C.匈奴为神   塞忠谏之路也
D.还旧都   生者
3.下列对文言文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诸葛亮竭尽全力辅佐后主来实现先帝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遗愿。
B.苏武面对匈奴威逼利诱宁死不投降,不背叛汉朝。
C.甲、乙两文都体现大臣的忠诚,诸葛亮和苏武忠诚的表现都是一样的。
D.单于开始时派卫律对苏武威逼利诱,后来把他关在大窖中不提供食物,苏武始终不屈服。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2020-09-19更新 | 10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昔者,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战,大败,保栖于会稽山上,乃使大夫求行成于吴。吴许之。越王去会稽,入官于吴,三年,吴王归之。大夫种始谋曰:昔者吴夫差不顾义而愧吾王,种观夫吴甚富而财有余;其大臣好相伤,莫能信也;且夫吴王又喜安逸而不听谏细诬而寡智信谗谀而远士希须臾之名而不顾后患。君王盍少求卜焉?越王曰:善。卜之道何若?对曰:君王卑身重礼,以素忠为信,以请籴于吴,天若弃之,吴必许诺。于是请于吴。将与,申胥进谏曰:不可。夫王与越也,接地邻境,仇雠敌战之邦,非吴有越,越必有吴。且夫君王输之粟与财,财去而凶来,是养寇而贫邦家也。不若止。请籴也,将以此试我,以求益亲,安君王之志。我君王不知省也而救之,是越之福也吴王曰:我卑服越,有其社稷。勾践既服为臣,为我驾舍,却行马前,诸侯莫不闻知。今以越之饥,吾与之食,我知勾践必不敢。申胥曰:忠谏者逆,而谀谏者反亲。吴王不听。申胥曰:臣闻狼子野心,仇雠之人,不可亲也。太宰嚭从旁对曰:申胥为人臣也,辨其君何必翙翙乎?申胥曰:嚭何惑吾君王也?嚭无乃谀吾君王之欲,而不顾后患乎?太宰嚭申胥。吴王乃听太宰嚭之言,果与粟。申胥叹曰:于乎嗟!君王不图社稷之危,不听辅之臣,而信谗谀容身之徒,是命矣!以为不信,胥愿廓目于邦门,以观吴邦之大败也。越人之入,我王亲为禽哉!吴王以申胥为不忠,赐剑杀申胥。居三年,越兴师伐吴,吴王遁而去。越追之,至余杭山,禽夫差,杀太宰嚭。越王与之剑,吴王乃旬日而自杀也。

(节选自《越绝书·请籴内传》)

材料二: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注】①种:文种,越国著名谋臣。②行成:订立合议。③卜:本为占卜,此指试探。④申胥:伍子胥,名贠(yún),字子胥,吴国著名谋臣,因封于申,故称申胥。⑤太宰嚭():本名伯嚭,任太宰,故称太宰嚭。⑥翙翙(huí):本为鸟飞声,此指多,即指伍子胥话太多了。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且夫吴王又喜安逸A而不听谏B细诬C而寡智D信E谗谀F而远士G希须臾之名H而不顾后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夫,古代的一种官职,先秦诸国国君以下设卿、大夫、士三级,宋代大夫和医生开始产生联系。
B.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中华民族最为重视土地和粮食,因此社稷又代指国家或朝廷。
C.短,文中两处“短”的用法和意义不同,前者作动词,意为(地位)低于;后者作形容词,意为时间不长。
D.弼,意思是“辅佐”,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入则无法家拂士”的“拂”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勾践战败,派文种前去与吴王议和,并使其入吴宫侍奉三年,管理吴王车驾屋舍,在吴王马前退步而行,如此谦卑越国才得以保全。
B.吴王轻信寡谋,前有勾践谦卑示弱意在试探,后有伯嚭阿谀迎合假意奉承,他都只看表面,不能识人,也不能对形势做出正确判断。
C.作为忠臣贤士,伍子胥竭忠尽智极力进言,反对请籴,却被赐死;太宰伯嚭嫉贤妒能,却得到吴王信任。
D.材料二中所阐述的先汉与后汉兴亡原理,在越兴与吴亡的历史中也得到了具体的印证,值得后人深思与借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君王不知省也而救之,是越之福也。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5.越王勾践能够灭吴成功是因为做到了哪些方面呢?根据材料一相关内容简述。
2023-12-14更新 | 1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