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范仲淹(989-1052)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3 题号:20543341

阅读下面两首词作,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造,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下列对两首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幕遮》“芳草无情”二句,由意中虚景转为眼中实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B.《苏幕遮》“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C.《沁园春·长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群奋发有为、激流勇进的知识青年的形象,回答了上面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D.《沁园春·长沙》上下两片各有侧重,但又紧密联系,浑然一体。上片写景,句句有情;下片有叙述有议论,也结合着抒情。从全诗来看,情是重点,景为衬托,情是诗人寄兴之所在,是诗人改造世界之志的归宿。
2.两首词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有何异同,请结合全词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范仲淹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桃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


【注】庆历六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被贬放河南邓州,在此间,他营建了百花洲和花洲书院,本词即为应制之作。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前两句写穰城里春天将要逝去,只好到百花洲上去寻找春色,和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有异曲同工之妙。
B.“浦映桃花花映浦”写了百花洲上的景色,水花相映,无穷无尽,诗人仿佛进入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C.“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写山里的老翁闲适安乐,不愿意为功名利禄、是非得失放弃这种现实的生活。
D.“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说就像莺的妙声,蝶的舞蹈,都是上天赋予的能力,不是靠人力所能获得的。
E.词的上片叙写作者百花洲寻芳看到的景色,下片写自己对这种生活的感悟,和《岳阳楼记》一样,都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结合全词来看,本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18-07-24更新 | 7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野色

范仲淹

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

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


【注】①野色,野外的景色。②幂幂,形容浓密状。③山公,指山简,西晋名士,曾镇守襄阳,喜酒,常常出外登山游览,尽醉而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虽然难以辨清野色,却能感受到掩映笼罩着楼台的野色很浓密。
B.白鸟飞来,斜阳低照,打破野色的沉寂。颔联以动衬静,描绘野色。
C.野色虽美,但它随着芳草的消歇而减少乃至消失,就像远行的帆船。
D.这首诗把难以名状的野色描绘得活灵活现,表现作者敏锐的观察力。
2.请简要分析本诗尾联的含意及其蕴含的情感。
2021-05-20更新 | 8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即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营造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
B.上片以“芳草”作为乡思离情的触媒,它遥接天涯,远连故园,直接抒发出乡思离情。
C.下片紧承芳草天涯,直接点出“乡魂”“旅思”。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
D.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2.上片描写的秋景有那些特点?“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019-09-29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