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孟浩然(689-74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1 题号:2056392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释】①本诗是作者长安求仕不第后漫游吴越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出来。
B.第二句一“急”字,既写出江水不舍昼夜,急速东流的情状,又使人感觉江水似乎无法控制,在急于寻找自己的归宿。
C.颔联写景,视觉和听觉结合:残月孤舟,这是诗人眼中所见;风打树叶声,这是诗人耳中所闻。
D.颈联写朋友怀念扬州,使得诗歌的抒情更为婉转含蓄,意境深邃,给读者无限遐想和回味。
2.有人认为这首诗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1.下面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声夺人,渲染出江潮磅礴的气势,并且巧妙地用雷声来衬托渐声。
B.颔联描写了县衙门内连骑涌出、赶到江岸观潮的盛景和望潮人的心理。
C.颈联以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等为背景,为展示来潮做好准备。
D.这是一首咏钱江潮的名作,张弛有度,句句紧凑,结构严谨,雄健阔大。
2.本诗尾联极富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
2021-03-18更新 | 10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本诗为诗人在长安碰壁之后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作。②迷津欲有问,《论语》记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问津,却被这两位隐者讥讽入世的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遥望,可望而不可及。看似句意平淡却含蓄地表达了浓烈的情感。
B.“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一个“隔”字就流露了思乡之情,用词贴切。
C.“孤帆天际看”,诗人运用对写,主客移位,想象家人们也在思念自己,因而遥望着天际的孤帆,期盼着自己的归去。
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在从政与归隐的矛盾中,表现出诗人在长安碰壁之后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而与官场决裂的决绝心理。
2.本诗首联与杜甫《登高》的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都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两者的相似之处。
2023-07-12更新 | 30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夏夜乘凉怀念友人的诗,作者怀念的这位朋友姓辛,在兄弟中排行老大。
B.开头两句夜晚降临,“忽”“渐”二字将日与月交替,黑夜与白天的承接,一慢一快,写得十分传神。
C.“散发”“卧闲敞”写尽隐者闲适,潇洒之态,“闲敞”的描写尤其新奇。
D.夏夜的景色幽静,清风明月,良辰美景,正应弹琴助兴,权可借以慰藉,但却无人可陪诗人欣赏。
(2)赏析“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3)请概括这首诗表达诗人哪些情感。
2021-11-18更新 | 1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