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0 题号:2059156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恃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材料二: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项王见A人B恭敬C慈爱D言语E呕呕F人有疾病G涕泣H分食饮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指趁机,其与《过秦论》中“蒙故业,因遗策”句中的“因”字在意义和用法上均不同。
B.恨,指遗憾、后悔,其与《鹊桥仙·纤云弄巧》中“飞星传恨”一句中的“恨”字词义不同。
C.三秦,项羽灭秦后,以关中之地分封秦三降将章邯、董翳、司马欣,因以称三王或其所辖地。
D.子房,是张良的字,“字”是古人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名字,“名”“字”在意思上并无关联。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任命仪式结束,与汉王谦让之后,韩信便简明扼要地给汉王分析了当下的形势,极大地增强了汉王信心。
B.韩信一方面向汉王极力肯定项羽勇敢、强悍、仁厚,一方面又明确指出项羽只是施与小恩小惠,难得人心。
C.汉王对张良、萧何、韩信三人的评价,折射出其知人善任而又驾驭有方,展现了他天才政治家的雄才大略。
D.“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此乃楚败汉胜一个原因的总结,也隐含汉王自负其胆略。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2)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利也。
5.李华在《鸿门宴》研读中提出“正方:刘邦在鸿门宴上全身而退取决于一文一武两个助手”的辩题,请你以反方辩手的身份,结合两则材料与课文《鸿门宴》,简要陈述批驳正方观点的理由。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汲黯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馀,东海大治。称之。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洁,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

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汉方征匈奴,招怀四夷。黯务少事,乘上间,常言与胡和亲,无起兵。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及事益多,吏民巧弄。上分别文法,张汤等数奏决谳以幸。而黯常毁儒,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
B.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
C.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
D.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太子洗马,一作先马。“先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为太子的侍从官,秦汉始置,太子出行时为先导。
C.黄老之言:“黄”,指上古的黄帝;“老”,指春秋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黄老之言”,也称黄老学说,古代一种哲学、政治思想流派。
D.中二千石:汉代官吏秩禄等级,中是中等的意思,汉官秩以万石为最高,中二千石次之,后一级就是两千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汲黯与人相处很傲慢,不讲究礼数。他当面顶撞人,容不得别人的过错。与自己心性相投的,他就亲近友善;与自己合不来的,就不耐烦相见。
B.汲黯的祖辈曾得到过古代卫国国君的宠爱,在他担任太子洗马时,因为他的行为严正而得到了别人的敬畏。
C.汲黯品行纯正,不慕权贵。求见窦太后的弟弟田蚡时,从不下拜,经常向他拱手作揖完事;对卫皇后的弟弟卫青,他也只是行平等之礼。
D.汲黯崇仰道家学说,喜好清静少事。他治理郡务,对品级高的官吏要求严厉,而对小官小吏并不苛责。才一年多时间,东海郡便十分清明太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2)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2020-12-05更新 | 10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项羽果率诸侯A兵B西C欲入关D关门E闭F闻沛公G已定关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即交付之意,与《鸿门宴》中“若属皆且为所虏”的“属”含义不同。
B.族,即族灭的意思,与《阿房宫赋》中“族秦者秦也”的“族”含义相同。
C.案堵,即安居,安定有序,“案”与《促织》中“成妻纳钱案上”的“案”含义不同。
D.“因以文谕项羽”中的“因”与现代汉语“因地制宜”的“因”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元年十月,刘邦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了霸上。秦王子婴只能乘坐白马拉着的车子,用绳子系着脖子,封存皇帝的玺符,在轵道路旁向刘邦投降。
B.刘邦的将士中有人建议杀掉秦王子婴,刘邦没有采纳。进入咸阳后,刘邦被咸阳宫的豪华吸引,打算住在咸阳宫,被樊哙、张良劝阻。
C.刘邦先入关后,与关中的父老约法三章,并告诉他们,他到这里来,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他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后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D.项羽犒劳将士,准备和沛公会战,刘邦通过项伯劝止项羽对自己的进攻,然后带了百余名随从,驱马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竟意料之外得知内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2)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5.请结合课文《鸿门宴》,谈谈文中“以文谕项羽”中“文”的含义及具体所指。
2023-07-10更新 | 11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各 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 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 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 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 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百余骑,驱之鸿门,见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出自本文的除“鸿门宴”外的另一个成语是: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父老秦苛法久矣(        )   (2)无诸侯军(        )
(3)沛公其计(        )             (4)方(        )
(5)沛公百余骑(        )          (6)见项羽(        )
3.翻译文中画线句。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4.探究《项羽本纪》详写“鸿门宴”而《高祖本纪》略写“鸿门宴”的原因。
2022-12-29更新 | 1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