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7 题号:20615942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暮1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2,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释:【1】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杜甫此时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2】雪岭: 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 (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岁暮”二字,有一种“岁云暮矣多北风”的凄凉之感,给全诗定了低沉的调子。
B.首联“岁暮远为客”,“远”字写出了诗人流寓西蜀,寄人篱下的境况,故有“远为客”之叹。
C.“天地日流血”写唐王朝前有安史之乱,后有吐蕃入侵,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是对时局的高度概括。
D.颔联承上具体写“用兵”之事。“烟尘”“鼓角”描写了唐军积极备战、抵抗吐蕃入侵的情形。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如“边隅还用兵”是实写;“鼓角动江城”是虚写,写出了唐军抵抗吐蕃军队入侵的场面。
B.“边隅还用兵”的“还”字,言自己避地西蜀,没想到这里仍有战争,隐含了诗人对生活和时局的复杂情感。
C.“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杜甫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D.本诗前四句主要陈时事,后四句主要抒怀抱,层次清楚,结构井然,饱含着诗人深广的忧愤。
3.尾句“寂寞壮心惊”意蕴丰富而深刻,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内涵。
【知识点】 杜甫(712-770)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为农

杜甫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

【注】①此诗是安史之乱后杜甫流寓四川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当时官军和叛军正在紧张对峙,作者深感忧虑。②勾漏令:勾漏在今广西,东晋葛洪年老欲炼丹以求长寿,闻交趾国产丹砂,遂求为勾漏令,帝许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烟尘”代指战争,而锦里处于干戈烟尘之外,点明当时的时局特点。
B.第二句写作者目之所及,江村一带散落着八九户人家,呈现出一派安宁静谧之象。
C.颔联写池塘中浮起小小荷叶、麦花随风飘落的景象,动静结合,写出其清新质朴。
D.诗人甘愿在此处定居终老,但做农民生活贫困,只能在他乡赊账谋生,艰难度日。
2.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在此诗中抒发的感情充满了矛盾,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4-05-29更新 | 43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房兵曹【注】胡马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病马

杜甫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注】兵曹,亦作兵曹参军,古代军队中管兵事等的官员。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两诗均写马,但从诗题便可知两马截然不同:一是战马,一是病马。
B.第一首诗运用实写的创作手法,前四句侧重表现马的风骨,后四句侧重表现马的品格。
C.第二首诗以第二人称开篇,表达了诗人和病马相依日久,共渡患难的深厚感情。
D.两首诗的语言风格大为不同,第一首诗矫健豪纵,第二首诗沉郁顿挫。
2.这两首诗分别写于杜甫青年和晚年时期,均采用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的手法。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利用这种手法塑造诗人形象的。
2022-05-25更新 | 29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作者对历史人物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B.首联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构想出群山万壑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从侧面描写昭君形象。
C.诗歌颔联营造出了昭君墓那种悲凉萧瑟的氛围,与前面两句诗形成了生地和死地的鲜明对照,概括了昭君一生的遭遇。
D.颈联写画师昏庸糊涂致使昭君遗恨千古。昭君不忘故土,魂魄月夜归来,“空”字突出昭君遗恨之深,并深寄诗人的同情。
2.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使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但是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2023-03-22更新 | 1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