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刘向(约前77-前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0 题号:2061614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日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惠王莅政,有顷,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赵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曰:王虑世事之变,甲兵之用,念简、襄之迹,计胡、狄之利乎?王曰:今吾欲继襄主之业,启胡、翟之乡,而卒世不见也。敌弱者用力少而功多可以无尽百姓之劳而享往古之勋。夫有高世之功者,必负遗俗之累;有独知之虑者,必被庶人之怨。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今王既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昔舜舞有苗,而禹袒入裸国,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欲以论德而要功也。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王遂胡服。王之公叔成家,自请之。公子成再拜曰: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蛮夷之所义行也。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离中国,臣愿大王图之。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故寡人变服骑射,近可以备上党之形,远可以报中山之怨。而叔也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而忘国事之耻,非寡人所望于子!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达于王之议,敢道世俗之间。今欲继简、襄之意,以顺先王之志,臣敢不听令。再拜。乃赐胡服。

(节选自刘向《战国策。秦策/赵策》)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
敌A弱者B用力少C而功多D可以E无尽F百姓之G劳H而享I往古之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黥劓,古代的两种肉刑;黥,即墨刑,以刀刻凿人面(体)并染墨,使其永不褪色;劓,割鼻。
B.“固大王仇雠也”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固”意义不同。
C.“虑世事之变,权甲兵之用”与“权,然后知轻重”《孟子·梁惠王》中的“权”意义相同。
D.公子,中国古代对别人的敬称,所指因时有变,多用于男性;先秦称诸侯的儿子为公子,女儿亦称女公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个从魏国逃来秦国的卫国人,商鞅被秦孝公任为相国,受封商地,秦孝公力行其法八年,且欲传位于他,这种知遇之恩古来罕有。
B.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设想得到大臣肥义的支持;他劝告心有疑虑的赵武灵王:想做大事,不要顾虑世俗偏见和天下人的非议。
C.为了推行胡服骑射,在大臣肥义和太子的陪同下,赵武灵王亲自前往叔父公子成的家中,向他说明“变服骑射”的好处。
D.针对公子成认为改穿胡服是“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的指责,赵武灵王尖锐地指出其因循旧俗,忘记国耻,有悖期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有高世之功者,必负遗俗之累;有独知之虑者,必被庶人之怨。
(2)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欲以论德而要功也。
5.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商鞅在秦国最终被“车裂”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自驺衍与齐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驺奭、王斗之徒,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世主,岂可胜道哉!

(选自《史记·孟轲荀卿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三》)

材料三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延入。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王斗对曰: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唯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无骐驎騄耳,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逡、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毅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毅也。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注】①稷下,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这里指稷下学宫,当时汇集了天下贤士如孟轲、淳于髡、荀子、王斗等。②騄耳:良马名,周穆王八骏之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B.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C.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D.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淳于髡等人著书立说“以干世主”的“干”即“干仕”,是战国时谋臣策士的一种通常的做法,意为“干预朝政”。
B.谒者,官名,原为国君左右掌传达等事的近侍,后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材料三中“谒者”就是齐宣王传达近侍。
C.“尺縠”为古代一种丝织品,做帽子的布料,质地轻薄纤细。文中用“尺毅”类比,说明齐宣王所爱非当。
D.便辟亦作“便嬖”,指阿谀逢迎受君主宠爱的近臣。材料三中“左右便辟”和《齐桓晋文之事》中“便嬖不足使令于前”的“便嬖”是同一类人。
3.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直言进谏,或著书立说,稷下先生们用自己的方式“以干世主”,是齐国强大的原因之一。
B.齐王听了淳于髡的劝谏,就下令停止出兵,因为一旦发兵攻打魏国,秦楚两国就会坐收“田父”之利。
C.齐桓公多次会盟诸侯,安定周朝王室内乱,所以周天子赐给封地,承认他为诸侯领袖,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D.从亲自迎接王斗、向王斗道歉、听从谏言休养将士等行为,可以看出齐宣王是个爱惜人才、愿听谏言的明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
(2)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
2023-09-03更新 | 3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楚伐陈,陈西门燔,因使其降民修之,孔子过之,不轼。子路曰:“礼,过三人则下车,过二人则轼;今陈修门者人数众矣,夫子何为不轼?”孔子曰:“丘闻之,国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忠而不死,不廉;今陈修门者,不能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遂辞而行。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田子方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谓之曰“吾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子思辞而不受。子方曰:“我有子无,何故不受? ”子思曰:“伋闻之:妄与不如遗弃物于沟壑伋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

宋襄公兹父为桓公太子,桓公有后妻子,曰公子目夷,公之,兹父为公爱之也,欲立之,请于公曰:“请使目夷立,臣为之相以佐之。”公曰:“何故也?”对曰:“臣之舅在卫,爱臣,若终立,则不可以往,绝迹于卫,是背母也。且臣自知不足以处目夷之上。”公不许,以请公,公许之,将立公子目夷,目夷辞曰;“兄立而弟在下,是其义也。今弟立而兄在下,不义也。不义而使目夷为之,目夷将逃。”乃逃之卫,兹父从之。三年,桓公有疾,使人召兹父:“若不来,是使我以忧死也。”兹父乃反,公复立之,以为太子,然后目夷归也。

晋灵公暴,赵宣子骤谏,灵公患之,使鉏之弥贼之;鉏之弥晨往,则寝门辟矣,宣子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寝。之弥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遂触槐而死。

(节选自《说苑·立节》)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妄与不A如遗BC物于沟壑D伋虽贫也E不忍F以身为沟壑GH以不敢当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文中指借助,与《劝学》中“假舟楫者”的“假”,两者的词义及用法相同。
B.妻子,文中指妻子的儿子,古代也指妻子和儿女,现指婚姻中的女子一方。
C.爱,文中指喜欢、喜爱,与《过秦论》中“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中“爱”词义不同。
D.强,文中有坚持、竭力之意,与《老子四章》中“强行者有志”的“强”词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游说齐景公,齐景公还没有动身出发就赐给他土地,孔子认为无功不受禄,景公对自己不了解,就告辞离开了。
B.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作,鲁国国君反复派人前去送给他采邑,让他以此来置办衣物,曾子都不肯接受,孔子知道这件事后,对曾子大加赞赏。
C.兹父做太子时,因父亲喜爱弟弟,就想把太子之位让给目夷,目夷拒绝太子之位而出逃,兹父也跟着出逃了,直到桓公因病召令才回国。
D.晋灵公派鉏之弥刺杀赵宣子,鉏之弥在亲眼目睹了赵宣子盛服等待上朝的情景后,自杀而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伐陈,陈西门燔,因使其降民修之,孔子过之,不轼。
2)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5.孔子、曾子、子思在立节上有何共同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24-02-08更新 | 2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四国为一,将以攻秦。秦王召群臣宾客六十人而问焉,曰: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群臣莫对。姚贾对曰: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乃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舞以其剑。姚贾辞行,绝其谋,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秦王大悦,贾封千户,以为上卿

韩非知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且梁监门子,尝盗于梁,臣于赵而逐。取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与同知社稷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

王召姚贾而问曰:吾闻子以寡人财交于诸侯,有诸?对曰:有。王曰:有何面目复见寡人?对曰:曾参孝其亲,天下愿以为子;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为臣;贞女工巧,天下愿以为妃。今贾忠王而王不知也。贾不归四国,尚焉之?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桀听谗而诛其良将纣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今王听谗则无忠臣矣。

王曰:子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姚贾曰: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雠不庸,文王用之而王。管仲,其鄙人之贾人也,南阳之弊幽,鲁之免囚,桓公用之而伯。百里奚,虞之乞人,穆公相之而朝西戎。文公用中山盗,而胜于城濮。此四士者,皆有垢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使若卞随、务光、申屠狄,人主岂得其用哉!故明主不取其汀,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是以群臣莫敢以虚愿望于上。

秦王曰:然。乃可复使姚贾而诛韩非。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有删改)

【注】①四国:燕、赵、吴、楚。②姚贾:魏人,曾仕于赵而被驱逐,此时仕于秦。③梁监门子:魏国大都梁守门人之子。④贞女:指善于女工之女子。⑤朝歌般都,在今河南淇县东北。⑥棘津之雠不庸:在棘津卖佣作而不成。雠,同售。棘津,在今山东日照市西部。⑦弊幽:指穷困潦倒。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桀听谗而诛其良将/纣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今王听谗则无/忠臣矣
B.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桀听谗而诛其良将/纣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今王听谗/则无忠臣矣
C.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桀听谗而诛其良将/纣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今王听谗/则无忠臣矣
D.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桀听谗而诛其良将/纣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今王听谗则无/忠臣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绝其谋,止其兵”的“止”,是“阻止”的意思,与《大学之道》中“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止”意思不同。
B.“非所以厉群臣也”的“所以”,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的“所以”意思相同。
C.上卿,最初是先秦时期高级官员或爵位名。周代天子、诸侯皆有卿,地位最尊贵的称“上卿”,后来也泛指朝廷大臣。
D.社稷,是土神社和谷神稷的总称。二者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是古代中国的立国之基,常用来代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贾奏对时辩解称,秦王听信谗言问责有功之臣,会重蹈夏桀和商纣身死国亡的覆辙,从而不会再有忠臣为秦国效力了,他也将归向四国。
B.韩非对姚贾的意见主要有两点:一是他假公济私,慷秦国之慨而谋自身之利;二是他出身低贱人品卑劣,让这样的人身居高位,不能为群臣表率。
C.在秦国面临四国联军进攻的紧要关头,姚贾自告奋勇出使解围。得到秦王重赏和礼遇的他不仅消弭了战争威胁,还与四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
D.姚贾提出,君王应当象周文王、齐桓公、秦穆公和晋文公那样,不计较臣子过失,不听信他人谗言,不封赏有名无实之辈,才能肃清吏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舞以其剑。
(2)百里奚,虞之乞人,穆公相之而朝西戎。
5.秦王听信了韩非的谗言,姚贾是如何为自己辩解而重新获得秦王信任的?请简要概括。
2023-07-03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