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张九龄(678-74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5 题号:2061830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1.下列对《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诗歌,被称为“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迫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
C.“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以人的灵性,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离开家乡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步伐,久久不忍离去。
D.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明月”是统摄全诗的灵魂,该诗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天各一方的惋惜。
2.有人说,张九龄《望月怀远》的前两联,都是从《春江花月夜》化用而来,请结合《春江花月夜》全诗,简要阐释张诗前两联是如何化用的。
23-24高二上·广东佛山·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侍郎紫薇庭各赋一物得芍药

张九龄

仙禁生红药,微芳不自持。

幸因清切地,还遇艳阳时。

名见桐君箓,香闻郑国诗

孤根苦可用,非直爱华滋。

[注]①桐君:是古代传说中的医师。②郑国诗:指的是《诗经·郑风》里的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之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红芍药生于仙宫禁苑,细微的芳香不足以自持,颇有些拘谨之意。
B.诗人用“幸”“遇”二字,强调此地清贵切近,此时艳阳高照,切合芍药所喜。
C.颈联使用桐君和诗经中典故,说明芍药可作药材,也可用以传情,互诉心曲。
D.本诗运思颇为曲折,既赞芍药色味,又悲其生于禁地,兴微婉曲,格调自高。
2.姚子颜曾言“公(张九龄)以风雅之道,兴寄为主。一句一咏,无非兴寄,时皆讽诵焉。”“兴寄”这一特点本诗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
2024-04-18更新 | 23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

张九龄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注]①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诗人在贬官荆州期间作《感遇》诗12首,此处所选为第四首。②池潢:池溏,这里引申为护城河,借指皇室。③三珠树:出自《山海经:海外南经》,指古代传说中的珍木。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孤鸿是自喻,双翠鸟则指在朝中窃据高位的奸臣。全诗以孤鸿的语气,抒发了诗人在官场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悲伤愤怒的情怀。
B.前两句写经历过大海上惊涛骇浪的孤鸿,对潢池却不敢眷顾;然后借孤鸿所见,描写双翠鸟的盛气凌人、得意。
C.最后两句,孤鸿自己决心高举苍冥,翱翔云中,让那些“弋者”的险恶用心无法实现,从而表现了诗人的孤高超逸。
D.杜甫《春望》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表达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全诗格律严整,与该诗在体裁和情感上都不相同。
2.古人评论:“九龄才思敏捷,诗意超逸。”请你简要分析这首诗前四句的艺术手法。
2021-10-25更新 | 30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1.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之“生”字,历来为炼字经典,你认为“生”字妙在何处?诗中的“生”字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海上明月共潮生”之“生”字,有什么相似之处?
2.下列对《春江花月夜》诗歌内容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题目是“春江花月夜”,包含了诗歌内容中的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所体现的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
B.诗人由春江的美景写起,写江上的明月,并由江月生发出江月永恒、人生代代的哲学思考。
C.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在下半篇转到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上,借月写出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全诗以江为主体,融诗情、画意、暂理为一体,赞叹自然的奇丽,讴歌爱情的纯洁,探索人生的哲理,构成奇妙的艺术世界。
2021-12-30更新 | 4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