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老子(约前570-500) > 《老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5 题号:2063083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第六十四章)

材料二: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

材料三: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我无所A处B吾C得斗升之水然D活耳E君乃言F此G曾不如H早索我I于枯鱼之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指安然、安定,与《大学之道》“静而后能安”中的“安”词义相同。
B.墨,即墨家,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为墨翟,主张“兼爱、非攻”。
C.牺牛,古代祭祀用的纯色牛。牲,古代供祭祀用的体形完整的牛。
D.活,指使……存活,“故亏父而自利”的“亏”表示使……受损失,两者用法相同。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期的人,他的学说涉猎范围广泛,核心思想归宗于老子的学说思想。
B.楚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去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自己不再做官的决心。
C.庄周著书,都是寓言类的,《渔父》《盗跖》《亢桑子》等作品,都是虚构的,没有实事。
D.活在车轮碾过的小坑洼里,鲫鱼急需斗升的水让自己活下来,比喻处于困境、亟待援助的庄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2)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5.庄子阐明道理的方法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甲】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

【乙】

为学者日,问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无以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取天下。

(节选自帛书《老子》)

【丙】

文王观于臧,见一丈夫钓,而钓莫钓。非持其钓有钓者也,常钓也。文王欲举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于是旦而之大夫曰:“昔者寡人梦见良人,黑色而髯,乘驳马而偏朱蹄,号曰:‘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瘳乎!’”诸大夫蹴然曰:“先君王也。”文王曰:“然则卜之。”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无它,又何卜焉。”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列士坏植散群,则尚同也;长官者不成德,则同务也。文王于是焉以为大师,北面而问曰:“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遁,终身无闻。

(节选自《庄子》)

【注释】①:地名,在渭水边。②钓莫钓:身子在钓鱼,心不在钓鱼上面。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辞让之心   辞让:谦逊推让B.自者也   贼:伤害
C.于是旦而之大夫曰   属:聚集D.为学者日   益:好处
2.下列句子中画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为无以为            吾尝终日思矣
B.人皆有不忍人     有是四端也
C.不足取天下         作《师说》贻之
D.而钓莫钓               皆出于此乎
3.下列选项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文王观于臧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请买其方百金
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D.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B.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C.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D.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以突然看见小孩快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论据,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B.乙文“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以为”句中的“无为”,就是道家所提倡的“无为思想”,即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C.甲文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和对比论证,思路清晰,有说服力;丙文借助故事,婉曲达义,增强了说理的效果。
D.当周文王问臧地老者的治国方法是否可以在全天下推广时,臧地老者悄然走开,早上颁布实施的法令到晚上就停止了,最终也没再听人说起过。
2023-01-27更新 | 6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固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扇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候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

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

郑君不听。叔瞻叉谏曰: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璧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爱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郑、虞之扁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材料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


【注】①庄蹻(qia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爱A其B璧C而D假E之F道Q晋H已I取J虢K还L反M灭N虞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的谦称。
B.针石,用砭石制成的石针,用于针灸治疗,也比喻摆脱困厄或解除弊病的手段。
C.假,指借,与《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的“假”意思相同。
D.举,指发动,与《伶官传序》中“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的“举”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认为越国政治混乱、军事衰弱,想要讨伐越国,杜子进谏让他认识到楚国同,样存在这种问题,于是他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B.扁鹊认为,病在肠胃用火剂汤可治好,病在骨髓是司命神所管的事,大夫己无能为力,蔡桓公的病已入骨髓,。因此不再请求为他医治。
C.郑君不听叔瞻的建议,最终被晋攻取了八座城池;虞君不听宫之奇谏言,最终为晋所灭。这说明做事只争于腠理是没有好结果的。
D.用“道”的观点看,踮脚站立、跨大步行走、自以为是、自我夸耀等行为就是剩饭、赘瘤,会遭人们厌恶,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
(2)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5.《韩非子·喻老》中“自见之谓明”与《老子》中“自见者不明”,是否矛盾?请分析。
2023-11-05更新 | 16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节选)

材料二:

三十,共一,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第三十三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B.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C.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D.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2.下列对文本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般认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道家学派的另一位巨擘是庄子,他主张人要以道为师,随顺造化,其基本底蕴是对社会人生的同情与关怀。
B.《老子》又名《南华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双修。
C.“藏室”是藏书和档案之所。“守藏室之史”即“藏室史”,亦称“征藏史”,“征”是典掌之意,文中指管理周王朝图书的史官。
D.辐:车轮中连接轮辋和车毂的直条。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有洞可以插车轴,可代指车轮或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要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这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
B.文本一中老子认为真正生意做得好的商人即使家有万贯看上去也好像什么都没有的样子,德行非常高尚的君子,表面上看起来却是十分的愚钝。
C.文本二中《老子》运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为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
D.文本二中《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2)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5.文本一中,体现了老子哪些思想主张?
2023-11-23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