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2 题号:2076749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太史公曰: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泰,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材料二:

吾尝论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刘备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故三人者,终其身无成焉!是故地有所不取,城有所不攻,胜有所不就,败有所不避。其来不喜,其去不怒;肆天下之所为而徐制其后,乃克有济。

呜呼!项籍有百战百胜之才而死于垓下,无惑也!吾于其战巨鹿也,见其虑之不长,量之不大,未尝不怪其死于垓下之晚也。方籍之渡河,沛公始整兵向关,籍于此时若急引军趋秦,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据咸阳,制天下。既全巨鹿而犹徘徊河南新安间至函谷则沛公入咸阳数月矣秦人既已安沛公而仇籍,则其势不得强而臣。

或曰:“虽然,籍必能入秦乎?”曰:“项梁死,章邯谓楚不足虑,故移兵伐赵,有轻楚心,而良将动兵尽于巨鹿。籍诚能以必死之士,击其轻故寡弱之师,入之易耳。”

或曰:“秦可入矣,如救赵何?”曰:“虎方捕鹿,罴据其穴,搏其子,虎安得不置鹿而返?返,则碎于罴矣!军志所谓‘攻其必救也’。使籍入关,王离、涉间必释赵自救;籍据关逆击其前,赵与诸侯救者十余壁蹑其后,覆之必矣!”

是故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图所守。诸葛孔明弃荆州而就西蜀,吾知其无能为也。吾尝观蜀之险;其守不可出,其出不可继。今夫富人必居四通五达之都,使其财帛出于天下,然后可以收天下之利。有小丈夫者,得一金椟而藏诸家,户而守之。鸣呼!是求不失也,非求富也。大盗至,劫而取之,又焉知其果不失也?

(节选自苏洵《项籍》)

【注】①章邯:秦朝将领。后文的王离、涉问亦是。②罴:熊的一种。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既全A巨鹿B而犹徘徊C河南新安间D至函谷E则沛公入F咸阳G数月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尺寸,少的依仗,小的实力。因“尺”“寸”都是较小的单位,所以“尺寸”多指距离短、数量少、力量小等。
B.夫,语气词,与《愚公移山》中“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的“夫”用法不同。
C.明,明确,与《师说》中“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的“明”意义相同。
D.拒,据守,把守,与《鸿门宴》中“距关,毋内诸侯”的“距”意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认为前期的项羽在极短的时间里便灭掉了强秦,称霸一时,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有值得肯定的一面。
B.苏洵认为,项羽虽然在巨鹿之战中获得了胜利,但对此战的意义认识不足,没有乘胜前进,最终导致失败。
C.苏洵认为,项羽为救助赵国而放弃抢占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形势,这表现出他为人仗义的一面。
D.材料二结尾,苏洵含蓄地将项羽比作一个小气的人,他的做法就像为一点小家产而闭门不出,非常短视。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2)虎方捕鹿,罴据其穴,搏其子,虎安得不置鹿而返?
5.司马迁和苏洵对项羽失败原因的评价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从。将攻爰戚及亢父,先登,迁为五大夫。其后,从公攻秦军,遂至咸阳,灭秦。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汉王封参为建成侯。从至汉中,迁为将军。从还定三秦,击诸侯,及项羽败,还至荥阳,凡二岁。高祖二年,拜为假左丞相,入屯兵关中。魏王豹反,以假左丞相别与韩信东攻魏,大破之,生得魏王豹。取平阳,尽定魏地……与汉王共破项羽,而参留平齐未服者。项籍已死,天下定,高帝以参为齐相国。以高祖六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邑平阳万六百三十户,号曰平阳侯。参之相齐,天下初定,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盖之,府中无事。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至朝时,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联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B.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C.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D.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或功臣时,把符节剖分为二,帝王与诸侯各执一半,以示信用。
B.食邑,即采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C.黄老,黄帝和老子的并称,后世道家奉为始祖;亦为黄帝、老子之学合称,是华夏道教之渊薮。
D.约束,将丝缠绕成一束谓之“约”,缠绕好的丝谓之“束”,引申为束缚、限制;文中指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参深受信任。汉高祖做沛公开始起事时,曹参以近侍随从的身份跟随高祖;萧何临终前,萧何向孝惠皇帝刘盈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B.曹参虚心好学。任齐相国时,他把老人和读书人都召来,询问安抚百姓的办法;听说盖公精研黄老学说,诚心相邀,求教治国方略。
C.曹参善于识人。他宽容属下的小过;选用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厚道人为丞相属官,斥退苛求言语文字细微末节、一味追求声誉的官吏。
D.曹参文武兼能。秦时他做狱掾,是县里有名望的官吏;为齐国丞相九年,齐国安定;他英勇善战,双方交战中经常率先登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
(2)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
2021-12-02更新 | 6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皲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皲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节选自《庄子·山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B.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C.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D.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王是谥号,谥号始于西周,是朝廷在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去世后,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给出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
B.子,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为,像小儿在襁褓中。在文中指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多指男子,如孔子、庄子、先秦诸子。
C.牺牛,古代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牛,如《礼记·曲礼下》中的“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其中“牺”是形声字,从牛,羲声,“色纯、体全”之意。
D.竖子,在文中指的是童仆,这与《史记·项羽本纪》中“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中的“竖子”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楚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了自己“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的立场。
B.材料二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五石之瓠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五石之瓠的独特价值,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C.材料三中,山木指“山中之木”,隐喻世上之人。山木成材者被取伐,不材者幸免,人生世上只可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才得幸存,但最终还得归顺自然。
D.材料三中,庄子认为有得必有失、有成必有败、有贤德就会遭到嫉妒,无德无贤便可免于灾祸,因此凡事不必争高低,顺乎天理地生活,一切归于自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2)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5.这三则材料体现了庄子哪些处世哲学,请联系材料加以简要分析。
2021-11-29更新 | 25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陈平谢其兄伯,往事魏王咎。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陈平往归项羽,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以事怒项王,陈平惧诛,身间行杖剑亡。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

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汉王召让平。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

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荥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陈平以金纵反间于楚军,项羽果意不信亚父、钟离昧等。汉王用其奇计策,卒灭楚。尝以护军中尉从定燕王臧荼。于是与平剖符,世世勿绝,为户牖侯。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赏魏无知。

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高帝既出,其计秘,世莫得闻。其后尝以护军中尉从攻陈豨及黥布。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也。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孝文帝二年,丞相陈平卒,谥为献侯。

(选自《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其兄伯   辞别
B.身行杖剑亡   秘密地
C.召魏无知   责问
D.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   难道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羽以平为信武君             家祭无忘告
B.闻汉王能用人                    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C.尝护军中尉从定燕王臧荼   赠之
D.匈奴所围                           温故而知新,可以师矣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B.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C.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D.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为士坎坷,侍奉两主均不顺利。劝说魏王却不被采纳,又受别人谗言诋毁;投奔项羽却又得罪项王,终弃项羽而去。
B.陈平智慧过人,深得刘邦赏识重用。面对谗言和刘邦的责备,陈平真诚表白,尽管刘邦极力袒护诸将,仍对陈平表示信任。
C.陈平知恩图报,不忘做人之本。陈平曾受魏无知的恩惠,受到刘邦的重用,朝廷封赏时陈平辞谢赏赐,并归功于魏无知。
D.陈平善用计谋,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用反间计,成功离间项羽君臣关系;用奇计消灭了项羽,解匈奴之困,除去诸吕等。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
(2)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
2021-10-14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