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报告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3 题号:2078787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端午节

振鹏

明天不准停工。

这是端午节的前一天。在下午将要放工的时候,C厂一间机声隆隆的屋子外面,庄严的写字间的对面墙上——叫工人抬头发抖的布告处,张贴了这样一张新的布告。

拿着血汗去兑换工银的工人,经过了长时间劳作之后,面色都呈现着银灰如死的惨容,凝滞无光的双目更是酸涩不堪。他们疲乏不支的躯体,一个个都被棉花灰襄着,远看去就好像都穿了白花飞絮的花衣。

悲呜的汽笛第三次拉放之后,这些流血冒汗的动物(从他们的生活状况上来看,根本就不能说是)都陆续从花絮飞舞、浊气蒸发的车间(工人工作的地方)里面无精打采、很狼狈地走出。出了车间,在他们眼帘前首先呈现的,就是厂主方才新贴的布告,在不准停工的字样之前,放工的伴侣们都不知不觉地呆立着。一些教育权在先天就被褫夺了的工人,张望了一回,不觉一致发出了又是什么的疑问,少数略微认得几个字的看后,即垂头丧气地发出了微微的叹息,从幽怨不平的叹息声中,可以听出明天——不准停——工的断句。一切看亲友、打牌、玩耍、休息的幻想和计划,都在这明天——不准停——工的断续声中化为轻烟——缥缈了而不可触摸了。

这些血汗被榨取了的工人,现在心坎里都起了异样的感触。他们失望而又沉默地经过管门的挨次严厉的搜索之后,各自回到自己暗淡而又简陋且不经风雨的贫民窟里去了。

隆隆……”“隆……隆……隆……常动不息的机器,仍旧不断地旋转着。

呜——早晨第一次的汽笛响了,提了饭篮,拿了衣包,一个个工人依然照例陆续走进那数千劳动者的总压榨机关内去拼滴血汗。

花絮依旧飞舞着,浊气依旧蒸发着,机器依旧转动着……这正是不准停工明天——旧历端午节。

又是一声汽笛,上午十二时放工的信号悲鸣了。

车间里的机器不停地转动,花絮不停地飞舞,工人们各自在车轮转动花絮飞舞中,拿了饭篮,在机器旁的气管中吸取那黄色的带有强性锈质的蒸汽水,将饭泡热,享用他们的午餐。花絮不时地落入碗内,随之就进了他们的口腔;纱头不时地断脱,手便时常离开饭碗而去从事工作。——这是每日的经常情形。不过在今天,各车间里都似乎是处在一种异样的哀怨、悲愤、沉闷、凄惨……的情景中。

沉默着……只有机器转动声……

一张字数较多的公告,又出现在黑色的魔鬼似的牌子上了:

王阿三、张小毛、李定国、胡小妹、余国香、朱长富、卫炳生、刘阿桂、张翠芝等九人,不服命令,擅自停工,着即开除,以警将来,此布。

第三次汽笛呜咽了,工人们机械似的又走出车间,拥挤到黑牌子旁边张望。

只有唉……唉……”“王阿三、张小毛……开除了”“开除了九个的低微叹息声,在死的沉默中颤动着……

一切依然继续着——飞絮的白花,出门时严密的搜查,疲乏躯体的挣扎……

(有删改)


(1)文中多次描写工厂汽笛:①悲鸣的汽笛第三次拉放之后,这些流血冒汗的动物(从他们的生活状况上来看,根本就不能说是“人”)都陆续从花絮飞舞、浊气蒸发的车间(工人工作的地方)里面无精打采、很狼狈地走出;②又是一声汽笛,上午十二时放工的信号悲鸣了;③第三次汽笛呜咽了,工人们机械似的又走出车间,拥挤到黑牌子旁边张望。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文中多次出现工人们去看“布告”的情节,作者多次描写“布告”,请找出一两处,试分析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4)《端午节》和《包身工》同属于报告文学,这两篇文章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分别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知识点】 报告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垃圾分类难在哪里

2018年7月1日,《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那么在有了地方性的强制法规和大力宣传实施之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到底进行得怎么样呢?遇到了哪些问题?为此记者在广州进行了走访调查。

现在我们垃圾围城的形势很严峻,而垃圾分类的目标是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对于可回收物,很多家庭是能卖的拿去卖,即使有的家庭把有价值的垃圾扔到垃圾桶,也会被拾荒者捡了去。一些民间组织和有关部门也负责居民家中有害垃圾的回收。这让很多生活垃圾可以物尽其用,变成新的再生资源,也使垃圾分类变得简单起来。所以在广州云龙苑小区,一年前政府部门设立了四类垃圾投放口,即放可回收物的蓝桶,放餐厨垃圾的绿桶,放其他垃圾的灰桶,放有害垃圾的红桶,如今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两个投放口已经被锁死,不再使用了。很多小区甚至简化成了餐厨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两个,也就是说,居民只要把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就做到了垃圾分类。

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实际上就是“干湿要分开”。所谓湿垃圾,是指果皮、菜头菜尾、剩饭剩菜等易腐蚀性的垃圾,比如带有剩饭的快餐盒,剩饭可以理解为湿垃圾,快餐盒以及塑料袋等包装物却是干垃圾。而腐蚀的剩饭剩菜、果皮菜叶等湿垃圾的纯度达到95%,才会有利用价值,实现垃圾减量化。

可是一些小区的居民由于长期养成了“简单方便”的垃圾混装习惯,环保意识不强,餐厨垃圾桶里面都混杂了各种包装物、废纸等,甚至纯度连50%都达不到。很多居民虽然能有意识地把厨房垃圾用塑料袋装着投进餐厨垃圾桶,但还是把垃圾分类中“干湿要分开”理解错了。他们①     有垃圾分类的概念,② 行为上没有做到真正地精准分类。《条例》中规定,个人违反条例将被处以200元以下罚款,但③     缺乏持续的监督和约束,④      干湿要分开的意识在很多市民当中渐渐淡化,干湿垃圾混装在一起被随意投放的现象随处可见。

纯度高的餐厨垃圾可以制造工业油脂、肥料、沼气,实现循环经济。现实情况是,即使末端处理企业把标准放宽到85%,从居民生活小区里出来的餐厨垃圾还是难以达到,所以没有被精准分开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只能拉到焚烧发电厂一烧了之。在焚烧发电厂的总控室,记者看到各种垃圾混杂在一起,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餐厨垃圾。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不仅是居民,包括社区、地方政府各环节都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为了实现干湿垃圾的精准分类,广州市也曾经设立了垃圾分类监督员,协助居民对干湿垃圾进行二次分类。那么这些被干湿分开的垃圾又被运到哪里去了呢?

记者看到,在垃圾转运站,居民和垃圾分类监督员分好的垃圾又被混装到了一辆垃圾车上。同样,在建设二马路附近的一个垃圾转运站内,装着厨余垃圾的绿桶和装着其他垃圾的灰桶也被混装在了一辆垃圾转运车上。环卫工人告诉记者,因为干湿垃圾混装,所以只能全部拉到垃圾场去填埋。“干湿两分开”就是为了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可是到中间环节又被混装在一起,垃圾分类就变得毫无意义。居民、社区街道、地方政府,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还是说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些问题?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垃圾分类,大势所趋。但从现状看,还存在不少这样那样的困难,比如公民意识的提高、分类知识的普及、后续处理的科学合理、垃圾处理产业化等;虽然任务艰巨,但也必须要循序渐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续推进。公民、企业、政府,全社会人人动手,让垃圾各归其类,各有所去,我们的环境和生活才能更“绿色”。

摘自2019年07月08日《焦点访谈》

1.在文章第四段中①②③④处的横线上,依次填写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由于②所以③虽然④但是B.①虽然②但是③由于④所以
C.①不仅②而且③由于④所以D.①虽然②但是③不仅④而且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根据规定,餐厨垃圾应放入绿色垃圾桶,其他垃圾应放入灰色垃圾桶。
B.要想实现垃圾减量化,有利用价值,湿垃圾的纯度需要达到95%。
C.广州一些居民干湿垃圾混装在一起被随意投放是因为政府没有宣传。
D.垃圾分类需要我们每个环节都要做好,才能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3.针对垃圾分类中出现的问题,你认为还需要从公众、企业和政府分别做出哪些努力?
2020-02-23更新 | 6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反对党八股》选段,完成小题。

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第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在写文章做演说时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第二,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我们不是硬搬或滥用外国语言,是要吸收外国语言中的好东西,于我们适用的东西。因为中国原有语汇不够用,现在我们的语汇中就有很多是从外国吸收来的。例如今天开的干部大会,这“干部”两个字,就是从外国学来的。我们还要多多吸收外国的新鲜东西,不但要吸收他们的进步道理,而且要吸收他们的新鲜用语。第三,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由于我们没有努力学习语言,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当然我们坚决反对去用已经死了的语汇和典故,这是确定了的,但是好的仍然有用的东西还是应该继承。

1.“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一句中,如何理解“瘦”的含意及其实际表达效果?
2.“硬搬或滥用外国语言”可能给中国语言带来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文意作说明。
3.选段中的语言运用有比较突出的特色,选择一个角度作概括,并作简要分析。
2019-02-14更新 | 10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气候变暖可改变植物、传粉者的物候,并破坏物种之间已有的互作关系。随着温度的上升,许多植物的物候期会提前,有些则会延迟;同样,气候变暖也可能导致传粉动物(例如昆虫、候鸟、哺乳类)的出现或迁徙时间提前或者延迟。但传粉动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比植物更加敏感,这可能导致植物和传粉者间物候匹配性发生改变。最近数十年来,气候变暖导致伊比利亚半岛的传粉昆虫物候比其传粉的植物开花物候显著提前,这使得传粉昆虫与其原有授粉对象之间的互作机会显著降低。

传粉者与植物间的物候不匹配,使花资源供应短缺,可获得的有效花粉资源减少,导致传粉者种群数量下降;相应地,植物因缺乏合适的传粉者而导致传粉失败,其通过有性繁殖产生的个体的数目会急剧减少,并可能最终导致植物群落衰退。

(取材于肖宜安等《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植物——传粉者网络的研究进展》)

材料二:

将全球温升稳定在一个给定的水平意味着全球“净”温室气体排放需要大致下降到零,即在进入大气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吸收的汇之间达到平衡。这一平衡通常被称为中和或净零排放。由于目前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绝大部分是CO2,因此在各国提出的中和或净零排放目标中也常用碳代指温室气体。各国提出的与中和相关的目标表述主要包括四种:气候中和、碳中和、净零碳排放和净零排放。

净零排放与气候中和的定义并不完全等同,这是因为气候中和是从对气候系统的影响出发,而净零排放则是从排放角度进行定义,零排放与零影响之间并不等同。首先,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并不等同于气候净影响为零。虽然温室气体排放是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最大贡献源,但并非唯一来源。其次,气候中和并不必然要求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有研究表明,稳定的短寿命温室气体排放并不会导致新的气候影响,因此气候中和只要求短寿命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稳定而不必要求其达到零排放。

(取材于邓旭等《何谓“碳中和”?》)

材料三: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增加天津、重庆等城市作为新一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天津市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引领消费升级,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数字人民币是由央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实物人民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由指定机构参与运营并向社会公众提供兑换和流通服务。

数字人民币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安全可靠等特点,是绿色低碳的货币工具和支付工具。而现金管理成本较高,其设计、印制、调运、存取、鉴别、清分、回笼、销毁以及防伪反假等环节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业界普遍认为,数字人民币有条件成为绿色金融的重要抓手,在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取材于《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等)

材料四:

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调查显示,近年来,虽然手机支付的交易笔数和金额均高于现金交易的笔数和金额,但是我国对流通中现金的需求量依然巨大。

(取材于《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相比传粉动物,植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更加敏感,它们会提前物候期以适应环境。
B.气候变暖会导致植物和传粉者之间的物候匹配性降低,这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C.碳中和是在进入大气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吸收的汇之间达到的平衡,即净零排放。
D.短寿命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不会有新的影响,也不会对动植物的物候造成影响。
2.根据材料三、材料四,下列与“数字人民币”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与现金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可以安全使用。
B.相比现金,数字人民币可降低印制、运输、防伪等管理成本,减轻社会经济负担。
C.数字人民币是绿色金融的重要抓手,在推动绿色低碳生活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D.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手机支付越来越普遍,但中国流通中现金余额仍呈增长趋势。
3.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气候变暖,全球植物的物候期会提前或延迟,生物多样性将遭受系统性破坏。
B.净零排放目标达成的过程有助于保护环境,且有利于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C.数字人民币将很快取代流通领域的现金而成为便捷高效、安全低碳的支付工具。
D.人民币数字化在减少碳排放、改善动植物间物候、促进种群繁衍方面意义重大。
2023-01-29更新 | 25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