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刘向(约前77-前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2085728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有删减)

材料二:

贞观五年,李百药为太子右庶子,时太子承乾颇留意典坟,然闲宴之后,嬉戏过度,百药作《赞道赋》以讽焉。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二十卷讽之。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太子长成,何宜屡得面折?”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诤愈切。

贞观十三年,太子右庶子张玄素以承乾颇以游畋废学,上书谏曰:“今苑内娱猎,虽名异游畋,若行之无恒,终亏雅度。”承乾不纳。十四年,太宗知玄素在东宫频有进谏,擢授银青光禄大夫,行太子左庶子。时承乾尝于宫中击鼓,声闻于外,玄素叩阁请见,极言切谏。乃出宫内鼓对玄素毁之。遣户奴伺玄素早朝阴以马挝击之,殆至于死。是时,承乾好营造亭观,穷极奢侈,费用日广,玄素上书谏曰:“从善如流,尚恐不逮;饰非拒谏,必是招损,古人云,‘苦药利病,苦口利行’,伏愿居安思危,日慎一日。”书入,承乾大怒,遣刺客将加屠害,俄属宫废。

(选自《贞观政要·卷四·规谏太子》,有删减)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对曰A蒙国B厚C恩D死E无所恨F谏诤G愈H切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私王,指偏爱大王,其中的“私”与《出师表》“不宜偏私”中的“私”意思相同。
B.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不足的人,文中是齐威王对自己的谦称。
C.典坟,“三坟五典”的略语,泛指各种古代文籍,后来也引申为可资凭借的经典。
D.面折,指当面批评,其中的“折”与《小石潭记》“斗折蛇行”中的“折”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见威王后,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指出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
B.齐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给予进谏的人不同等级的奖赏,进谏的情形历经了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和无可进者三个阶段。
C.李百药和孔颖达都担任过太子右庶子,二人也都曾向太子进谏,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对二人的进谏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D.因太子游畋废学、宫中击鼓等事,张玄素多次上书向太子进谏,太子不仅不听,反而想派刺客杀害他,幸好太子被废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遣户奴伺玄素早朝阴以马挝击之,殆至于死。
5.邹忌和张玄素的进谏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攻齐,取七十余。燕将守聊城,齐田单围而攻之,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今公行一朝之忿,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且楚攻齐南阳,魏攻平陆,齐无南面之心,以为亡南阳之害,不若得济北之利,故定计而坚守之。齐与聊城共据期年之弊,即臣见公之不能得也。齐必决之于聊城,公无再计,彼燕国大乱,君臣失计,上下迷惑,栗腹以百万之众,五折于外,万乘之国,被围于赵,壤削主困,为天下戮,公闻之乎?今公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能以见于天下矣。为公计,不如罢兵体士,全车甲,归报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且吾闻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昔曹沫为鲁君将,三战三而丧地千里。使曹子之足不离陈,计不顾后出必死而不生则不免为败军禽将曹子以败军禽将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故去三北之耻,退而与鲁君计也,曹子以为遭。齐桓公有天下,朝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劫桓公于坛位之上,颜色不变而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丧,一朝而反之,天下震动惊骇,威信吴、楚,传名后世。故其业与三王争流,名与天壤相毙也,公其图之!”燕将曰:“敬闻命矣!”因罢兵到椟而去,故解齐国之围,救百姓之死,仲连之说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计不顾后出/必死而不生/则不免为败军禽将/曹子以败军禽将/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
B.计不顾后/出必死而不生/则不免为败军离将/曹子以败军禽将/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
C.计不顾后出/必死而不生/则不免为败军禽将/曹子以败军禽将/非勇电/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
D.计不顾后/出必死而不生/则不免为败军禽将/曹子以败军禽将/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以此指居帝王之位。文中指“顾全南方”。
B.万乘,“乘”四马一车,本文指万辆兵车,形容国力雄厚。古时指天子。
C.三战三北的“北”指败退,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的“北”相同。
D.文中的“颜色”指脸色,与《琵琶行》中“暮去朝来颜色故”的“颜色”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军攻下齐国聊城,燕将凭险据守,齐国名将田单多年都攻打不下,于是鲁仲连给燕将写了一封信,陈说死守聊城的不利之处,劝他速速解甲休兵。
B.鲁仲连认为燕将如果为一时的激愤牺牲自己,失去了聊城,无法在齐国表现出自己的声威,这不是勇敢:功废名毁,后世不称颂,这不是聪明。
C.齐国权衡利弊之后,认为失掉南阳的害处小,收回聊城的好处大,而且鲁仲连认为聊城已经疲惫,无法抵御齐国的攻打,因此决计要收回聊城。
D.鲁仲连劝燕将像曹沫那样,要能忍受一时的耻辱,才有机会赢得荣誉和美名。现在燕国大乱,君臣失策,正是建功立业,名扬天下的大好时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公计,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必喜。
(2)故其业与三王争流,名与天壤相毙也,公其图之!
5.鲁仲连是从哪些角度劝说燕将撤军的?请简要概括。
2022-12-13更新 | 16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靖郭君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孟尝君又窃以谏,靖郭君大怒曰:刬而类,破吾家。苟可慊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不能止。

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请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至于薛,(楚)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靖郭君曰:‘受薛子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宣王太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又曰: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齐貌辨对曰:敬诺。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有删改)


【注】①证:即“谏”。②刬:即“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
B.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
C.数年/威王薨/宣王立/请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
D.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靖郭君善齐貌辨”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相同。
B.“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与“学不可以已”(《劝学》)两句中的“可以”词含义相同。
C.“数倍之地易薛”与“其未兆易谋”(《老子四章》)两中的“易”字含义不相同。
D.“门人弗说”与“客得之,以说吴王”(《五石之瓠》)两句中的“说”字含义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靖郭君本想坚持在封邑薛地修筑城墙,但听闻齐国门客的劝谏后,最终放弃筑城于薛地的想法。
B.齐貌辨缺点很多,门人不喜欢他,靖郭君却很信任他;直到孟尝君私下劝谏,靖郭君才改变态度。
C.齐貌辨不顾自身安危,巧借两事,既消除了宣王心中的怒气,又向宣王表明了靖郭君的忠君立场。
D.齐宣王听了齐貌辨的说辞后大为感动,邀请靖郭君担任国相,靖郭君起先推辞,最终接受了相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
(2)宣王太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
5.前人在评论选文时,对“海大鱼”连连称妙,通读全文,你认为妙在何处?
2022-12-24更新 | 8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鹬蚌相争

蚌方出,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渔者得而并之。

(《战国策·燕策》)

1.对上面文章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B.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C.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D.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2.对文章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曝:晒
B.雨:雨水
C.舍:放弃
D.禽:同“擒”,捕捉,抓住
2021-12-08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