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韩愈(768-824)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9 题号:20931438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师说

韩愈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答窦秀才书

韩愈

愈白:愈少驽怯,于他艺能,自度无可努力;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龃龉。念终无以树立,遂发愤笃专于文学。学不得其术,凡所辛苦而仅有之者,皆符于空言而不适于实用,又重以自废。是固学成而道益穷,年老而智愈困。今又以罪黜于朝廷,远宰蛮县,愁忧无聊,惴惴焉无以冀朝夕。

足下年少才俊,辞雅而气锐,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今乃乘不测之舟,入无人之地,以相从问文章为事。身勤而事左,辞重而请约,非计之得也。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囷罗列而进也若愈之愚不肖,又安敢有爱于左右哉!顾足下之能,足以自奋;愈之所有,如前所陈。是以临愧耻而不敢答也。钱财不足以贿左右之匮急,文章不足以发足下之事业,稛载而往,垂橐而归,足下亮之而已。愈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囷罗列而进也
B.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囷/罗列而进也
C.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囷/罗列而进也
D.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囷/罗列而进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北宋之前,经书多为师徒口口相传,行气压韵的句读方式多为口传心授。
B.百工,古代主管营建制造的工官名称,后为各种手工业者和手工业行业的总称。
C.足下,古代交际用语,仅用于下级称呼上级。文中是尊称对方,可译为“您”。
D.有司,古代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泛指各级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
3.下列对两段文字表达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说》通过多重对比,阐述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评了当时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
B.《师说》运用感叹句、反问句,句式整齐,语气强烈,感情激越,增强文章说服力。
C.《答窦秀才书》语气亲切,条分缕析,既有亲身经历的印证,又有设身处地的关切。
D.韩愈以“稛载”形容窦秀才有盼而来,以“垂橐”形容他无获而归,言语饱含祝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今又以罪黜于朝廷,远宰蛮县,愁忧无聊,惴惴焉无以冀朝夕。
5.面对窦秀才从师的请求,韩愈“临事愧耻而不敢答”的原因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对下列句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      遗:放弃
B.师道之不    复:恢复
C.师焉,或不焉   或:或者
D.君子不齿      齿:并列,排列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人           冰,水为
B.师不必贤弟子              青,取之于蓝,而青
C.皆出于此乎                  贤不及孔子
D.吾尝终日思矣              术业有专攻,如是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B.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著有《昌黎先生文集》。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C.句读,古时指文辞休止或停顿处。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古书没有标点,故要学习句读。
D.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课文中指后者。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②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④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022-11-18更新 | 1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一)

是时,早疫被吴越,民饥懂疾疗,死者后半,来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优劳,州县推布上恩,从从尽其力。公所指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缓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诊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同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于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更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选自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

(二)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人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干儒,可谓有劳矣。沉浸醴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题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神。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选自韩愈《进学解》)

(三)

元和九年月日,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谨上史馆。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间,过真定,北上马岭,历亭障堡戍,窃好问老校退卒,能言其事。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会州刺史崔公来,言信行直,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或恐尚逸坠,未集太史氏,敢以私于执事。谨状。

(选自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下列对文中画改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所以/经营绥提先后终始之际/委会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B.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C.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D.所以经营缓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条:救灾的具体条规、办法。
B.闳其中而肆其外:指文章内容丰富而且文笔豪放。
C.状:逸事状。“逸事状”为行状的变体,要详细记载死者的世系、名字、爵里、行实、寿年。
D.执事:旧时书信中对对方的敬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段(一)作者从赵公救灾中总结出一系列辩证关系,通过“民病而后图之”与“先事而为计”的不同、“不习而有为”与“素得之者”不同等,对比进行阐释。
B.语段(二)写“生徒驳诘”,学生针对先生的训示,进行有力地反驳,完全推倒了先生的论点。虽未直斥有司之不明、不公,却己隐含此意。
C.语段(二)先歌颂先生业精、行成,然后指出先生“无幸”被重用,遭遇可悲。从肯定到否定,意念来了个巨大转折,文章也显示出波澜起伏之美。
D.语段(三)一方面强调了太尉事迹的确凿可信,另一方面强调了人们所谓段太尉的保持大节、取名天下,只是“一时奋不虑死”而为之的看法,与三件逸事起到相互印证、互为补充的作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2)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挨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2020-11-21更新 | 3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张君讳署,字某,河间人。君方质有气,形貌魁硕。长于文词,以进士举博学宏词,为校书郎,自京兆武功尉拜监察御史。为幸臣所谗,与同辈韩愈、李方叔三人俱为县令南方。三年,逢恩俱徙掾江陵。

②拜京兆府司录。诸曹事,不敢平面视,共食公堂,抑首促促就哺啜,揖起趋去,无敢阑语。县令丞尉,畏如严京兆,事以办治,京兆改凤翔尹,以节镇京西,请与君俱。改礼部员外郎,为观察史判官。帅他迁,君不乐久去京师,谢归。用前能拜三原令,岁余,迁尚书刑部员外郎。守法争议,棘棘不阿。

③改虔州刺史。民俗相朋党,不诉杀牛,牛以大耗;又多捕生鸟雀鱼鳖,可食与不可食相买卖,时节脱放,期为福祥。君视事,一皆禁督立绝。使通经吏与诸生之旁大郡,学乡饮酒丧婚礼,张施讲说,民吏观听、从化大喜。度支符州,折民户租。岁征绵六千屯,比郡承命惶怖,立期日,惟恐不及事罪。君独疏,言岭下,民不识蚕桑。月余,免符下,民相扶携,守州门叫欢为贺。

④改澧州刺史。民税出杂产物与钱,尚书有经数,观察使牒州征民钱倍经。君曰:刺史可为法,不可贪官害民!留牒不肯从竟以代罢观察使使剧吏案簿书十日不得毫毛罪。改河南令,而河南尹君平生所不好者。数月,大不适,即以病辞免。

(节选自韩愈《河南令张君墓志铭》)

1.写出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诸曹(     )   (2)而河南尹君平生所不好者(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惟恐不及事     (     )A.被             B.遭受            C.覆盖          D.判罚
(2)治岭下             (     )A.紧迫          B.催逼            C.接近          D.迫使
3.把第②段画横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帅他迁,君不乐久去京师,谢归。用前能拜三原令,岁余,迁尚书刑部员外郎。
4.第④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留牒不肯从竟以代罢观察使使剧吏案簿书十日不得毫毛罪。
5.第②段详写了诸曹以及县令丞尉对张署的态度,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
6.联系第③段内容,简析张署的执政理念。
2023-11-18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