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1 题号:2094211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祖文逸,南唐玉山令。亿将生,文逸梦一道士,自称怀玉山人来谒。未几,亿生,有毛被体,长尺余,经月乃落。能言,母以小经口授,随即成诵。七岁,能属文,对客谈论,有老成风。雍熙初,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江南转运使张去华就试词艺,送阙下。连三日得对,试诗赋五篇,下笔立成。太宗深加赏,命内侍都知王仁睿送至中书,又赋诗一章,宰相惊其俊异,削章为贺。翌日,即授秘书省正字,特赐袍笏。俄丁外艰,服除,会从祖徽之知许州,亿往依焉。务学,昼夜不息,徽之与语,叹曰:“兴吾门者在汝矣。”

淳化中诣阙献文改太常寺奉礼郎仍令读书秘阁。属后苑赏花曲宴,太宗召命赋诗于坐侧,又上《金明池颂》,太宗诵其警句于宰相。明年三月,苑中曲宴,亿复以诗献。时公卿表疏,多假文于亿,名称益著。真宗在京府,徽之为首僚,邸中书疏,悉亿草定。即位初,超拜左正言。诏钱若水修《太宗实录》,奏亿参预,凡八十卷,而亿独草五十六卷。书成,知处州。三年,召为翰林学士。五年,以疾在告,遣中使致太医视之,亿拜章谢,上作诗批纸尾,有“副予前席待名贤”之句。亿刚介寡合,在书局,唯与李维、路振辈厚善。当时文士,咸赖其题品,或被贬议者,退多怨诽。王钦若骤贵,亿素薄其人,钦若衔之,屡抉其失;陈彭年方以文史售进,忌亿名出其右,相与毁訾。上素重亿,皆不惑其说。亿有别墅在阳翟,亿母往视之,因得疾,请归省,不待报而行。上亲缄药剂,加金帛以赐。亿天性颖悟,自幼及终,不离输墨。文格雄健,才思敏捷,对客谈笑,挥翰不辍。善细字起草,一幅数千言,不加点窜,当时学者,翕然宗之。而博览强记,尤长典章制度。喜诲诱后进,以成名者甚众。交游,性耿介,尚名节,多周给亲友,故廪禄亦随而尽。

(节选自《宋史》)

注:①削章:上奏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大写字母)填在答题卡上。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雍熙,与课文《琵琶行》中的“元和”一样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异,感到惊异,认为惊异,意动用法,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惊”的用法相同。
C.明年,第二年,与《琵琶行》中的“明年秋,送客湓浦口”的“明年”意思相同。
D.重,看重,重视,与《琵琶行》中的“商人重利轻别离”的“重”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亿的出生充满了神奇色彩。他一出生有长约尺余的毛发覆盖他的身体,一个月后才脱落,体现了他的不凡,为下文描写他的天赋与才能作了铺垫。
B.杨亿才华出众。他不仅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就是连当时的一些大臣也很赏识他,太宗时宰相也惊叹他的才华出众,上奏章给皇帝表示祝贺。
C.杨亿刚正耿介。王钦若突然发达显贵,而杨亿向来鄙薄他的为人,屡次挑他的过失。
D.杨亿的成才有天赋的成分,但也离不开他个人的努力。他从小到老,都在写文章,哪怕是与客人谈笑间,也照样挥笔不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务学,昼夜不息,徽之与语,叹曰:“兴吾门者在汝矣。”
(2)诏钱若水修《太宗实录》,奏亿参预,凡八十卷,而亿独草五十六卷。
5.请根据文章内容举出至少三个说明杨亿才华横溢例子。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二)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三)

杨时,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

1.下列各句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人之在好为人师                  患:忧虑
B.仆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     往:过去
C.颢目送之曰:“吾道矣。”     南:向南
D.颐既,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觉:察觉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B.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C.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D.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如苏轼的《赤壁赋》。
B.先达,对前辈的尊称。“先达”中的“先”字与“先哲”“先贤”中的“先”字意思一样。
C.字,古代对一个人的称呼,可与名的意义一致,也可相关,甚至相反。如韩愈,字退之,名与字意义相反。
D.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分三等,称三甲。考中一甲者称“进士及第”,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不畏时俗,敢为人师。他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宣扬从师之道。
B.柳宗元痛恨流俗,心存顾虑。他对为人师者遭受谩骂而深感不满,又担心自己和韦中立被人诟骂而生病。
C.宋濂现身说法,勉励后学。他在给马生的文章中,用自己早年勤苦学习和虚心求教的经历勉励他潜心向学。
D.杨时求学心诚,尊师重道。他曾特意到颖昌向程颢学习,四十岁拜见程颐时,久立雪中,以免打扰他休息。
2022-10-21更新 | 8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轼闻古今成败,辄能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轼徙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城南两山环绕,吕梁百步扼之,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卒完城以。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注释:①范滂东汉人,字盂博,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能其要(语:说出)B.殿试乙科(中:考中)
C.徙徐州(知:担任)D.卒完城以(闻:听说)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虽禁军宜我尽力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用者(《陈涉世家》)
B.公庐城上                       所欲有甚生者(《鱼我所欲也》)
C.民心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见(《隆中对》)
D.以虞水再至                    寡人欲以五百里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2)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2021-07-31更新 | 10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捍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党欲为内应                    阴:阴谋
B.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          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
C.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       徇:示众
D.焚香南向拜舞                       南向:面对南方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
B.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
C.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
D.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
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是(    )
①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
②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③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
④皆泣不能仰视。
⑤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
⑥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A.①②③B.②④⑥C.④⑤⑥D.①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B.张克戬治理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立庙。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
(2)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
2020-01-16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