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陆游(1125-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2 题号:2095218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夏闲步村落间【注】

陆游

薄云韬日不成晴,野水通池渐欲平。

绿叶忽低知鸟立,青萍微动觉鱼行。

醉游放荡初何适,睡起逍遥未易名。

忽遇湖边隐君子,相携一笑慰余生。


【注】作此诗时诗人八十一岁,居山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诗人描写景物时视野开阔,颇具空间感;空中的云层遮住太阳,地上的溪水将灌满池塘。
B.诗人留心细节:从“绿叶忽低”“青萍微动”等细微变化便知是鸟儿停立、鱼儿游动。
C.诗人醉后入眠,梦见自己在村子里四处游玩,逍遥自在的感受在醒来后却难以用言语表达。
D.诗人偶然遇到了一位隐逸的君子,并和他携手同游,这让诗人对村居生活感到了一丝快慰。
2.全诗无一“闲”字,却又紧扣标题中的“闲”,请简要分析“闲”在诗歌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形象。那时他遥望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恨,气势如山,渴望一举收复故土,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
B.这首诗以“愤”为意脉,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颔联尤其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C.诗的颈联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上句“塞上长城”,从大处,远处写,写理想,是实写;下句“镜中衰鬓”,从近处、细处描写,写目前,是虚写。
D.尾联诗人表明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以诸葛亮为榜样,鞠躬尽瘁,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立志干一番报国大业。
2.结合全诗,应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请简析。
2021-12-05更新 | 11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霜降前四日颇寒

陆游

草木初黄落,风云屡阖开。

儿童锄麦罢,邻里赛神回。

鹰击喜霜近,鹳鸣知雨来。

盛衰君勿叹,已有复燃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点明了深秋时节的节序和环境特征:草木枯黄、凋零,天气总是阴晴不定。
B.本诗与杨万里的《插秧歌》都塑造了辛勤劳作的儿童形象,都饱含着诗人的同情。
C.诗歌颈联选用鹰和鹳两个意象,其中一个“击”字将苍鹰雄壮凶猛的姿态展露无遗。
D.整首诗按照景、人、物、情的抒写顺序挥洒而就,语言平易自然,意境超脱豪迈。
2.这首诗是陆游晚年隐居时所作。有人认为其中蕴含着“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志气,请你结合全诗说明理由。
2023-12-18更新 | 76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老学庵壁①

(陆游)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②。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①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时所作,老学庵是陆游书斋的名字。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②椽(chuán):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古代也用来指房屋间数。因此,“数椽”就是“数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阴,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
D.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同时充满生活气息。
2.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0-01-06更新 | 2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