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陆游(1125-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8 题号:929530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老学庵壁①

(陆游)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②。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①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时所作,老学庵是陆游书斋的名字。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②椽(chuán):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古代也用来指房屋间数。因此,“数椽”就是“数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阴,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
D.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同时充满生活气息。
2.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18-19高二下·广西南宁·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23]
【知识点】 陆游(1125-1207)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陆游

我不如列子,神游御天风。尚应似安石,悠然云海中。

卧看十幅蒲,弯弯似张弓。潮来涌银山,忽复磨青铜。

饥鹘掠船舷,大鱼舞虚空。流落何足道,豪气荡肺胸。

歌罢海动色,诗成天改容。行矣跨鹏背,弭节蓬莱宫。

【注】①作于诗人仕闽时期。②东晋重臣谢安,字安石,曾隐居会稽东山,临东海之滨,后东山再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虽不能如列子般御风而行,但仍期望像谢安般处变不惊,待时而发。
B.“歌罢”两句与杜甫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C.“行矣”两句构思奇特,“蓬莱”等意象,表达了诗人渴望得道成仙之志。
D.诗中运用了比喻、互文、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增强语言感染力。
2.《航海》一诗充溢着激荡肺腑的“豪气”,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4-05-06更新 | 43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题老学庵壁

陆 游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①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南宋朝廷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②苫茆:用茅苹遮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首联中,诗人用“架竹”“苫茆”“数椽”描述了老学庵简陋的概况,简洁明了。
B.虽然老学庵很简陋,诗人却可以整日在其中饱读诗书,俨然将其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
C.颈联写到自己年老体衰,但是看到百姓的日子过得太平安乐,也就忘记了愁苦哀叹。
D.尾联描写诗人的日常生活境况,照应了首联的“萧然”,同时也充满了生活气息。
2.诗人“少睡眠”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2020-12-14更新 | 30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 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1.《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比较阅读,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露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受到的寂寞和苍凉,从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蜀相》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作者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楷模,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一样,杜甫早已涕泪纵横。
C.《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D.与杜甫诗借景仰诸葛亮之情不同,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
2.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这两首诗,探究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 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2018-12-20更新 | 1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