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6 题号:209660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寨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傔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每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空格上。
所A不B朽C者D垂E万F世G名H孰I谓J公K死L凛M凛N犹O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康,今南京市的古称。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相同。
B.奏疏,臣子向皇帝的奏折,其中可报告工作、歌功颂德、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
C.缗钱,可以指用绳穿连成串的钱;在汉代也可以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后泛指税金。
D.长短句,文中指诗词。词是一种韵文文体,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给皇帝上疏,希望皇帝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为本,惩处违法贪赃者。
B.辛弃疾奉命筹建飞虎军时;藏起御前金字牌,最终建成飞虎营栅,再陈奏事情的本末,画图进献,解除了皇上疑虑。
C.辛弃疾任江西安抚使时,成功赈灾;信州谢源明不顾幕僚的反对向辛弃疾求助,辛弃疾将十分之三的米船拨给了信州。
D.辛弃疾曾经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玩,并写了《九曲棹歌》;他的文风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2)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5.朱熹去世时,他的学说正被朝廷宣布为“伪学”,门生故旧因避忌而不敢去送葬,辛弃疾却前往哭祭,对此你怎么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②强:成串的钱。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涂黑。
江浙再岁水旱A愿下诏B求言C仍令诸司通融D郡县E财赋F毋G但督迫。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文中指怀恨,衔恨,与“脱然有怀”“怀良辰以孤往”的“怀”均不相同。
B.教授,学官名。宋代除宗学、律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授,掌管学校课试等事。
C.阙,文中指失职,与《烛之武退秦师》中“阙秦以利晋”的“阙”意思不同。
D.文中“以其羡补积逋”的“逋”与《陈情表》中“责臣逋慢”的“逋”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燧政绩卓着,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5.本文如何从正侧面塑造了萧燧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7日内更新 | 2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唐介,字子方,江陵人。父拱,卒漳州,州人知其贫,合钱以赙,介年尚幼,谢不取。擢第,为武陵尉,调平江令。民李氏赀而吝,吏有求不厌,诬为杀人祭鬼。岳守捕其家,无少长楚掠,不肯承。更属介讯之,无他验。守怒白于朝,遣御史方偕徙狱别鞠之,其究与介同。守以下得罪,偕受赏,介未尝自言。久之,入为度支副使,进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帝自至和后,临朝消默。介言:“君臣如天地,以交泰为理。愿时延群下,发德音,可否万几,以幸天下。”又论:“宫禁干丐恩泽出命不由中书宜有以抑绝监司荐举多得文法小吏请令精择端良敦朴之士毋使与憸薄者同进 赐予嫔御之费,多先朝时十数倍,日加无穷,宜有所朘损。兖国公主夜开禁门,宜勒宿卫主吏,以严宫省。”帝悉开纳之。加龙图阁直学士、知瀛州。治平元年,召为御史中丞。英宗谓曰:“卿在先朝有直声,故用卿,非繇左右言也。”介曰:“臣无状,陛下过听,愿献愚忠。”明年,以龙图阁学士知太原府。帝曰:“朕视河东,不在中执法下,暂烦卿往耳。”夏人数扰代州边,多筑堡境上。介遣兵悉撤之,移谕以利害,遂不敢动。神宗立,以三司使召。熙宁元年,拜参知政事。帝欲用王安石,曾公亮因荐之,介言其难大任。帝曰:“文学不可任耶?吏事不可任耶?经术不可任耶?”对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论议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退谓公亮曰:“安石果用,天下必困扰,诸公当自知之。”安石既执政,介自是数与安石争论。安石强辩,而帝主其说。介不胜愤,疽发于背,,年六十。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宫禁干丐/恩泽出命/不由中书/宜有以抑绝监司/荐举多得文法/小吏请令/精择端良敦朴之士/毋使与憸薄者同进/
B.宫禁干丐恩泽/出命不由中书/宜有以抑绝监司/荐举多得文法/小吏请令/精择端良敦朴之士/毋使与憸薄者同进/
C.宫禁干丐/恩泽出命/不由中书/宜有以抑绝/监司荐举/多得文法小吏/请令精择端良敦朴之士/毋使与憸薄者同进/
D.宫禁干丐恩泽/出命不由中书/宜有以抑绝/监司荐举/多得文法小吏/请令精择端良敦朴之士/毋使与憸薄者同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第,指科举考试中应试者中选。隋唐时指考中进士,明清会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亦简称及第。
B.楚掠,拷打,古代常用刑法。西汉后形成了笞、杖、徒、流、死等五刑体系,笞杖是使用最广泛的刑法。
C.河东,在古代指山西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封王的贵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介幼有骨气,谢绝他人资助。唐介的父亲在漳州去世,漳州百姓知道他们家贫穷,凑钱帮助他办理丧事,唐介年纪尚幼,却能谢绝不受。
B.唐介明辨是非,审案实事求是。岳守审案,严刑逼供无果,移交唐介审讯,唐介认为岳守没错。朝廷又派御史另行审查,结果与唐介相同。
C.唐介直言进谏,皇帝多有采纳。唐介建议精心选拔品行端良之士并予以重用,减少赏赐妃嫔侍御的费用,严肃宫省制度,皇帝都采纳了。
D.唐介守边安境,敌人不敢妄动。唐介任太原知府时,夏人多次扰边,唐介派军拆其筑在边境上的堡垒并发出文书,晓以利害,夏人不敢出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李氏赀而吝,吏有求不厌,诬为杀人祭鬼。
(2)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论议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
2022-02-17更新 | 7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B.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C.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D.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古代称人幼年丧父,文中“四岁而孤”是指欧阳修四岁时父亲死了。
B.庆历,古代年号之一,年号始于汉武帝时期,明清时期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C.左迁,降低官职,犹“下迁”。汉以右为尊,以左为贱,将贬官称为左迁。
D.布衣,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织物,“帛”指丝织品。后也以布衣称平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为人正直,伸张正义。欧阳修替范仲淹鸣不平,写信指责司谏高若讷,高若讷把此信上交朝廷,欧阳修被贬官。
B.欧阳修论事切直,深得器重。适逢保州有兵变,欧阳修出发之际告别皇帝,皇帝勉励他可以随时越职给自己进言。
C.欧阳修文章出众,折服人心。欧阳修的文章成就远远超过一般人,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一致像对待老师那样敬重他。
D.欧阳修待友忠诚,乐于助人。欧阳修在世时就尽力帮助推荐朋友,去世后仍让自己的亲人保护周济朋友的家人。
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原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5.选文中欧阳修为什么认为杜衍等四人不可罢用?请简要说明。
2021-07-30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