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整本书阅读 > 其他名著相关
题型:整本书阅读-简答(多)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 题号:20973525

孔子评价学生,言必有中。请阅读下面“子评弟子”的有关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5.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7.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6.8】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5.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6.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12】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1.根据以上材料,从颜回、子路、子贡、冉求中任选两人,分别选用两个成语或熟语概括其性格特点。
2.根据选文内容,简要概括孔子是如何评价学生的。
【知识点】 其他名著相关

相似题推荐

整本书阅读-简答(单)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老人与海》中有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请分别指出“老人”“大马林鱼”和“狮子”的象征意义。
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马林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狮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9-06更新 | 48次组卷
整本书阅读-简答(单)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论语》阅读与理解。

A组:①子曰:__________,鲜矣仁。(《论语·学而》)

②子曰:__________,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B组:①子曰:君子__________,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②子曰:君子__________,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以上是《论语》中有关“仁”和“君子”的两组语录,横线处均是耳熟能详的成语,请根据原文将其填写完整,并结合两组语录简析孔子对“仁”和“君子”分别有怎样的思考。
2023-10-17更新 | 68次组卷
整本书阅读-简答(多)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论语》选章,回答问题。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

(2)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5)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

(6)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注:①里:居住。②德:有德之人。③邻:邻居,此处指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人。④八佾(yì):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天子可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季氏应该用四佾。⑤造次:急促、仓猝。⑥杇(wū):同“污”,指涂饰,粉刷。

1.根据上面的第(1)(2)两章,下列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影响,要谨慎选择。理想的居处应当是仁德之所。
B.选择与仁德为邻,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如不这样,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
C.近朱者赤,择“仁”而处,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对自己仁德的养成很有助益。
D.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亲近他。
2.阅读上面的第(3)(4)(5)三章,以下违背仁的有害表现和这三章无关的是(     
A.违背礼制、违背规矩B.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富贵、发不义之财
C.言行不一、只说不做D.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
3.阅读上面的第(6)章,其中,“无友不如己者”的“如”字有两种解释,一是“相像”,另一说是“比得上”。你同意哪一种,并结合上面有关“择处”的第(1)(2)两章阐述原因。
2023-12-18更新 | 1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