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 题号:209950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他多次直言进谏,刚直不阿,受人敬重。③刘向,字子政,汉朝宗室大臣、经学家。④写作本诗时,安史之乱已结束三年。作者正滞留在夔州,辞官多年,不仅壮志难酬,而且生活拮据,身体多病。
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诗人日日独坐江楼,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B.颔联紧承首联,写眼前所见。渔舟泛泛,燕子飞飞,“泛泛”“飞飞”巧用叠词,透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C.颈联运用典故,以匡衡上书进谏、刘向整理经典自比,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之情。
D.全诗结构严密、抒情深挚,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2.尾联借“同学少年”表达诗人独到的思想感情,这与《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知识点】 杜甫(712-770) 写景抒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①

杜甫

幕府秋风日夜清,澹云疏雨过高城。

叶心朱实看时落,阶面青苔先自生。

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

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②吾兼吏隐③名。


【注】①本诗写于广德二年(764年)。严武在担任剑南节度使时,保举杜甫为节度使参谋,在幕府当值。②肯信:肯否相信。③吏隐:郑钦吏隐于蚁陂之阳,杨德周曰:“晋山涛,吏非吏,隐非隐。公在幕府为吏,归草堂为隐,兼有其名也。”(《汝南先贤传》)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紧扣住诗题“院中晚晴”,写锦官城内秋雨初霁,幕府院中风清气爽,渲染了清新自然而又雅静的气氛。
B.颔联写院内晴后的景象,秋风吹,朱实落,青苔在疏落的秋雨过后更加青绿。看似纯为写景,实则借景抒情。
C.颈联为远眺之景,楼台地势高耸而暮色渐起,响亮的钟鼓之声从远处传来。采用了动静结合和远近结合的艺术手法。
D.“复有楼台衔暮景”中的“衔”字,精确地描摹出暮景初上、夜色并未全部笼罩山城时的情景,其妙处令人赞叹。
E.尾联写因见楼台而思草堂,在暮色苍茫中倚门想象,用古人“吏隐”典故抒发情感,体现了清新含蓄的诗风。
2.古人评价“此诗举束缚蹉跎,无可奈何意,一痕不露,只轻轻结语云:‘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吾兼吏隐名’”。请结合尾联含义简要分析作者的心境。
2017-12-16更新 | 14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客 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宾 至

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至》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
B.《客至》颔联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
C.《宾至》“幽栖地僻经过少”一句写自己住所偏僻,少人来访,表达诗人受到冷落的孤独与凄凉之感。
D.《宾至》一写客,一写己,在表现客人身份尊贵的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清高。
2.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试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2018-12-31更新 | 9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慢,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释】①此诗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②“鹖”,通“褐”,鹖冠,隐者之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因为穷困潦倒又漂泊在外,所以在节日里只能于舟中勉强吃一点冷饭。
B.颔联紧接上文,“天上坐”、“雾中看”,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舟中的所见所感。
C.颈联写舟中江上蝶鸥往来自如,困居舟中的诗人,与江上蝶鸥形成对比,这引发了诗人的忧思。
D.尾联中的“直北”指正北,在极其闲适的情境中,诗人忽望及长安,蓦然生愁。
2.全诗以一个“愁”字总结,《杜诗镜铨》说此诗尾联“结有远神”,请结合诗句分析。
2022-07-02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