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晋 > 陶渊明(365-42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 题号:2100523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注】①深辙:大车所轧之痕迹,此代指贵者所乘之车。②周王传:指《穆天子传》,记录了有关周穆王的传说。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以朴素的语言开头,描绘了美丽清爽的环境:初夏时节,草木生长,绿树绕屋,浓荫满地。
B.“众鸟欣有托”,一个“欣”字,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飞还鸣啼的乐趣,有“羁鸟恋旧林”的深意。
C.“微雨”“好风”的“微”“好”二字互文,风吹面不寒,雨润衣不湿,和风细雨令人兴会俱佳。
D.“俯仰”两句说诗人虽身在茅屋,但神思驰骋,浮想联翩,抒发隐居读书的感受,点破全诗主旨。
2.简析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哪些乐趣。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咏贫士(其一)

陶渊明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辉。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1.从诗歌的体裁看,本诗属于        
2.下列对诗句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万族各有托”呈现一幅欣欣向荣、各得其所的画面。
B.“众鸟相与飞”与《饮酒》诗中“飞鸟相与还”意同。
C.“量力守故辙”表明作者对“故辙”坚守是量力而为。
D.“已矣何所悲”表面上是说无所悲,实则是悲慨满怀。
3.本诗善于运用“比”的手法,试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2019-10-21更新 | 10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归园田居(其五)

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中“策”的意思是“鞭打”,“榛曲”是“树木丛生的曲折小路”,写作者独自怅然骑马回家,经过荆榛遍地、道路不平的小路。
B.“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句中“漉”是“滤”的意思,“近局”是“近邻”之意。这两句是说作者滤酒杀鸡,招呼近邻同饮。
C.“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句中“日入”指“太阳落山”,一“暗”一“明”点出了时间的变化。
D.“欢来苦夕短”中“苦”解释为“恨”,可以看出作者因兴致很高而恨夜太短。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结束了劳动,独自一个人怀着“怅恨”之情,转回家去。“怅恨” 二字表明他对辛苦劳作一天,且孤独无伴,只身奔家的生活的厌倦之情。
B.“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这两句托出归隐之志坚持不改之意,显示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委身自然、与自然相得相洽的质性。
C.本诗以猜想的一天耕作完毕之后,回家的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动做为描写对象,来反映作者对“归隐园田居”后生活的美好期待。
D.此诗取材独特,既细致地描绘了田园风光,又详细陈述了劳动状况,以天明到傍晚这整个白天时间里的活动为题材,其视角新颖,另辟一境,再现出陶渊明辞官归隐初期的生活情景及其心路历程。
2018-11-16更新 | 6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二十首(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①。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②尘羁。

[注]①远望时复为:倒装句,即“时复为远望”。②绁:捆绑,束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欲扬先抑,“没”字用得巧妙,写青松被杂草掩没,目的是为了突出下文青松的“卓然”。
B.三、四句用“杂草”反衬“青松”,五、六句用“独树”反衬“连林”,表现出青松不畏严寒、挺拔超凡的特点。
C.七、八句写诗人提壶斟酒,抚摸青松,时时远望;结笔两句,来得有点突兀,似与上文无甚关系,实则深有联系。
D.全诗以“凝霜殄异类”为转折,青松在“凝霜”前后的境遇形成对比,结构严谨,内涵丰富,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
2.这首诗题为“饮酒”,但却主要着笔青松,抒情方式巧妙,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抒情的。
2019-12-30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