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韩非子(前280-前233)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9 题号:2101820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齐桓公时,有处士曰小臣稷,桓公三往而弗得见。桓公曰:“吾闻布衣之士不轻爵禄,无以易万乘之主;万乘之主不好仁义,亦无以下布衣之士。”于是五往乃得见之。或曰:桓公不知仁义。夫仁义者,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避卑辱,谓之仁义。故伊尹以中国为乱,道为宰于汤;百里奚以秦为乱,道为虏于穆公。皆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辞卑辱,故谓之仁义。今桓公下匹夫之士将欲忧齐国而小臣不行见小臣之忘民也。忘民不可谓仁义。仁义者,不失人臣之礼,不败君臣之位者也。是故四封之内,执禽而朝名曰臣;臣吏分职受事名曰萌。今小臣在民萌之众,而逆君上之欲,故不可谓仁义。仁义不在焉,桓公又从而之。使小臣有智能而遁桓公,是隐也,宜刑;若无智能而虚骄矜桓公,是诬也,宜戮。小臣之行,非刑则戮。桓公不能领臣主之理而礼刑戮之人,是桓公以轻上侮君之俗教于齐国也,非所以为治也。故曰:桓公不知仁义。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

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己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士所归,天下从之。周公旦,文王之子也,武王之弟也,成王之叔父也。所朝于穷巷之中、瓮牖之下者七十人。文王造之而未逐,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抱少主而成之。故曰成王不唯以身下士邪?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世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王犹少。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下贤》)

【注】①伊尹,曾借烹饪之事言治国之道,辅助商汤灭夏。②执禽,古时朝见君主有持禽类作礼物的制度,表示忠心于君主。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把相应的字母填在答题卡上。
今桓公下匹夫A之士B将C欲忧齐国D而小臣E不行F见G小臣H之忘民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衣,借指平民,文中的“布衣之士”就是前文说的“处士”,具体指小臣稷。
B.中国,指中原地区或中原地区华夏政权;今义与之相比,属于“词义的扩大”。
C.礼,文中指礼遇、以礼相待,“非能水也”中“水”的意思是“游泳”,两者用法相同。
D.瓮牖,用瓮做门,形容贫穷;与“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中“瓮牖”的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齐桓公认为君主能做到礼贤下士的前提是自身对仁义有追求,韩非子认为君主一定要摆正君与臣之间的关系。
B.伊尹与百里奚不顾自身卑贱的地位和受到的屈辱待遇,为天下的灾害而忧虑,为国家的祸患而奔赴,韩非子非常欣赏这类人。
C.韩非子认为,作为臣子理应执礼朝见君主;对君主不管是有才能而骄傲自夸,还是无才能而隐匿不为,都应受到法律惩处。
D.面对有道士人的傲视,不肖之君与贤明之君的态度截然不同,而后者的做法能招揽土人,最终会招来天下人归附。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里奚以秦为乱,道为虏于穆公。
(2)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
5.两则材料对齐桓公的评价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管仲老,不能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

公曰:“竖刁何如?”管仲曰:“不可。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公妒而好内,竖刁自獖以为治内。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公曰:“然则卫公子开方何如?”管仲曰:“不可。齐、卫之间不过十日之行,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其父母之不亲也,又能亲君乎?”公曰:“然则易牙何?”管仲曰:“不可。夫易牙为君主味。君之所未尝食唯人肉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君所知也。人之情莫不爱其子,今蒸其子以为膳于君,其子弗爱,又安能爱君乎?”

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用竖刁。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材料二: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桓公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节选自苏洵《管仲论》)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开方A为事B君C欲适D君之故E十五年F不归G见其父母H此非人情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指执掌、管理,与《劝学》中“用心躁也”的“用”意思不同。
B.幸,指侥幸,与《苏武传》中“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的“幸”意思不同。
C.顾,指看,与《离骚》中“忽反顾以游目兮”的“顾”意思相同。
D.意,指料想,与《孔雀东南飞》中“恐不任我意”的“意”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年迈,居家养病,齐桓公向管仲询问管仲之后的人事安排,管仲认为君主最了解臣子,让齐桓公按照自己的想法决定人选。
B.齐桓公询问竖刁、开方、易牙能否胜任国政,得到了管仲否定的答复,但在管仲死后,他就任用了竖刁。三年之后竖刁等人作乱,齐桓公也因此死去。
C.苏洵指出一个国家的安定或者动荡都有源头,他把齐国强大安定的功劳不归于管仲,而归于鲍叔牙,把齐国动荡的罪责不归于竖刁等人,而归于管仲。
D.材料二认为,想要阻止竖刁等人掌权,管仲应该趁自己执政的时候,杀死竖刁等人,以斥退小人,否则当他不在位时,这些人就会执政。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
(2)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5.齐桓公为什么在管仲死后重用竖刁等人?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
2024-05-20更新 | 19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 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B.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C.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D.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击鼓”则进,“击金”则退。成语“击鼓鸣金”即源于此。
B.“再”指第二次,“再三”就是两三次,在此指好几次。
C.“关市”本是“关”与“市”的合称,但后来的“关市”也指关下所设的市,这是一种设在边境关口从事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及外国的贸易的市场,文中指后者。
D.“金”并非指金子,古代金属都称作“金”,战国时期“金”指的是青铜。
3.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国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国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官吏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2)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2020-11-26更新 | 7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之重器,莫重于令。令重则君尊,君尊则国安;令轻则君卑,君卑则国危。故安国在乎尊君,尊君在乎行令,行令在乎严罚。罚严令行,则百吏皆恐;罚不严,令不行,则百吏皆喜。故明君察于治民之本,本莫要于令。

为上者不明,令出虽自上,而论可与不可者在下。夫倍上令以为威,则行恣于己以为私,百吏不喜之有?且夫令出虽自上,而论可与不可者在下,是威下系于民也。威下系于民,而求上之毋危,不可得也。令出而留者无罪,则是教民不敬也。令出而不行者毋罪,行之者有罪,是皆教民不听也。令出而论可与不可者在官,是威下分也。益损者毋罪,则是教民邪途也。如此,则巧佞之人,将以此成私为交;比周之人,将以此阿党取与;贪利之人,将以此收货聚财;懦弱之人,将以此阿贵事富便辟伐矜之人,将以此买誉成名。故令一出,示民邪途五衢,而求上之毋危,下之毋乱,不可得也。

(节选自《管子·重令》)

材料二:

今不知治者必曰:得民之心。民智之不可用,犹婴儿之心也。矢婴儿不剔首则腹痛,不揊痤则寖益,婴儿子不知犯其所小苦致其所大利也。今上急耕田垦草以厚民产也,而以上为酷;修刑重罚以为禁邪也,而以上为严;征赋钱粟以实仓库,且以救饥馑、备军旅也,而以上为贪;境内必知介而无私解,并力疾斗,所以禽虏也,而以上为暴。此四者,所以治安也,而民不知悦也。夫求圣通之士者为民知之不足师用昔禹决江浚河而民聚瓦石子产开亩树桑而郑人谤訾。禹利天下,子产郑,皆以受谤,夫民智之不足用亦明矣。

(节选自《韩非子·显学》)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求圣通之士者A为民知之B不足师用C昔禹决江浚河D而民聚E瓦石F子产开亩G树桑而郑人H谤訾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思为统治,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君人者”的“君”字的意义是相同的。
B.,疑问代词,指哪里,与《归去来兮辞》中的“奚惆怅而独悲”的“奚”字的意义不同。
C.伐矜指自我夸耀,与《老子》中“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的“伐”“矜”意义不同。
D.,意为使……得以保全,这与《赤壁赋》中的“舞幽壑之潜蛟”的“舞”字的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子认为法令是最重要的治国工具,其通过正反对比强调法令的威势与君主尊严、国家安全之间的密切关系,以此提醒明主应严令治国。
B.管子认为即使法令由上层制定,但若将评定法令是否可行的权限下放,将会让法令难以推行,并且百官玩忽职守,君主也陷入危险之中。
C.韩非子认为治理国家时不可依靠百姓的见识,因为国家政策会损害百姓的利益而受到抵制,就如同婴儿不能理解吃小苦会带来好处一样。
D.韩非子为增强观点的说服力,先列举促耕、定法、征税、征兵四个举措不受百姓欢迎的现状,再用大禹和子产受百姓诽谤的事例加以强调。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懦弱之人,将以此阿贵事富便辟。
(2)征赋钱粟以实仓库,且以救饥馑、备军旅也,而以上为贪。
5.《管子》和《韩非子》在论证方面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3-11-08更新 | 2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