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 题号:2103115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年,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则耻之,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注①李邕:诗人、书法家。②审言:杜甫的祖父杜审官,③扬雄、枚皋:西汉文学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B.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C.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D.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忽魂悸以魄动”中的“以”用法不同。
B.“李邕奇其材”中的“奇”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栗深林兮惊层巅”中的“惊”用法相同。
C.“擢河西尉”中的“擢”与《出师表》“陟罚臧否”中的“陟”意义相近。
D.“因高自称道”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中的“因”用法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后来他得到玄宗厚爱,多次被宴请,可他狂骜不驯,常和酒友在闹市上喝得烂醉。
B.杜甫少时生活贫困,但很有才能。他没有考取进士,滞留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杜甫进献三篇赋。
C.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他借醉酒让高力士脱靴。主动拒绝皇帝封官赏赐,云游天下。
D.杜甫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也体现出他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愁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2)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曾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延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言者路。帝乃解。甫谢,然帝自是不甚省录。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旧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簾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新唐书·杜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B.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C.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D.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经,是指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六经”。
B.“会禄山乱,天子入蜀”中的“会”,同“会天大雨,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中的“会”含义相同。
C.行在,亦称“行在所”,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指皇帝行幸所至的地方。
D.“绝言者路”中的“绝”,同“而绝江河”(《劝学》)、“不绝如缕”(《赤壁赋》)中的“绝”含义都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多次向皇上进献文章,还常自己夸耀自己,说自己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光大《六经》,但还是可以比得上扬雄、枚皋的。
B.杜甫和房琬曾是贫贱之交,房琯被罢免了宰相后,杜甫上奏章为房琯说情,惹得皇上大怒,皇上让三司会审他。
C.杜甫流落剑南,于是依附世交节度使严武,严武对他非常亲善。但杜甫性格有时褊狭浮躁,经常酒醉登上严武床,严武怀恨在心。
D.杜甫和李白、高适交往颇深,曾经相伴旅行,一起在汴州,酒酣后登台怀古,抒发慷慨之志,人们都很理解杜甫心中的悲愤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
(2)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5.请结合文本及教材中《登高》一诗,简要概括杜甫五十九岁时去世的原因。
2024-02-29更新 | 19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赵凤,幽州人也,少为儒。唐天祐中,燕帅刘守光尽率部内丁夫为军伍,而其面,为儒者患。儒者多为僧以避之,凤亦落发至太原。顷之,从刘守奇奔梁,梁用守奇为博州刺史,表凤为判官。唐庄宗闻凤名,得之甚喜,以为护銮学士。后庄宗即位,拜凤中书舍人。及入汴,改授礼部员外郎。庄宗及刘皇后幸张全义第,后奏曰:“妾五六岁失父母,每见老者,思念尊亲注下,以全义年德,妾欲父事之,以慰孤女之心。”庄宗许之,命凤作笺上全义,定往来仪注。凤上书极谏,不纳。天成初,置端明殿学士。时任圜为宰相,为安重诲所倾,以至罢相归磁州。及朱守殷以汴州叛,驰驿赐圜自尽。既而凤哭谓安重诲曰:“任圜,义士也,肯造逆谋以雠君父乎?如此滥刑,何以安国!”重诲笑而不责。明年春,有僧自西国取经回,得佛牙大如拳,进于明宗。凤扬言曰:“曾闻佛牙锤锻不坏,请试之。”随斧而碎。时宫中所施已逾数千缗,闻毁乃止。及车驾还洛,留知汴州事。长兴中,安重诲出镇河中,其后重诲得罪,人无敢言者,惟凤极言于上前曰:“重诲是陛下家臣,其心终不背主,五年秉权,贤豪俯伏,但不周防,自贻浸润。”明宗以为朋党,不悦其奏。重诲获罪,乃出邢州节度使。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军校曰:“唯公所使。”将行,闻闵帝遇弑而止。清泰初,召还,授太保。凤性豁达,凡士友以穷厄告者,必倾其资而饷之,士人以此多之也。既而病足,不能朝谒。疾笃,自为蓍筮,卦成,投蓍而叹曰:“吾家世无五十者,而复穷贱;吾年已五十,又为将相,岂有遐寿哉!”清泰二年三月卒。

(选自《旧五代史·赵凤传》)

文本二:

安重诲为边彦温等告变,明宗诏彦温等廷诘,具伏其诈,即斩之。后数日,凤奏事中兴殿,启曰:“臣闻奸人有诬重诲者。”明宗曰:“此闲事,朕已处置之,卿可无问也。”凤曰:“臣所闻者,系国家利害,座下不可以为闲。”因指殿屋曰:“此殿所以尊严宏壮者,栋梁柱石之所扶特也。大臣,国之栋梁柱石也,且重诲起微贱,历艰危,致陛下为中兴主,安可使奸人动摇!”明宗改容谢之曰:“卿言是也。”

(选自《新五代史·赵凤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
B.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
C.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
D.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
2.下列关于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黥,又名为墨黥,是一种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的刑罚,文中指防止士兵逃跑的措施。
B.皇后,又称坤极、梓童,是皇帝的正妻,统摄六宫,母仪天下,地位极显赫。
C.太保,古代三公之一,职位次于太傅;亦指辅导太子的太子太保,与太尉共掌兵权。
D.蓍筮,指古人用筮草占卜吉凶以便趋利而避害,如《氓》中“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凤早年避世,后遇明主。燕帅刘守光征兵时,他选择落发隐匿太原;后因名望受唐庄宗赏识,又为唐明宗所重用。
B.赵凤恪守礼法,有识有谋。他极力反对刘皇后以侍父之礼对待张全义;他鼓励别人摧毁佛牙,阻断了宫中的浪费行为。
C.赵凤为人耿介,正直敢言。任圜遇害后,他当面质问安重诲;安重诲获罪,没有人敢替他进言,只有赵凤为他辩白。
D.赵凤乐善好施,豁达知命。他常常慷慨解囊,周济穷厄;病情加重时,还能自己占卜命数,并不因不能长寿而遗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任圜,义士也,肯造逆谋以雠君父乎?如此滥刑,何以安国!
(2)凡士友以穷厄告者,必倾其资而饷之,士人以此多之也。
5.两则文本中,赵凤替安重诲说情时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文本二的言辞技巧更为高超,请简要分析。
2022-05-25更新 | 34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权,字诚悬,公绰弟也。年十二,工辞赋。元和初,擢进士第。李听镇夏州,为掌书记。

因入奏,穆宗曰:朕尝于佛庙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拜右拾遗、侍书学士,再迁司封员外郎。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时帝荒纵,故公权及之。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公绰尝寓书宰相李宗闵,言家弟本志儒学,先朝以侍书见用,颇类工祝,愿徙散秩。乃改右司郎中、弘文馆学士。

文宗复召侍书,迁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尝夜召对子亭,烛而语未尽,宫人以蜡液濡纸继之。从幸未央宫,帝驻辇曰:朕有一喜,边戍赐衣久不时,今中春而衣已给。公权为数十言称贺,帝曰:当贺我以诗。宫人迫之,公权应声成文,婉切而丽。诏令再赋,复无停思,天子甚悦,曰:子建七步,尔乃三焉。常与六学士对便殿,帝称汉文帝恭俭,因举袂曰:此三浣矣!学士皆贺,独公权无言。帝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此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异日,与周墀同对,论事不阿,墀为惴恐,公权益不夺,帝徐曰:卿有诤臣风,可屈居谏议大夫。乃自舍人下迁,仍为学士知制诰。

开成三年,转工部侍郎。召问得失,因言:郭旼领邠宁,而议者颇有臧否。帝曰:旼,尚父从子,太皇太后季父,官无玷邮,自大金吾位方镇,何所更议?答曰:旼诚勋旧,然人谓献二女乃有是除,信乎?帝曰:女自参承太后,岂献哉?公权曰:疑嫌间不可户晓。因引王珪谏庐江王妃事。是日,帝命中官自南内送女还旼家。其忠益多类此。迁学士承旨。

武宗立,罢为右散骑常侍。宰相崔珙引为集贤院学士,知院事。李德裕不悦,左授太子詹事,改宾客。累封河东郡公,复为常侍,进至太子少师。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咸通初,乃以太子太保致仕。卒,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

(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
B.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
C.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
D.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指上表,与《出师表》“临表涕零”中的“表”含义不同。
B.拾遗,古代官名,是谏官的一种,唐朝时始置,主要负责奏论政事,称述得失。
C.,意为尽,与《赤壁赋》“羡长江之无穷”中的“穷”含义相同。
D.从子,指次子,古代称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为嫡长子,第二个儿子为嫡从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穆宗在佛庙看过柳公权的书法便念念不忘。文宗亦颇为欣赏,多次提拔柳公权,曾与他忘情地探讨书法,直到蜡烛燃尽仍未尽兴,宫人用蜡油浸纸烧着继续照明。
B.文宗为边关将士的衣物供应及时感到高兴,命柳公权写诗祝贺。他应声吟诗,言辞婉切华丽,皇帝令他第二次赋诗,也能不假思索地出口成诗,皇帝很高兴。
C.文宗展示自己穿洗过三次的衣服,其他学士纷纷赞扬皇上节俭,只有柳公权不说话,在皇帝询问时表达了穿洗过的衣服是小节而对治理国家益处不大的看法。
D.柳公权谏言文宗,朝廷官员对郭旼升任邠宁节度使之事颇有议论。文宗起初考虑到郭旼与尚父、太皇太后的关系,在职也没有过错,当无可非议。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时帝荒纵,故公权及之。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
(2)异日,与周墀同对,论事不阿,墀为惴恐,公权益不夺。
5.柳公权敢于上言进谏,皇帝评价他为“卿有诤臣风”,请结合文章简析“诤臣风”体现在何处。
2023-03-01更新 | 1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