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孔伋(前483-前40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8 题号:210316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曰:“好学近乎,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节选自《中庸》)

材料二:

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民之初载,其蒙未知。譬如宝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辨矣。学者,心之白日也。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教以六行,教以六艺;三教备而人道毕矣。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好学之谓也。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是以情性合人,而德音相继也。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谓师人矣!”子夏曰:“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堕,亟闻天下之大言,则益广。”

(节选自《申鉴·中论·治学》,有删节)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弗学A何以行B弗思C何以得D小子E勉之F斯G可谓师H人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加点的“知”,通“智”,智慧、聪明,与材料二中加点的“知”意思不同。
B.顾,回头看,与《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入门而不顾”的“顾”意思相同。
C.《诗》,指《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社会面貌。
D.志,志向,与《桃花源记》中“寻向所志”的“志”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了九项纲领,他认为要使父辈兄弟和睦就要爱戴亲人。
B.从前帝王重视对百姓进行“三教”教育,“三教”齐备了,百姓就能发现暗室里的宝物。
C.作者认为学习就像登山一样,越登越高,但因为困难就有所懈怠,认识上和行为上就都错了。
D.文中引用《诗经》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扼要地阐明了学习要好学不倦的观点。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5.孔子提出的修身途径和意义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1: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

材料2: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

材料3: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悉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

材料4:

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2019年5月,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材料4体现了孔子________的思想。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儒家中庸之道的理解。
2019-07-21更新 | 7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节选自《礼记·大学》)

材料二:

哀公问政。子曰:“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丕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节选自《中庸》第二十章)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亲亲A之杀B尊贤C之等D礼E所生也F故G君子不可H以不修身。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知在格物”,即成语“格物致知”,指推究事物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B.“为政在人”与《墨子·兼爱》中“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的“为”意思不同。
C.“嘉善而矜不能”与《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自矜者不长”的“矜”意思相同。
D.“继绝世,举废国”的“绝世”与成语“绝世无双”的“绝世”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大学》中认为,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项中,一定要以格物为根本。
B.孔子认为,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最重要的是爱自己的亲人;义就是人们相处应该适宜得当,最重要的是尊敬贤人。
C.孔子在谈治理天下国家的准则时说,能够优待远方的来客,四方的人就会归顺;能够安抚各诸侯国,天下的人就自然敬畏。
D.孔子认为,摒弃小人的谗言,远离美色,轻视钱物,重视道德,能劝勉贤人;对待士人要讲忠诚信义,并以厚禄供养他们。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
(2)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
5.两则材料都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对如何“修身”各有什么看法?请简要概括。
2023-10-25更新 | 8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曰:“好学近乎,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节选自《中庸》)

材料二:

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民之初载,其蒙未知。譬如宝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辨矣。学者,心之白日也。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教以六行,教以六艺;三教备而人道毕矣。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好学之谓也。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是以情性合人,而德音相继也。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谓师人矣!”子夏曰:“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堕,亟闻天下之大言,则志益广。”

(节选自《申鉴·中论·治学》,有删节)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譬如【A】宝于【B】玄室【C】有所求【D】而不见【E】白日【F】照焉【G】则群物【H】斯辨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同“智”,智慧,与《劝学》中“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知”字意思相同。
B.百工,指各种工匠,与《师说》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百工”一词意思相同。
C.“然后知被褐之陋”与“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两句中“被”字含义不同。
D.“知不学之困”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两句中“困”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针对国家治理问题提出了九项纲领,他认为要使四方之人归顺就要有怀柔之心。
B.从前帝王重视对公卿大夫子弟进行“三教”教育,“三教”对人类社会形成完善的道德规范很重要。
C.作者认为学习就像登山一样,越登越高,但学习目标不能太过杳远艰难,这样容易让人产生懈怠。
D.文中引用《诗经》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扼要地阐明了学习要好学不倦这一观点。
4.把下面的两个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谓师人矣!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孔子提出的修身途径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4-01-15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