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 题号:2103488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孝宗弘治元年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马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三月,马文升条时政十五事,上嘉纳之,悉施行。于内节用一条,云:“一应供应之物,陛下量减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言尤剀切。十二年夏五月,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下所司知之。十三年春正月,大学士刘健上言:“自古愿治之君,必早朝晏罢,日省万机。祖宗黎明视朝,每日奏事二次。迩者视朝太迟,散归或至昏暮,四方朝贡,奚所瞻观?矧今各边启衅,四方荐灾,尤为可虑。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上嘉纳之。十五年正月,大计天下吏。上召马文升至暖阁,谕之曰:“天下觐吏毕集,卿其用心采访,毋纵毋枉,以彰黜陟。”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宗社福也,敢不仰承。”乃令中贵人掖之下陛。自是,汰不职者二千余人,皆当。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广东、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曰:“臣老且病,今天下民穷财尽,万一不虞,责在兵部。臣自度力不足办,故辞耳。”上默然。十八年春正月,上召刘大夏、戴珊面议政事。议毕,因各手白金一锭赐之,曰:“小佐尔廉。”且属“无廷谢,恐他人或觖望”。珊尝以老病乞骸骨,不允。大夏为言:“珊实病。”上曰:“主人留客坚,客且为强留,独不能为朕留耶?且天下尚未平,何忍舍朕!”已,泫然者久之,珊与大夏皆叩首泣。珊出而语大夏曰:“死此官矣。”

谷应泰曰:孝宗之世,明有天下百余年矣。海内又安,户口繁多,兵革休息,盗贼不作,可谓和乐者乎!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注】①剀(kǎi)切:切合事理,切实。②矧(shěn):况且,何况。③觖望:因不满而怨恨。④谷应泰:字赓虞,别号霖苍,清初官吏,历史学家,著有《明史纪事本末》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下所司知之
B.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下所司知之
C.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下所司知之
D.吏部尚书屠铺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下所司知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耕籍田,又称“亲耕”“籍礼”,即春耕前天子亲自耕田,以示重视农耕。
B.视朝,指天子临朝听政,明代早朝一般在凌晨五点开始,中后期有所废弛。
C.乞骸骨,自请退职,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与“致仕”相同,都表示辞官。
D.叩首,即伏身跪拜,以头叩地;稽首、顿首、叩首都是我国古代的跪拜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文升提出天子应知稼穑艰难,节省用度,以解民困,言辞恳切,孝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全部推行实施。
B.孝宗皇帝鼓励马文升按实际情况认真考课天下官吏,马文升裁掉了两千多名不称职官员,并将他们全部判罪。
C.刘大夏在两广时,一年两次托病乞请离职,并婉谏孝宗要看到国内民穷财尽,形势危殆,孝宗陷入沉思。
D.戴珊因年老多病上疏求退,孝宗没有答应并伤心落泪;戴珊深受感动,并知恩图报,表示将为国尽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
(2)议毕,因各手白金一锭赐之,曰:“小佐尔廉。”
5.《明史纪事本末》的作者谷应泰盛赞“孝宗之世”可谓“和乐”,和乐之景有哪些表现?他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天祥,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崖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宇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B.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C.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D.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试士,将设问写在简策上,应试者因其所问而作答,称“对策”。后代也有以此取士。
B.提刑,提点刑狱公事的简称,宋代置于各路,主管所属各州司法、刑狱、监察地方官吏等。
C.我国古代“左右”有随从、近臣、身边侍候的人等多种意思,文中指的是张弘范身边的人。
D.京师即国都,古代天子居住的地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中是指今天的南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咸淳九年,文天祥拜见了原丞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气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初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号召天下起兵救援,文天祥不顾好友劝阻,响应皇上号召,率领民众救援,又倾尽家财作为军费。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到元军军营跟元丞相伯颜谈判,他据理力争,遭到元丞相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辗转多地。
D.被抓捕后,文天祥见元将领张弘范拒不下拜,坚拒利诱,不畏酷刑,不投降,不劝降宋臣,视死如归,死前从容坦荡,死后面不改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
(2)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2022-06-24更新 | 6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昭王复欲伐赵。武安君曰:不可。王曰:寡人息民以养士,蓄积粮食,三军之俸有倍于前,而曰不可,其说何也?武安君曰:长平之事,秦军大,赵军大破;秦人欢喜,赵人畏惧。秦民之死者厚葬伤者厚养饮食相馈以靡其财;赵人之死者不得收,伤者不得疗,涕泣相哀,勠力同忧,耕田疾作,以生其财。当今之时,赵未可伐也。王曰:寡人既以兴师矣。乃使五大夫王陵将而伐赵。陵战失利,王欲使武安君,武安君称疾不行,责之曰:楚地五千里,持戟百万,君前率数万之众入楚,拔鄢、郢,焚其庙,楚人震思,东徙而不敢西向。韩、魏相率,兴兵甚众,君所将之不能半之,而与战之于伊阙,大破二国之军,流血漂卤,斩首二十四万。韩、魏以故至今称东藩。此君之功,天下莫不闻。君尝以寡击众,取胜如神,况以强击弱,以众击寡乎?武安君曰:是时楚王恃其国大,不恤其政,而群臣相妒以功,谄谀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故起所以得引兵深入,多倍城邑,发梁焚舟以专民,以掠于郊野,以足军食。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楚人自战其地,咸顾其家,各有散心,莫有斗志。是以能有功也。伊阙之战,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二军争便之力不同,是以臣得设疑兵,以待韩阵,专军并锐,触魏之不意。魏军既败,韩军自溃,乘胜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皆计利形势,自然之理,何神之有哉!

(节选自《战国策·中山策》)

【注】①昭王:秦昭王。②武安君:秦将白起的封号。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秦A民B之C死D者E厚F葬G伤H者I厚J养K饮L食M相N馈O以P靡Q其R财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是春秋战国时君王的谦称,与《齐桓晋文之事》中“若寡人者”的“寡人”相同。
B.克的意思是攻克、战胜,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能克终者盖寡”中的“克”不同。
C.“不行”意思是不动身、不行动,与《六国论》中“刺客不行”中的“不行”相同。
D.“方”的意思是方圆,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方六七十”的“方”字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安君分析了赵国的现状,认为赵国不允许收殓战死的人,不允许疗治受伤的人,激发了国人的斗志和发展生产的决心,此时不宜攻打赵国。
B.武安君曾率军与兵力多出己方一倍多的韩、魏两国军队在伊阙交战,斩杀敌人二十四万,大败韩、魏两国军队,建立不世功劳,闻名天下。
C.武安君认为,打败楚国并非自己用兵如神,这是由于秦国士卒以军中为家,以将帅为父母,同心协力共赴事功,宁死也不后退,因而取得胜利。
D.武安君认为,伊阙之战,韩国想保存实力,而魏国又想让韩国为前锋,二军协作不力,因此才有机可乘,各个击破,最终打败了韩魏联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拔鄢、郢,焚其庙,楚人震恐,东徙而不敢西向。
(2)魏军既败,韩军自溃,乘胜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
5.武安君认为楚国之所以败在自己手下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3-07-24更新 | 5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余建中辛巳,始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相对坐展玩。   

后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校勘,整集签题。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

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

己酉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也。”遂驰马去。中奔驰,冒大暑,感疾。七月末,书报卧病。余惊怛,遂解舟下,比至,疟且痢,病危在膏肓。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作一帙。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邪?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节选自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有删改)

【注】①侯:指赵明诚。②铅椠(qiàn):古代文具。铅为铅条,椠为木板,用以书写。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岂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邪
B.岂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邪
C.岂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邪
D.岂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文中指女子出嫁,与《静女》中“自牧归荑”的“归”意思不同。
B.太学,封建时代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始设于汉代。
C.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
D.“涂中奔驰”中的“涂”是通假字,通“途”,指道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说明赵氏夫妇有阅尽天下古文奇书的志向。
B.文章第二段回忆了夫妇两人赌书泼茶的日常情趣,以及对书的珍惜和爱护。
C.尾段追思故物,悼念亡夫,流露出落寞凄苦之情,同时也有对人生聚散得失的释然。
D.本文在体例上属于序跋类,内容上具有自传性特征,于记事中抒情议论。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
(2)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
2023-11-14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