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刘向(约前77-前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 题号:2103817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梁王魏婴觞诸侯

〔西汉〕刘向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羡,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敖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

(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①帝女令仪狄:指舜的女儿仪狄。②嗛(qiè)通“慊”,快意,满足。③易牙:齐桓公的宠臣,善烹调。④南之威:晋国美女。⑤崩山:即巫山。彷徨:即云梦泽。⑥白台、闾须:美女名。⑦夹林、兰台:魏惠王游乐之处。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1)梁王魏婴诸侯于范台____________       (2)禹饮而____________
(3)遂强台而弗登____________       (4)今主君之____________
2.与“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中“以”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B.属予作文以记之
C.先帝不以臣卑鄙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词的用法与另外三个不相同的一项是(     
A.土当年万户侯B.其筋骨,饿其体肤
C.推南之威而D.后世必有以味其国者
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
5.用简要的词语概括鲁君人物形象特点。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                           :倘若
B.佗因以法诛秦所置长吏                                 :逐渐
C.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                              孰与:与……相比,谁更……
D.以其党为                                                  :授予的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2018-10-11更新 | 4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攻齐,取七十余城,唯莒、即墨不下。齐田单以即墨破燕,杀骑劫。初燕将攻下聊城人或谗之燕将惧诛送保守聊城不敢归田单攻之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仲连乃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遣燕将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于齐,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故知者不再计,勇士不怯死。愿公之详计而无与俗同也。且楚攻南阳,魏攻平陆,齐无南面之心,以为亡南阳之害,不若得济北之利,故定计而坚守之。今楚、魏交退,燕救不至,齐无天下之规,与聊城共据期年之弊,即臣见公之不能得也。齐必决之于聊城,公无再计。彼燕国大乱,君臣过计,上下迷惑,栗腹以百万之众,五折于外,万乘之国,被围于赵,壤削主困,为天下戮,公闻之乎?今燕王方寒心独立,大臣不足恃,国弊祸多,民心无所归。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能以见于天下矣。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意者,亦捐燕弃世,东游于齐乎?请裂地定封,富比陶、卫,世世称,与齐久存,此亦一计也。二者显名厚实也,愿公熟计而审处一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燕将攻下聊城人/或谗之/燕将惧诛/遂保守聊城/不敢归/田单攻之/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
B.初/燕将攻下聊城人/或谗之/燕将惧诛/遂保守聊城/不敢归/田单攻之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
C.初/燕将攻下聊城/人或谗之/燕将惧诛/遂保守聊城/不敢归田单/攻之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
D.初/燕将攻下聊城/人或谗之/燕将惧诛/遂保守聊城/不敢归/田单攻之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威不信于齐”中的“信”与《过秦论》中“信臣精卒”的“信”含义相同。
B.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帝位面朝南,故代称帝位。本文中指向南进攻。
C.万乘,周制,天子能出兵车万辆,故以万乘称天子。战国时大诸侯国也称万乘。
D.孤,古代王侯的自称。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所以王侯自称孤、寡、不毅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国攻打齐国,占领七十多座城池,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攻下。齐将田单以即墨为据点反攻,大败燕军,燕将乐英因不敢返回燕国而死守聊城。
B.齐燕僵持之际,鲁仲连写信给燕将乐英,他站在乐英的角度,从智者、勇者、忠者三方面劝说乐英不要因一时之愤而改变计策,与世俗同伍。
C.齐国本就决心攻取聊城,现在楚、魏退兵,齐国已无外患,而燕国的救兵又不到,燕将不能取胜。鲁仲连为燕将分析时局,以打消其侥幸心理。
D.燕将乐英固守聊城,虽然粮草殆尽,士卒们也没有反叛之心。鲁仲连投其所好,夸奖他才能出众,为天下人所知,让他心生欣慰、踌躇满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臣过计,上下迷惑,栗腹以百万之众,五折于外
(2)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
5.鲁仲连最后献给燕将哪两条计策?请简要概括。
2023-02-09更新 | 9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谖孟尝君①,习计会,为孟尝君收责②于薛。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后期年,齐王③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贵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有删改)


【注】①孟尝君:即田文,齐靖郭君田婴少子,袭其父职为齐相,封地在薛。②责:通“债”。③齐王:齐闵王。先王:指齐宣王,闵王之父。田婴相宣王,田文袭之为相,故云先王之臣。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臣A窃计B君C宫中积D珍宝E狗马实F外厩G美人H充下陈。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谖客孟尝君”与“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两句中的“客”用法不同。
B.“孟尝君怪其疾也”与“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两句中的“疾”含义相同。
C.“孟尝君就国于薛”与“金就砺则利”(《劝学》)两句中的“就”字含义不同。
D.“孟尝君顾谓冯谖”与“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句中的“顾”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谖熟悉会计业务,替孟尝君到薛地收债。他假托孟尝君之命,把债全部赐还百姓,孟尝君知道后不太高兴。
B.孟尝君罢相至薛,薛地百姓扶老携幼,到百里之外夹道欢迎,孟尝君深受感动,由此看到了冯谖的政治远见。
C.齐闵王借口罢免了孟尝君。冯谖西游于梁,说服梁王重聘孟尝君为相,为孟尝君的将来找好了退路。
D.冯谖大胆决断、深谋远虑,他为孟尝君所定的安身之计,使孟尝君做了几十年相,没有一点祸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2)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
5.冯谖为孟尝君设计的“三窟”具体内容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2023-11-12更新 | 1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