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5 题号:2104136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途中

赵汝

雨中奔走十来程,风卷云开陡顿晴。

双燕引雏花下教,一鸠唤妇树梢呜。

烟江远认帆樯影,山舍微闻机杼声。

最爱水边数株柳,翠条浓处两三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雨中奔走十来程”描写了一幅风雨途中奔走的画面,为后文写雨后天晴、燕戏鸠鸣的景象做铺垫。
B.首联“陡”“顿”二字突出了天气变幻之快,同时生动刻画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侧面写出诗人在雨中忙碌奔走的姿态。
C.颔联写燕子在引领雏燕,阵阵鸠声,春意盎然;尾联的水边柳和柳处莺将诗人沉醉山水的情态推到了顶峰。
D.整首诗语言平易明畅,生动自然,又不乏用词上的精心锤炼,富有表现力,令人心醉,写尽了春光之色和春天之美。
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颈联。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维山新兴寺,宿石屏村谢叟家

许浑

晚过石屏村,村长日渐曛。

僧归下岭见,人语隔溪闻。

谷响寒耕雪,山明夜烧云。

家家扣铜鼓,欲赛鲁将军【注】

【注】鲁将军,指三国名臣鲁肃。当地百姓有在社日祭祀鲁肃的习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并借助“长”“渐”二字,写出了时光的流逝。
B.颔联运用白描的手法,诗句的意境与“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相似。
C.尾联描写了锣鼓喧天、祭祀鲁肃的画面,表达老百姓对鲁肃的崇敬之情。
D.诗人游山访寺,诗歌却主要刻画村民生活,体现诗人对底层百姓的关注。
2.元代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颈联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请结合该说法,谈谈你对本诗颈联“相应相避”的理解。
2022-11-18更新 | 28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汉书。终军传》载: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由词人登上黄鹤楼所见之景发端,追忆了昔日汴京城的繁华景象,再回到眼前描写战乱频仍、生灵涂炭的情景,最后想象未来之景。
B.下片开头几句,描绘了将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却无辜被戮的景象,为下文表达“请缨提锐旅”的愿望做铺垫。
C.下片最后三句写词人想到北伐中原、收复失地的愿望无法实现,不禁涌上悲观情绪,想着过上“骑黄鹤”而逍遥世外、逃避现实的生活。
D.这首《满江红》以文法入词,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却归来”,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结构层次分明,语言洗练明快。
2.这首词中“万岁山前珠翠绕”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借代B.夸张C.拟人D.通感
3.作者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进行分析
2024-04-21更新 | 6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卜居

杜甫(唐)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靖蜓齐上下,一双鸿鹅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①卜居:《楚辞》中有屈原名篇《卜居》。此诗是诗人寓居成都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卜居”即“选择居所”,诗人首联写居所的自然环境和选择居于此的原因。
B.“出郭”一词是一语双关,字面的意思就是诗人避难入蜀,远离了政治的漩涡。
C.颔联中的“尘事”指的是尘俗之事,而“客愁”指的是诗人行旅怀乡的愁思。
D.“堪”的意思是“能够,胜任”,“须”则有“应当”之意,“向”即“前往”。
2.同样写蜀地,此诗和李白《蜀道难》的景与情有何不同?
2023-10-20更新 | 3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