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李白(701-762)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5 题号:2104700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太原早秋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贵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星名,《诗经·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太原秋季花草树木枯萎的萧瑟秋景,与《沁园春·长沙》中生机勃勃的秋景截然不同。
B.颔联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气候,末尾的“早”“秋”两个字不仅突出了景色的特点,还巧妙地照应诗题。
C.颈联写诗人虽身在异乡,做的梦也在边城月中萦绕,但他的心却飞往千里之外的“故国”意境广阔。
D.这首诗将诗人对季节变幻的感受与渴望施展抱负的壮志融为一体,充满了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诗。
【知识点】 李白(701-762) 写景抒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①(节选)

李白

吴会②一浮云,飘如远行客。

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

良图③俄弃捐,衰疾乃绵剧。

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

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④。

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

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


【注】①征君:期廷征召不赴之人。赵蕤:字太宾,梓州人,是李白居蜀中时结识的友人。③吴会:指吴郡和会稽郡。③良图:良好的打算,即远大的政治抱负。④寂历:凋落疏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吴会” 一句运用比喻手法,以“浮云”自比,用“飘”比喻自己客游至淮南的情形。
B.“良图俄弃捐”写作者很快放弃了政治抱负,这是因为作者功业无从成就,而岁月飞逝。
C.“古翠、长剑”句写古琴无人弹奏,长剑无人使用,“藏”“挂”二字,用词传神。
D.本诗用词准确,比如“清”写出了秋风的清凉爽快,“白”突出了草露的圆润明亮。
E.“幽梦”句说因不见故人,故幽幽长梦无人相合,巧妙点题,强调朋友赵蕤与自己关系密切。
2.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2018-01-24更新 | 12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小题。

古风·庄周梦胡蝶

(唐) 李白

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

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

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

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

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

念奴娇·和赵国兴知录韵

(宋) 辛弃疾

为沽美酒,过溪来、谁道幽人难致。更觉元龙楼幽尺,湖海平生豪气。自叹年来,看花索句,老不如人意。东风归路,一川松竹如醉。

怎得身似庄周,梦中蝴蝶,花底人间世。记取江头三月暮,风雨不为春计。万斛愁来,金貂头上,不抵银瓶贵。无多笑我,此篇聊当宾戏


【注】①“青门”二句:秦时,广陵人邵平为东陵侯,秦亡后,为平民,在青门外种瓜,瓜甜美,时人谓之东陵瓜。青门,汉时长安城东门。②词人在隐居瓢泉时期沽酒求醉,为此结识了住在清溪那边的赵国兴。赵国兴为此写了一首词赠给词人。本词就是词人对赵国兴的酬答之作。③元龙:陈登,字元龙。④人间世:《庄子》中的篇名。⑤宾戏:即《答宾戏》,是东汉班固的一篇散文赋。
1.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由“一体”两句可推出蓬莱岛的广邈海水也会变为清清细流。
B.辛词写醉态,以“松竹如醉”的曲笔来写,更显其醉态朦胧之态。
C.辛词结尾,“笑”“聊”“戏”固然表明其游戏态度,也更具深意。
D.“东陵侯”与“种瓜人”,“金貂”与“银瓶”,李诗辛词均借对比来突显主旨。
2.李诗辛词都用了《庄子·齐物论》中“庄周梦蝶”之典,但效用有所不同,请从结构与主旨两个方面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2-12-16更新 | 21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四首(其二)

[唐]李白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①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②,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泛:古人于重阳节以菊花泡酒,称为“泛酒”。②糗粮:干粮。
1.两诗均为咏物诗,其中“虽言异兰蕙”一句运用_______的手法写菊,“肯为无人减妙香”一句运用________的手法写野菊。
2.两首诗都写到了“东篱菊”,诗人对其情感态度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2020-09-12更新 | 1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