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整本书阅读 > 《乡土中国》
题型:整本书阅读-简答(单)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4 题号:21047799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材料一:

白嘉轩来到新买的田里察看,老远瞅见那块地里正有人吆着高骡子大马双套牲畜在地里飞梭似的耕作。地头站着一个穿黑袍的人,高个儿,手叉着腰,那是鹿子霖,他傲然瞅视着拽犁奔驰的骡马。白嘉轩一看就火了:子霖,你怎么在我的地里插铧跑马?鹿子霖佯装惊讶地说:这是我的地呀!白嘉轩说:这得凭契约说话,不是谁说是谁的就是谁的!鹿子霖说:我不管契约。是李家寡妇寻到我屋里要把地卖给我。鹿子霖从长工手里夺过鞭子接过犁把儿,勒回牲畜示威似的翻耕起来。白嘉轩一跃上前抓住骡马缰绳。两个年龄相仿的男人随之就厮打在一起。长工刘谋儿是外村人不敢插手,只顾去逮惊跑的牲畜。两个男人从李家寡妇的地里扭打到地头干涸的水渠,同时跌倒在渠道的草窝里,然后爬起来继续厮打,又扯拽到刚刚翻过的土地里。这时候村子里拥来许多男女,先是鹿子霖的几个内侄儿插手上阵,接着白嘉轩的亲门近族的男子也上了手,很快席卷为白鹿两姓阵势分明的斗殴,满地都是撕破的布片和丢掉的布鞋。

(选自陈忠实《白鹿原》)

材料二:

中国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从熟人开始,再到不熟的人一圈一圈的推,是以血缘、亲缘和地缘为基础的。在差序格局这张伸缩网中,始终以为中心,但这里的是通过血缘关系将自我层层包裹,社会范围是从推出去的,而推的过程里有着各种路线,最基本的是亲属,亲子和同胞。而划分的标准就是血缘的远近和关系的亲疏,通常是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远近向外推的过程。这样形成的整个血亲群体常常会共同维护亲族的尊严和利益。

(选自韩梦瑶《差序格局:乡土社会人伦关系的中国特色》)

文中明明是白嘉轩和鹿子霖的私人纠葛,为什么会引发大规模的斗殴?请回顾《乡土中国》“差序格局”的概念,并结合概念、材料二分析其原因。
差序格局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整本书阅读-选择 | 适中 (0.65)
【推荐1】下列对《礼治秩序》一文中有关概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传统:传统存在于所有的社会形态中,也存在于衣食住行之中。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效力比现代社会更大。
B.礼治:礼治并不是人本能地、自动地服从于成规而构成的秩序,经过教化的过程主动地服从于成规才是礼治的体现。
C.法治:法治跟法律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本文段中作者是把这两个词当作同一个意思来看待的。
D.人治:人治一词容易被误解为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所以文中选择礼治一词来对应法治,以此来解说乡土社会的特色。
2023-08-17更新 | 148次组卷
整本书阅读-选择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根据《乡土中国》相关内容,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以及从熟悉得到的信任来进行的,法律并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
B.许多沿用至今的老地名,比如“李家院子”等,其实反映了农民和土地的依附关系,乡村里的人口是附着在土上的,不太有变动。
C.中国乡土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一个人的圈子是固定的。
D.孔子说“学而时习之”,这里的“习”是通过文字向一套已有的生活方式学习;但乡土社会中的“习”,却并不必然靠文字实现。
2023-01-21更新 | 241次组卷
整本书阅读-简答(单)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列文学作品的相关情节可以分别提炼出费孝通《乡土中国》里的什么观点?(每个观点不超过16个字)

①《宝水》中,面对城里人指责农村人没有诚信意识,缺乏契约精神,乡建专家孟胡子解释道:契约精神的本质是啥?是利益保护。当他们觉得这契约精神没有保护自家利益时,哪还能指望他们遵守?农村就是熟人社会,他们多少代都是在这里过日子,讲的就是一个人情。(《宝水》获2023年矛盾文学奖)

②《红楼梦》中,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

③《白鹿原》中,白嘉轩在父亲死后继承了族长之位,率领村民修复祠堂,设立乡约碑管束乡亲,请私塾先生教化村民,处理村里纠纷……白嘉轩的身份具有绝对权威。

2024-01-20更新 | 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