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9 题号:210496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文,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伏天子哀怜之。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延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悯弱,情不忘君。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宋代〕宋祁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冑曹参军
B.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C.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D.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奇其材”的“奇”是“以……为奇”的意思,其用法与《师说》“不耻相师”的“耻”是一样的。
B.“伏惟天子哀怜之”的“惟”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惟觉时之枕席”的意思不同。
C.“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羸服,指破旧的衣服,和“江州司马青衫湿”中“青衫”的意思类似。
D.“因客耒阳”的“因”可理解为“于是、就”,与《琵琶行》中“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就先前去见他。杜甫参加科举考试落第之后,困居长安。
B.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后又多次献上赋和颂,大力赞扬自己。
C.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免了宰相职务;杜甫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D.严武和杜甫是世交老友,严武统领剑南时,推荐他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很优待他,很多时候对杜甫的放肆行为表面上不在意,可是内心却恨杜甫。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人也,少好学,工书檄,乾符中举进士不中,乃客大梁。翔同里人王发为汴州观察支使遂往依焉久之发无所荐引翔客益窘为人作笺刺传之军中太祖素不知书,翔所作皆俚俗语,太祖爱之,谓发曰:“闻君有故人,可与俱来。”翔见太祖,太祖问曰:“闻子读《春秋》,《春秋》所记何等事?”翔曰:“诸侯争战之事耳。”太祖曰:“其用兵之法可以为吾用乎?”翔曰:“兵者,应变出奇以取胜,《春秋》古法,不可用于今。”太祖大喜,补以军职。太祖与蔡人战汴郊,翔时时为太祖谋画,多中,太祖欣然,以谓得翔之晚,动静辄以问之。太祖已破赵匡凝,取荆、襄,遂攻淮南。翔切谏,以谓新胜之兵,宜持重以养威。太祖不听。兵出光州,遭大雨,几不得进,进攻寿州,不克,而多所亡失,太祖始大悔恨,益以翔为可信任。太祖即位,以翔为崇政院使,迁兵部尚书。翔为人深沉有大略,从太祖用兵三十余年,细大之务必关之。翔亦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乃得休息。而太祖刚暴难近,有所不可,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末帝即位,赵岩等用事,颇离间旧臣,翔郁郁不得志。其后,梁尽失河北,与晋相拒杨刘,翔曰:“故时河朔半在,以先帝之武,御貔虎之臣,犹不得志于晋。今晋日益强,梁日益削,陛下处深宫之中,所与计事者,非其近习,则皆亲戚之私,而望成事乎?臣虽惫矣,受国恩深,若其乏材,愿得自效。”岩等以翔为怨言,遂不用。翔与李振俱为太祖所信任,庄宗入汴,诏赦梁群臣,李振邀翔欲俱入见。翔叹曰:“李振谬为丈夫矣!复何面目入梁建国门乎?”乃自经而卒。

(节选自《新五代史·梁臣传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翔同里人王发为汴州观察支使/遂往依焉/久之/发无所荐引/翔客益窘/为人作笺刺/传之军中/
B.翔同里人王发为汴州观察支使/遂往/依焉久之/发无所荐引/翔客益窘/为人作笺刺/传之军中/
C.翔同里人王发为汴州观察支使/遂往/依焉久之/发无所荐引/翔客益窘/为人作笺/刺传之军中/
D.翔同里人王发为汴州观察支使/遂往依焉/久之/发无所荐引/翔客益窘/为人作笺/刺传之军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隋唐时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称进士;明清时,举人经过会试及殿试录取后称进士。
B.《春秋》,中国现存最早的纪传体史书,“六艺”之一,系孔子据鲁国史官记录整理删订而成。
C.兵部尚书,古代官职,六部尚书之一,是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在各个朝代有不同的地位。
D.河朔,文中指黄河以北广大地区。古代还用指紧靠帝都以为屏障之处,又特指汉武帝筑城守卫的朔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敬翔才学卓著,工于书檄。他年轻时爱好学习,熟习《春秋》;义长于撰写各种文书,且言语通俗,极易读懂。
B.敬翔富有谋略,长于兵法。他认为作战要随机应变出奇制胜,不可泥于古法;他为太祖出谋划策,多能切中要害。
C.敬翔深受信任,勤勉耐劳。太祖对敬翔相见恨晚,大小事都去咨询他;敬翔跟从太祖征伐三十余年,也尽心尽力。
D.敬翔忠于梁朝,殒命明节。末帝朝,他虽不得志仍表示深受国恩愿意效劳;他劝止李振投靠庄宗,并自缢殉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翔切谏,以谓新胜之兵,宜持重以养威。太祖不听。
(2)所与计事者,非其近习,则皆亲戚之私,而望成事乎?
2021-07-09更新 | 4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为太学生。仪凤中,吐蕃数盗边,元忠上封事洛阳宫,言命将用兵之要。高宗善之。迁监察御史。徐敬业举兵,诏元忠监李孝逸军。至临淮,孝逸惧,按兵未敢前。元忠曰:“公以宗室将,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 ”孝逸然之,乃部分进讨。时敬业保下阿谿,弟敬猷屯淮阴。元忠曰:“敬猷博徒不知战,且其兵寡易摇,大军临之,势宜克。乘胜进,破之必矣。”孝逸乃引兵击淮阴,敬猷脱身遁,遂进击敬业,平之。迁洛阳令。陷周兴狱当死,以平扬、楚功,得流。岁余,为御史中丞,复为来俊臣所构,流费州。酷吏诛,人多讼元忠者,乃召复旧官。因侍宴,武后曰:“卿累负谤铄,何邪?”对曰:“臣犹鹿也,苟须臣肉为之羹,彼将杀臣以求进,臣顾何辜?”圣历二年,迁检校洛州长史,治号威明。张易之家奴暴百姓,横甚,元忠笞杀之,权豪惮服。为检校左庶子,奏曰:“小人在君侧,臣之罪也。”易之等恨怒,共谮元忠,遂下制狱。中宗复位,迁兵部尚书。武后崩,帝居丧,军国事委元忠裁可,拜中书令,封齐国公。神龙二年,知兵部尚书,当朝用事,群臣莫敢望。安乐公主私请废太子,求为皇太女,帝以问元忠,元忠固称不可,自是语塞。武三思用事,京兆韦月将上书言其恶,帝搒杀之,后莫敢言。王同皎谋诛三思,不克,反被族。元忠居其间,依违无所建明。初,元忠相武后,有清正名,至是辅政,天下倾望,冀正王室,而稍惮权幸,不能赏善罚恶,誉望大减。卒,年七十余。谥曰贞。

(选自《新唐书·列传四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
B.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
C.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
D.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蕃:公元7至9世纪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
B.淮阴,地名,因在淮河的南面而得名。古代常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C.酷吏,中国古代对采用严刑峻法的官吏的称呼,他们常常玩弄法律、草菅人命。
D.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军令等,其长官是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元忠智略超群,通晓军事。在徐敬业举兵作乱时,他监朝廷大军进剿,劝李孝逸勇敢上前,并提出了先打弱敌的策略,最终取得了平叛的胜利。
B.魏元忠善于为政,被诬下狱。他担任检校洛州长史期间,张易之的家奴残害百姓,他就将其逮捕并打死,因此受到张易之等人的诬陷,被抓进了监狱。
C.魏元忠忠于李唐,抑止邪谋。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企图废掉太子而自己做皇太女,以便将来做女皇帝,魏元忠坚决反对,终使其阴谋未能得逞。
D.魏元忠顺从权势,晚节有亏。他晚年辅政时期,皇帝打死进谏的韦月将,王同皎谋诛武三思失败而被灭族,他身为重臣不敢直言,有负清正之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敬猷博徒不知战,且其兵寡易摇,大军临之,势宜克。
(2)天下倾望,冀正王室,而稍惮权幸,不能赏善罚恶,誉望大减。
5.魏元忠回答武后问话时所解释的表面原因是什么?实际原因是什么?
2022-09-08更新 | 17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后刺史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迁刑部侍郎。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呗,至为夷法,灼体肤,委珍贝,腾沓系路。愈闻恶之,乃上表。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初,愈至潮,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视之,令其属秦济以一羊一豚投溪水而祝之曰:“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祝之夕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无鳄鱼患既至潮以表哀谢帝得表欲复用之持示宰相。皇甫镈素忌愈直,乃改袁州刺史。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因与约,禁其为隶。长庆四年卒,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凡内外亲若交友无后者,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嫂郑丧,为服期以报。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其《原道》《师说》等数十篇,皆奥衍闳深。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祝之夕/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无鳄鱼患/既至潮/以表哀谢帝/得表欲复用之/持示宰相
B.祝之夕/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无鳄鱼患/既至潮/以表哀谢/帝得表/欲复用之/持示宰相
C.祝之夕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无鳄鱼患/既至潮/以表哀谢帝/得表/欲复用之/持示宰相
D.祝之夕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无鳄鱼患/既至潮/以表哀谢/帝得表/欲复用之/持示宰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经》,相传乃孔子整理的六部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
B.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C.赠,文中指追赠,古代皇帝常常为有功绩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D.礼部,是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从小记忆能力超群,每天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
B.韩愈忠言直谏,屡次触怒皇帝。他曾因上疏论事被贬阳山令,又因反对迎取佛骨而激怒皇帝,惊动朝廷内外,即使外戚权贵也为他说情,但最终被贬潮州。
C.韩愈知恩图报,又能抚恤孤弱。他三岁丧父,由嫂郑氏抚养成人,后为嫂服丧报恩;凡亡故亲友的孤女或其家人,他一律进行资助。
D.韩愈崇文重教,终成文章泰斗。他广授弟子,影响甚大;推崇汉代文章,自成大家,其文博大精深,深受后世学者景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内所学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021-04-28更新 | 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