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3 题号:210497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九年,吴王谓子胥、孙武曰:“始子言郢不可入,今果何如?”二将曰:“夫战,借胜以成其威,非常胜之道。”吴王曰:“吾欲复击楚,奈何而有功?”孙武曰:“囊瓦者,贪而多过于诸侯,而唐、蔡怨之。王必伐,得唐、蔡而可伐楚。”吴王于是使使谓唐、蔡曰:“楚为无道、虐杀忠良,侵食诸侯,困辱二君,寡人欲举兵伐楚,愿二君有谋。”唐侯使其子乾为质于吴三国合谋伐楚舍舟于淮汭自豫章与楚夹汉水为阵。子常遂济汉而,自小别山至于大别山,三不利。十月,二师阵于柏举。阖闾之弟夫概晨起请于阖闾曰:“子常不仁,贪而少恩,其臣下莫有死志,追之必破矣!”阖闾不许。夫概曰:“所谓臣行其志不待命者,其谓此也。”遂以其部五千人击子常。大败走,奔郑,楚师大乱。吴师乘之,遂破楚众。吴从楚师,及清发,将击之。夫概曰:“困兽犹斗,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无有斗心矣。半济而后可击也。”从之,又败之。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雍澨五战,径至于郢。

(节选自《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材料二:

吴王问孙武曰:“衙地必先,吾道远发后,虽驰车骤马,至不能先,则如之何?”孙武曰:“诸侯三属,其道四通,我与敌相当,而傍有国。所谓先者,必重币轻使,约和傍国,交亲结恩,兵虽后至,众以属矣。兵练卒,阻利而处,亲吾军士,实吾资粮,令吾车骑,出入瞻候。我有众助,彼失其党,诸国犄角,震鼓齐攻,敌人惊恐,莫知所当。”

(节选自《武经总要·前集》)

【注】①吴王:阖闾,春秋后期吴国君主。吴王阖闾三年,阖闾率军攻打楚国,夺取了楚国的舒邑,谋划攻入楚国的都城郢都,将军孙武说:“此时民众疲劳,不能立刻攻打郢都,要等待时机。”②囊瓦:春秋时楚国大夫,字子常。③衢地:指各国相毗邻的要冲。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唐侯使其子A乾为质B于吴C三国合谋D伐楚E舍舟F于淮汭G自豫章H与楚夹汉水I为阵。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奈何,意为怎么办,与《屈原列传》“奈何绝秦欢”中的“奈何”含义不同。
B.阵,指军队作战时布置的格局,与成语“临阵磨枪”中的“阵”词义和用法都相同。
C.重币,指重金、厚礼。币是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也泛指用作礼物的车马玉帛等。
D.简,文中意为“选择”,与《出师表》中“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简”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王阖闾九年,阖闾希望再次攻打楚国,并向伍子胥和孙武咨询取胜的方法,孙武建议获得唐国和蔡国的支持,与他们一同讨伐楚国。
B.楚国大夫囊瓦率领楚军渡过汉水抢占先机,从小别山到大别山三次打败吴军,吴王的弟弟夫概违背阖闾的命令发动进攻,终于大败囊瓦。
C.吴军追打楚国军队追到清发这个地方,夫概建议等到对方渡河渡到一半后再发动进攻,阖闾听从了他的建议,再次打败楚军。
D.吴王向孙武请教作战时的方法策略,孙武认为既要采取有效的外交策略,也要重视军队内部兵卒的训练、资粮的充实。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战,借胜以成其威,非常胜之道。
(2)吾道远发后,虽驰车骤马,至不能先,则如之何?
5.材料一中孙武等人是怎样践行材料二的兵法主张的?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B.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C.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D.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2.下列对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孝廉”。
C.“ 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D.“游于三辅”中的“三辅”,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擅长术学,精通天文,懂得历法推算,设计制作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
B.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通五经,贯六艺,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喜欢结交俗人,也不愿意做官。
C.候风地动仪精巧灵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况下指示发生地震的方向,陇西地震一事使人们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D.张衡多次出任太史令,后来外放担任河间王的相,他一上任就树立威严,整顿法度,逮捕奸党,赢得了称赞。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2018-10-03更新 | 6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纲请造战车,曰:“虏以铁骑胜中国,其说有三,而非车不足以制之。步兵不足以当其驰突,一也,用车则驰突可御。骑兵、马弗如之,二也,用车则骑兵在后,度便乃出。战卒多怯,见敌辄溃,虽有长技,不得而施,三也,用车则人有所依,可施其力,部伍有束,不得而逃。则车可以制胜明矣。

靖康间,献车制者甚众,独总制官张行中者可取。其造车之法,用两竿双轮,推竿则轮转。两竿之间,以横木莞之,设架以载巨弩。其上施皮篱以捍矢石,绘神兽之象,弩矢发于口中,而其目以望敌。其下施甲裙以卫人足。其前施枪刃两重,上长而下短,长者以御人也,短者以御马也。其两旁以铁为钩索,止则联属以为营。

其布阵之法,则每军二千五百人,凡五百人为将佐卫兵及辎重之属,余二千人为车八十乘。欲布方阵,则面各用车二十乘,车相联,而步卒弥缝于其间。前者其车向敌,后者其车倒行,左右者其车顺行,贼攻左右而掩后,则随所攻而向之,其变可以无穷,而将佐卫兵及辎重之属,皆处其中,方圆曲直,随地之便,行则鳞次以为阵,止则钩联以为营不必开沟堑筑营垒最为简便而完固。”

先臣余子俊言:“大同宣抚地方,地多旷衍,车战为宜。器械干粮,不烦马驮,运有用之城,不饲之马。”因献图本,及兵部造试,所费不赀,而迟重难行,率归于废。故有“鹧鸪车”之号,谓“行不得”也。夫古人战皆用车,何便于昔而不便于今?殆考之未精,制之未善,而当事者遂以一试弃之耳。且如秦筑长城,万世为利;而今之筑堡筑垣者,皆云沙浮易圯。是皆无实心任事之人,合群策以求万全故也!法曷故哉?呜呼!苟无实心任事之人,即尽圣祖神宗之法制,皆题之曰“鹧鸪”可也!

(节选自《智囊》)

【注】①谓“行不得”也:鹧鸪叫声,似云“行不得也哥哥”。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止则钩A联以B为营C不必开D沟堑E筑F营垒G最为简H便而完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指有利的时机,与《过秦论》中“因利乘便”的“便”意思相同。
B.窍,孔穴,与成语“财迷心窍”“七窍生烟”中的“窍”意思、用法相同。
C.策,驾驭,与《归去来兮辞》中“策扶老以流憩”的“策”意思不同。
D.圣祖,帝王的先祖和皇帝的庙号,多特指开国的高祖,也是对老子的尊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纲认为,面对胡人骑兵优势,必须利用战车,才能更好发挥骑兵、步兵的战力,否则不足以制服胡人,因此建议朝廷制造战车。
B.总制官张行中所呈车图上,战车前方上下各装设有长短不等的枪,上面是长枪,下面是短枪,分别用来抵御人和马。
C.使用总制官张行中所呈车图制造的战车布阵时,无论地形如何,都保持方阵,每面有二十辆战车,车车相连,非常方便坚固。
D.作者认为,古人作战时战车能有效使用,今天却不适用,这可能有考证不精、制作不完善的原因,另外负责这件事的人也没有反复尝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献图本,及兵部造试,所费不赀,而迟重难行,率归于废。
(2)是皆无实心任事之人,合群策以求万全故也!
2024-02-01更新 | 3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孟尝君名文,姓田氏。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遂废孟尝君。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冯谖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冯谖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临淄、即墨危矣。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齐王曰:“善。”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谖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生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谖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谖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节录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谖乃西秦王                      说:劝说
B.君急使使载币迎孟尝君        阴:阴暗、不高兴
C.先生为客                         谢:道歉
D.君独不见夫朝市朝者乎        趣:同“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孟尝君“得士”和“怨士”的一组是(          )
A.①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②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B.①后召而复之,冯谖迎之②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
C.①冯谖乃西说秦王②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D.①冯谖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②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尝君被废黜的原因,除了是齐王不满其声名盖过了自己并独揽了齐国的政权,还有就是齐王被秦、楚两国散布的流言蜚语迷惑。
B.众宾客的离去反衬了冯谖的忠诚,西行游说的成功更说明了他的能力。冯谖并不同于那些鸡鸣狗盗之辈。
C.孟尝君有食客三千,体现了他的礼贤下士,而他复职后准备狠狠地侮辱弃他而去的宾客,又反映了他心胸狭隘,缺乏容人之量。
D.冯谖不仅善于游说,而且善于劝谏。他巧用比喻劝说孟尝君,并真心祝愿他能恢复往日门客盈门的盛况。孟尝君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
(2)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2019-03-21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