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论说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2 题号:210684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宗初践祚,即于正殿之左置弘文馆,精选天下文儒,令以本官兼署学士,给以五品珍膳,更日宿直,听朝之隙,引入内殿,讨论坟典,商略政事,或至夜分乃罢。贞观二年,诏停以周公为先圣,始立孔子庙堂于国学,稽式旧典,以仲尼为先圣,颜子为先师,两边俎豆干戚之容,始备于兹矣。是岁大征天下儒士赐帛给传令诣京师擢以不次布在廊庙者甚众。学生通一大经已上,咸得署吏。国学增筑学舍四百余间,国子、太学、四门、广文亦增置生员。吐蕃及高昌、高丽、新罗等诸夷酋长,亦遣子弟请入于学。于是国学之内,鼓箧升讲筵者,几至万人,儒学之盛,古昔未有也。贞观四年,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讹谬,诏前中书侍郎颜师古于秘书省考定五经。及功毕,复诏尚书左仆射房玄龄集诸儒重加详议。时诸儒传习师说,舛谬已久,皆共非之,异端蜂起。师古辄引晋、宋以来古本,随方晓答,援据详明,皆出其意表,诸儒莫不叹服。太宗称善者久之,颁其所定书于天下,令学者习焉。太宗又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师古与国子祭酒孔颖达等诸儒,撰定五经疏义,名曰《五经正义》,付国学施行。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曰:“夫人虽禀定性,必须博学以成其道,亦犹蜃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刺股,董生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德。”

(节选自《贞观政要·崇儒学第二十七》)

1.文中画波浪线的地方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字母写在答题卡上。

是岁A大征B天下儒士C赐帛D给传E令F诣京师G擢以不次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践祚,原指踏上庙堂前的台阶,在古代指帝王即位或以武力打败敌对势力。
B.坟典,是我国古代典籍《三坟》《五典》的并称,泛指古代典籍。
C.国学,历史上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也就是“国立学校”,文中即为此意。
D.《礼》,这里指《礼记》,是古代儒家的典章制度著作,它和《周礼》《仪礼》并称“三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重视文教,崇尚儒学。他一方面设置官署,选拔文儒,授予官职;另一方面改革国学礼仪,确立了孔、颜先圣先师的地位。
B.国学高度发展,规模空前。贞观年间,国学兴盛,不仅校舍规模扩大,生员也不断增加,就连诸夷酋长也派遣子弟前来求学。
C.唐太宗诏令大儒,考定经籍。唐太宗认为经籍年代久远,章句繁杂,诏令颜师古、房玄龄等人对五经进行考定,编成《五经正义》。
D.颜师古学识渊博,精通经学。颜师古针对诸儒的疑义,给予清晰明确的回答,且能详细援引经典,其才学受到唐太宗的称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诸儒传习师说,舛谬已久,皆共非之,异端蜂起。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5.唐太宗和岑文本关于“学习之道”的理解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知识点】 论说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

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

(节选自刘向《说苑·政理》)

材料二:

上念山林川泽,皆与民共,命自居庸以东,与天寿山相接,禁樵采,余俱弛禁。工部奏军器,请征布漆于民,上命给钞之,上曰:“古者土赋,随地所产,不强其所无。比年如丹漆、石青之类,所司不究物产,概下郡县征之。小民鸡鸠金币,博易输纳,而吏胥因以为奸。其一切禁止。”

遣监察御史分巡天下,考察官吏。奏曰:进户部尚书郭资太子太师,命致仕。蹇义、夏原吉言其偏执妨事,且多病。上问杨士奇,对曰:“资强毅能守廉,人不得干以私。但性偏执,甚至沮格恩泽,不得下究。”上问其故。对曰:“诏书数下蠲免灾伤租税。不听开除,必令有司依额征纳,此其过之大者。”上颌之。

青州民刘中等奏:“自永乐中岁歉,流徙畿南枣强县凡二百余户,居二十年,已成家业。今有司遣还山东,乞附籍枣强。”上谓夏原吉曰:“彼此皆吾土,但得民安即已。唐宇文融括流民,过期不首者谪边。州县承风劳扰,百姓逃窜,尔其申饬有司,以此为戒。

上御文华殿,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曰:“户口之盛衰,是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汉武承文、景之余,炀帝继隋文之后,开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乱,岂非恃富庶不知儆戒乎?汉武末年乃悔轮台炀帝遂以亡国玄宗卒至播迁皆足为世大戒

车驾巡边,发京师,英国公张辅、阳武侯薛禄帅师从。驻跸虹桥,谕诸将曰:“朕深居九重,岂不自逸,但朝夕思念保民,故有此行。今渡河道路所经,皆水潦之后,秋田无获,朕其悯焉。其将士有扰民者,杀无赦!”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汉武末年A乃悔B轮台C炀帝遂以D亡国E玄宗卒至F播G迁H皆I足J为世大戒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指给予,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的“与”字意思不同。
B.使,指治理,与《六国论》中“使六国各爱其人”的“使”字意思不同。
C.修,指修造,与《离骚》中“余独好修以为常”的“修”字意思不同。
D.市,指购买,与《望海潮·东南形胜》中“市列珠玑”的“市”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中皇上念及山林川泽全与百姓共有,放开了除居庸关以东与天寿山相连接之外的地方的砍柴禁忌,这种做法是材料一中“治国之道”的具体体现。
B.杨士奇认为郭资不遵诏书,令地方官员仍按旧额征税,这是他为政最大的过错。皇上取消他晋升的任命。
C.青州百姓请求将已成家业的二百多户附入枣强户籍,皇上认为都是自己的国土,只要百姓安居乐业即可。
D.皇上同侍臣谈论历朝历代户口,他认为户口繁盛是因为休养生息,户口减少一定是因为大兴土木和战争,这正体现了他的仁政思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性偏执,甚至沮格恩泽,不得下究。
(2)州县承风劳扰,百姓逃窜,尔其申饬有司,以此为戒。
2023-06-03更新 | 10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学不倦,所以治己也;教不厌,所以治人也。夫茧,舍而不治,则腐蠹而弃;使女工缫[sāo]之,以为美锦,大君服而朝之。身者,茧也,舍而不治,则知行腐蠹。使贤者教之,以为世士,则天下诸侯莫敢不敬。是故子路,卞之野人;子贡,卫之贾人;颜涿[zhuō]聚,盗也;颛孙师,驵①也。孔子教之,皆为显士。

夫学,譬之犹砺也。昆吾之金,而铢父之锡,使干越之工,铸之以为剑,而弗加砥砺,则以刺不入,以击不断。磨之以砻砺[long ],加之以黄砥,则其刺也无前,其击也无下。自是观之,砺之与弗砺其相去远矣。今人皆知砺其剑,而弗知砺其身。夫学,身之砺砥也。

(节选自尸子《劝学》,有删改)

文本二: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 láo],以致甘软,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历兹以往,百行皆然。纵不能淳,去泰去甚②。

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税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节选自颜之推《勉学》,有删改)

【注】①驵(zǎng):马贩子。②去泰去甚:这里指去掉过于严重的毛病。泰、甚,过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
B.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
C.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
D.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君,古时常作为天子、国君的别称,也用作对尊长的敬称,此处指前者。
B.贾人,指商人,也指古时官府掌管采购物品的人员,文中“贾人”指后者。
C.社稷,“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社稷”合用则常用来代指国家。
D.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和编丝成绳的统称,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手法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尸子在《劝学》中列举了子路、子贡、颜涿聚、颛孙师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孔子的贤能。
B.从颜之推提到的“未知养亲者”等情形可知,学习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C.《荀子·劝学》和尸子《劝学》都运用了比喻论证,使论证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D.尸子和颜之推都写到了学习者在学习后所产生的变化,并以此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身者,茧也,舍而不治,则知行腐蠹。
(2)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
5.两段文字都论述了学习的作用,请分别加以概括。
2023-06-07更新 | 8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臣之所闻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明王贤臣而弗易也,则人主虽不肖,臣不敢侵也。今夫上贤任智无常,逆道也,而天下常以为治。是故田氏夺吕氏于齐,戴氏夺子氏于宋。此皆贤且智也,岂愚且不肖乎?是废常上贤则乱,舍法任智则危。故曰:上法而不上贤。

记曰:“舜见瞽瞍,其容造焉。孔子曰:‘当是时也,危哉,天下岌岌!有道者,父固不得而子,君固不得而臣也。’”臣曰:孔子本未知孝悌忠顺之道也然则有道者进不为臣主退不为父子耶?父之所以欲有贤子者,家贫则之,父苦则乐之;君之所以欲有贤臣者,国乱则治之,主卑则尊之。有贤子而不为父,则父之处家也苦;有贤臣而不为君,则君之处位也危。然则父有贤子,君有贤臣,适足以为害耳,岂得利焉哉?所谓忠臣,不危其君;孝子,不非其亲。

(节选自《韩非子·忠孝》)

材料二:

贞观十四年,特进魏徵上曰:

“臣闻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父不能知其子,则无以睦一家;君不能知其臣,则无以齐万国。万国咸宁,一人有庆,必籍忠良作弼,无为而化矣。然而今之群臣,罕能贞白卓异者,盖求之不切,励之未精故也。若勖之以公忠,期之以远大,各有职分,得行其道。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与,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进之以‘六正’,戒之以‘六邪’,则不严而自励,不劝而自勉矣。

(节选自《贞观政要·择官第七》)

【注】①六正:指圣臣、良臣、忠臣、智臣、贞臣、直臣。②六邪:指具臣、谀臣、奸臣、谗臣、贼臣、亡国之臣。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孔子A本未知B孝悌C忠顺之道也D然则有道者E进不为F臣主G退不为H父子耶?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指使……富裕起来,“外连横而斗诸侯”中的“斗”指使……自相斗争,两者用法相同。
B.今,表假设,可译为如果,与《归去来兮辞》“觉今是而昨非”中的“今”词义相同。
C.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时代皇帝纪年的名称,从汉武帝开始有年号。
D.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名,是给皇帝的奏议,具体说就是臣子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认为,要让天下得到治理,太平无事,就需要理顺臣子与君主、儿子与父亲、妻子与丈夫这三种秩序。
B.韩非子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两个例子是齐国田氏夺取吕氏政权,宋国戴氏夺取子氏政权。
C.孔子认为,舜品德高尚,所以舜的父亲不能将舜当作儿子看待,舜的君主不能将舜当作臣子看待。只有这样,天下才会得到大治。
D.在太宗看来,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要想使家庭和睦,就需要了解儿子;作为一国之主的国君,要想使天下平安,就需要了解臣子。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谓忠臣,不危其君;孝子,不非其亲。
(2)进之以“六正”,戒之以“六邪”,则不严而自励,不劝而自勉矣。
5.请概括韩非和魏徵的观点,并结合材料表明你对治国的主张。
2024-02-23更新 | 1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