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7 题号:21070945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客至

(杜甫)

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①舍:指诗人所居的成都浣花溪草堂。②盘飧:盘中菜肴。③无兼味:指菜肴很简单。兼味:两种以上的菜肴。④旧醅:旧酿之酒。醅:没有过滤的酒,也泛指酒。

1.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至》首联写“春水”“群鸥”,渲染居处之景的秀丽幽静,“但见”透露出诗人些许寂寞之情。
B.《登高》颈联对仗工整,意蕴丰富,其中“万里”极写距故乡之远,“百年”夸张多病时间之长。
C.《客至》语言质朴自然,如话家常,诗人选取富有情趣的生活细节,表现主人待客的兴味与心境。
D.《登高》意境沉郁悲凉,前四句重在写景,后四句重在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2.古人饮酒赋诗,诗情酒意,从来都是相影相随。《登高》《客至》都写到了酒,各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本分析。
【知识点】 杜甫(712-770)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中丞严公雨中垂寄见忆一绝,奉答二绝

杜甫

其一

雨映行宫辱赠诗,元戎肯赴野人期。

江边老病虽无力,强拟晴天理钓丝。

其二

何日雨晴云出溪,白沙青石先无泥。

只须伐竹开荒径,倚杖穿花听马嘶。

【注】①这两首诗作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先前严武到行宫拜谒玄宗“真人图面”时遇雨,想起老友杜甫,写了一首绝句赠他。诗中提到严武想赴草堂拜访杜甫,一起到江边垂钓。后杜甫写了这两首绝句回赠严武。②一作“洗”。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中的“辱”“野人”是诗人的自谦之辞,“元戎”是诗人对严公的敬称。
B.第一首中的“无力”紧承“老病”,又和“强”构成了转折关系,语意自然流畅。
C.第二首写雨过天晴后,诗人看到了一幅云散溪清、白沙青石洁净如洗的景象。
D.第二首连用“伐”“开”“倚”“穿”等动词,使诗歌生动形象,具有画面感。
2.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4-02-05更新 | 4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对 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尊无绿”一句,“绿”借喻指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望。
D.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018-09-04更新 | 19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上李邕【1】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2】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朱凤行

杜甫

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山巅朱凤声嗷嗷。

侧身长顾求其群,翅垂口噤心甚劳。

下愍百鸟在罗网,黄雀最小犹难逃。

愿分竹实【3】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

注释:【1】李邕,唐代书法家,曾任渝州刺史。李白游渝州时谒见李邕,因不拘俗礼,放言高论,使李邕不悦,对李白颇为怠慢。李白临别即赠《上李邕》,以抒心志。【2】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年间诏尊孔子为宣父。【3】竹实:传说中凤凰的食物。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世人”两句意为世人见我没什么特别之处,听到我大言不惭都冷笑。
B.“宣父”两句意为孔子尚觉后生可畏,您李邕不可轻视我年少。
C.“君不”两句写朱凤立于高高的衡山巅,因为冻饿而嗷嗷哀号。
D.“下愍”两句写朱凤怜悯百鸟身处罗网,尤其同情最小的黄雀。
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鹏”两句虚实结合,融情于景,营造了一种阔大苍凉的氛围。
B.“假令”两句极尽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豪迈奔放的风格。
C.“侧身”两句运用细节描写刻画朱凤形象,生动具体,有感染力。
D.“愿分”两句用鸱枭怒号来衬托朱凤的精神,使其形象更加鲜明。
3.同样写鸟,李白与杜甫分别借“大鹏”“凤鸟”表现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3-11-08更新 | 1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