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荀子(前313-前238) > 《荀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4 题号:210935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陆澄)问:看书不能,如何?先生曰:此只是在文义上穿求,故不明。如此,又不如为旧时学问。他到看得多,解得去,只是他为学虽极解得明晓,亦终身无得。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盖四书五经不过说这心体。这心体即所谓道,心体明即是道明,更无二。此是为学头脑处。

一日,论为学功夫。先生曰: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捡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久之,俟其心意稍定,只悬空静守,如槁木死灰,亦无用,须教他省察克治。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利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实用功、方能扫除靡清。到得无私可克,自有端拱时在。虽曰‘何思何虑’非初学时事。初学必须思,省察克治,即是思诚,只思一个天理。到得天理纯全,便是何思何虑矣

(节选自王阳明《传习录》)

[乙]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节选自《荀子》)

1.甲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涂黑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
凡A明不得B行C不去D须反E在自心F上G体H当I即J可通。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明”,指懂得,用作动词,“亲贤臣”的“亲”指亲近,两者用法相同。
B.文中“间”,指间断,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间”,两者词义相同。
C.文中“廓清”,与下文“克去”相近,指把私心杂念彻底清除,即“拔去病根”。
D.甲文“永不复起”中“复”与乙文“不复挺者”中“复”词义相同,都是“再”。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阳明认为,做学问不仅要看得多、解得通,更要在内心上苦下功夫、仔细体会。
B.治学者的心绪安定后,就不要一味地悬空静坐,而要有意识地反省体察克制私欲。
C.扫尽心中杂念,在自我反省与自我审视上下功夫,达到意念专诚,才能天理纯全。
D.荀子与王阳明都是儒学大家,二者在思想上一脉相承,都强调初学者应“静心学习”。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
5.两则材料都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请结合材料对此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虽不足,犹若有跖。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无丑不能,无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虽桀、纣犹有可畏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故学士曰:辩议不可不为。辩议而苟可为,是教也。教,大议也。辩议而不可为,是被褐而出,衣锦而入。戎人生乎戎、长乎戎而戎言,不知其所受之;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言,不知其所受之。今使楚人长乎戎,戎人长乎楚,则楚人戎言,戎人楚言矣。由是观之,吾未知亡国之主不可以为贤主也,其所生长者不可耳。故所生长不可不察也。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夫取于众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凡君之所以立出乎众也。立已定而舍其众,是得其末而失其本。得其末而失其本,不闻安居。故以众勇无畏乎孟贲矣,以众力无畏乎乌获矣,以众视无畏乎离娄矣,以众知无畏乎矣。夫以众者,此君人之大宝也。

(选自《吕氏春秋·用众》,有删改)

材料二: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选自《荀子·劝学》,有删改)

[注]①跖:鸡爪掌。②丑:以……为耻。③孟贲:战国时卫国的勇士。④乌获:战国时秦国的大力士。⑤离娄:传说为黄帝时视力最好的人。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取于众A此三皇B五帝C之所以大立D功名也E凡君F之所以立G出乎H众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文中指“借、借助”,与《荀子·劝学》中“善假于物也”的“假”字含义相同。
B.“无恶不知”中的“恶”与“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中的“泣”词类活用相同。
C.尧、舜,古代传说中的两位圣明君主,是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受到后世敬仰。
D.“固学一之也”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两句中的“固”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都有“不能”和“不知”,不要把这当作是耻辱。任何人都有长处,善于学习的人能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B.楚人和戎人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会说不同的语言,作者由此推出亡国的君主不可能成为贤明的君主与他们的生长环境有关。
C.三皇五帝能够大建功名的原因是善于从众人身上吸取长处,君主让君位安定稳固的根本大法就是依靠众人的力量和智慧。
D.君子诵说经典,以求贯穿其大义,研读思索以求其精旨,设身处地,以古人所做的事情为楷模,所以君子知道不全不纯不足以为美。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桀、纣犹有可畏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
(2)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善学”,其内涵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2024-02-12更新 | 9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文本二:

《精骑集》序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①暗疏:默写。②曩:从前。③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数次。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B.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C.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D.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彰,清楚,明显,显著。与成语“欲盖弥彰”的“彰”意思不同。
B.绝,横渡,穿越。与“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绝”意思相同。
C.殆,表推测,大概、几乎。与“思而不学则殆”的“殆”意思相同。
D.“心善其说”的“善”意思是认为好。与文中“长而善忘”的“善”意思不同。
3.下列对两则材料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如材料一第三段,用不同事物设喻,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材料一的第四段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材料二中,秦观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长大后开始发愤读书,但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与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材料二中,秦观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废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邵的话后,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5.材料二中秦观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一文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
2023-11-03更新 | 2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乙)

①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②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B.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C.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D.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在古代有的指用金属制成的刀斧等,有的泛指金属,此处指前者。
B.“终日而思”和“顺风而呼”中的“而”字都是连词,表示修饰的关系。
C.“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
D.“驽马十驾”中的“驽马”是劣马,“驾”相当于“匹”,指十匹劣马行走。
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③段借助“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等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借助外部条件的重要作用。
B.甲文第④段运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阐述了学习需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这两个重要因素。
C.乙文第①段中出现的《诗》《书》《礼》《乐》《春秋》都是儒家经典,与《易》并称“六艺”。
D.甲乙两文表现了荀子对“劝学”传统的发展,基于“性恶论”的观点,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5.儒学中的君子风范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君子学习的认识。
2023-11-07更新 | 2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