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00 题号:2114975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白十岁通诗书,苏题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天宝初,白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召入,而白已醉,使高力士脱靴,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惰。后白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月夜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浔阳。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节选自《唐才子传·李白传》)

【注】①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李暠是汉代前将李广的第十六世孙,又是唐朝先祖,唐朝在修撰史书时,追谥他为“兴圣皇帝”。②擿tī:挑剔指摘。③沮jǔ止:阻止、遏止。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B.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C.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D.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横术,指战国至秦汉时期,善于外交辩解的纵横家如张仪、苏秦等人所使用的谋术。
B.翰林,古官名,最早追溯到唐代,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修编国史并备皇帝咨询。
C.辟,古代指授予官职,文言文中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封、拜、除、授”等。
D.华阴,“华”指华山,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之阴”,所以该县因在华山南麓而得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才华横溢。苏题称赞李白才高可比司马相如,贺知章惊叹他为谪仙,唐玄宗初见李白便赐他为翰林供奉。
B.李白狂放不羁。李白为官后与酒徒在集市中酣饮,他被赐金放还后,还穿着御赐宫锦袍月夜泛舟,旁若无人。
C.李白蔑视权贵。李白入宫为玄宗作诗,让玄宗亲信高力士亲自为他脱靴,甚至让玄宗的宠妃杨贵妃为他研墨。
D.李白声名远扬。李白在华阴公堂上的供状并未署名,仅历数自己在长安之事,县令立刻知道他的身份,并将他释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2)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5.李白被赐金放还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房玄龄,临淄人。开皇中,皆谓隋祚方永,玄龄密白父曰:“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阅终当内相诛夷。”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太宗以燉煌公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高祖曰:“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隐太子将有变,王召以方士服入,夜计事。事平,第功班赏,功第一,食邑千三百户。淮安王神通曰:“义师起,臣兵最先至,今玄龄以刀笔吏居第一,臣所未喻。”帝曰:“叔父兵诚先至,然未尝躬行阵劳。今玄龄有决胜帷幄、定社稷功,此萧何所以先诸将也。”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然国家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毋多让!”会伐辽,留守京师。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忧矣。”玄龄数上书劝帝,愿毋轻敌,久事外夷。晚节多病,玄龄顾诸子曰:“今天下事无不得,惟讨高丽未止,上含怒意决,群臣莫敢谏,吾而不言,抱愧没地矣!”遂上疏。帝得疏,曰:“是已危惙,尚能忧吾国事乎!”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忌,闻人善,若己有之。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曰:“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

(节选自《新唐书·房玄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B.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C.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D.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的人,即殿试及第者。
B.幕府,古代君王或军中将帅处理政务之处,用帐幕搭建,故称之,也泛指官署。
C.食邑,中国古代君主封赐给臣下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D.刀笔吏,指古代的文职官员或主办文书的官吏,因为古代读书人及政客常用刀和笔修改文字,故称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深得太宗信任。太宗巡行渭北时,房玄龄与太宗就一见如故;后来凡有战事,房玄龄就一定跟随。
B.房玄龄为国尽心竭力。他不爱奇珍异宝,一心广揽贤才,为国效力;即使病重,也不忘为国事上书进言。
C.房玄龄才能卓尔不群。他年轻时就被高孝基誉为国家的栋梁,在秦王府任职达十年之久,展现了他的才华。
D.房玄龄注重家风建设。房玄龄注重自身修养,见贤思齐,宽以待人,收集古今家训,警示子女遵守法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
(2)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
2021-08-30更新 | 6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勃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 游 ,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作《唐家千岁历》。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注】①论次:评定编次。②唐道名。以地区在剑阁之南得名。 ③痵:同“悸”,因受惊吓心跳加速。④泛然:漫不经心,随意。⑤更衣:如厕。
1.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为僚吏共嫉
B.若属皆且为所虏
C.而君幸于赵王
D.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十八岁才起的。
B.《汉书》作者班固,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
C.“及冠”也称加冠、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是成年人了。
D.檄文,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勃少年聪慧,才华早露。六岁即能写文章,未成年时就被授予朝散郎一职,后又被沛王征召担任署府修撰,深受赏识。
B.王勃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因为戏作《檄英王鸡》一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又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仍被除名。
C.王勃才华横溢,恃才不羁。众位客人没有谁能为滕王阁聚会写出序言,他毫不推辞,写下了千古绝唱《滕王阁序》。
D.王勃兴趣广泛,著述颇丰。拜名医学习,尽得其要,而且擅长写文章,著有《易发挥》、《唐家千岁历》等作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
(2)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2019-12-06更新 | 4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舒元舆,婺州东阳人。地寒不与士齿始学即警悟去客江夏节度使郗士美异其秀特数延誉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列棘围,席坐庑下,因上书言:“古贡士未有轻于此者,且宰相公卿由此出,夫宰相公卿非贤不在选,而有司以隶人待之,诚非所以下贤意。罗棘遮截疑其奸,又非所以求忠直也。诗赋微艺,断离经传,非所以观人文化成也。臣恐贤者远辱自引去,而不肖者为陛下用也。今贡珠贝金玉,有司承以棐笥皮币,何轻贤者,重金玉邪?”又言:“取士不宜限数,今有司多者三十,少止二十,假今岁有百元凯,而日吾格取二十,谓求贤可乎?岁有才德才数人,而日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俄擢高第,调鄠尉,有能名。裴度表掌兴元书记,文檄豪健,一时推许。拜监察御史,劾按深害无所纵。再迁刑部员外郎。元舆自负才有过人者,锐进取。大和五年,献文阙下,不得报。上书自言:“马周、张嘉贞代人作奏,起逆旅,卒为名臣。今臣备位于朝,自陈文章,凡五晦朔不一报,窃自谓才不后周、嘉贞,而无因入,又不露所缊,是终无振发时也。汉主父偃、徐乐、严安以布衣上书,朝奏暮召,而臣所上八万言,其文锻炼精粹,出入今古数千百年,披剔剖抉,有可以辅教化者未始遗。拔犀之角,擢象之齿,岂主父等可比哉?盛时难逢,窃自爱惜。”文宗得书,高其自激卬,出示宰相,李宗闵以浮躁诞肆不可用,改著作郎,分司东都。元舆为《牡丹赋》一篇,时称其工。死后,帝观牡丹,凭殿阑诵赋,为泣下。

(选自《新唐书·舒元舆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地寒/不与士齿/始学/即警悟/去客江夏/节度使郗士美异其秀/特数延誉/
B.地寒不与/士齿/始学/即警悟/去客江夏/节度使郗士美异其秀特/数延誉/
C.地寒/不与士齿/始学/即警悟/去客江夏/节度使郗士美异其秀特/数延誉/
D.地寒不与/士齿/始学/即警悟/去客江夏/节度使郗士美异其秀/特数延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最初为掌管文书奏章的长官,唐代确定六部,各部以侍郎、尚书为正副长官。
B.高第,指官吏考核成绩优等,也指考生参加科举考试成绩优等,文中所指为后者。
C.阙下,指帝王所居的宫廷,也借指朝廷。“献文阙下”指舒元舆将文章呈献给皇帝。
D.“晦”和“朔”分别指阴历每月最后一天和每月初一,文中“晦朔”指农历一个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舒元舆仗义执言。他见考官监管苛刻,到尚书省参加考试时,向朝廷上奏为考生力讨公道。
B.舒元舆积极议事,表达对朝廷选贤方式的看法。他认为挑选人才应该不受限制,需增加人数。
C.舒元舆执政严明。担任监察御史期间,追究危害深重的坏人从不放过,后任刑部员外郎。
D.舒元舆为人自负。他上书自矜,宰相李宗闵认为他轻浮放肆不能任用,于是他被调任著作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罗棘遮截疑其奸,又非所以求忠直也。
(2)出入今古数千百年,披剔剖抉,有可以辅教化者未始遗。
5.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舒元舆受人赏识?
2021-12-19更新 | 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