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85 题号:2130189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文化数字化,即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依托计算机、互联网、数字处理等信息技术进行存贮、创作、生产、传播、交易和消费等,是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体现。基于文化数字化提出的文化数字化战略,为我们擘画了民族文化全景呈现、全民共享和优秀成果享誉世界的美好愿景,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夯实了文化强国建设的根基。

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国家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数字化是不可绕过的有效路径,这也是在文化领域和文化建设上能够抓住信息革命的一次重要机遇。

文化数字化战略中的“数据超市”“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等关键词是实现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提高文化生产力的要害。信息文明条件下,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进入社会化大生产的产业化环节中,文化数字化是一条便捷的有效路径,是文化艺术生产力快速提高的必然之举,这一点已为国际经验所证实。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后,我们应该名正言顺地甚至大张旗鼓地提出文化是生产力、文化创意是生产力的口号。事实上,有了现代化逻辑骨架的文化是真正的生产力,有着现代文明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文化才是生产力的思想观点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文化经济学、创意经济学、文化产业经济学才是自在自为的完善的现代学科概念,才能真正为文化自信夯实经济基础、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思想的支撑。

文化数字化不仅仅是器物层面的革新和技术应用,还要“由器而道”、以技促道,诉求一种新思维和原初视野。也就是说,文化数字化不仅在于使文化发展强身健体、形成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健壮骨骼,更在于推动契合时代特点的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形态的整体跃升。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推动当代文化创新的激发器和策源地,它涵盖了中华文化数据库、国家文化专网、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等领域,意在供给侧发力,激活各类文化资源且贯通各部门各行业,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同时还兼顾供给侧与需求侧,打通资源端、生产端、消费端和云端,从而构建起一套由国家主导的文化大数据体系,在文化体系重塑中新被旧所融、旧因新而活,实现彼此所蕴含价值的极大化、“再发现”乃至聚合效应,以文化活力的激发和文化创新意识的增强形成建设文化强国的坚实力量。可见,在文化数字化所形成的原初视野中,文化数据因关联而焕发出整体性的文化力量,从根本上提高了文化生产力水平,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建设文化强国赋能。

(摘编自范玉刚《以“文化数字化战略”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根基》)

材料二:

数字网络下的远程合作,使人们得以互相沟通连接,不同的声音得以释放和传播,数字文化需求更加多元多样。加快文化数字化发展,就要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个性化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产业数字化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海量数据,其中包括文化产品供给端和消费端的数据。这些数据反映了文化消费市场的消费趋势,将极大增强供给端的生产指向性。对供给端来说,洞悉消费者文化产品需求的精准度,根据数据进行小规模、个性化、智能型、订单式的生产,再利用消费数据对供给进行调整,可以更好地实现文化产品的价值,并确保文化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受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交通条件、社会分工等因素的影响,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在城乡、区域、行业之间存在差异,这导致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也存在较大差别。一直以来,因地理区隔造成文化需求的不均衡现象较为显著。进入数字时代,数字鸿沟又近一步增加了既有差距。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当前应积极以数字化手段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使高品质文化资源通过新型数字文化消费渠道与人们的精神需求对接。比如,推进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升级,探索公益电影多样化供给方式,加快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加强面向困难群体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等。

文化消费是人们建构自我身份和获得社会认同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当前,越来越多富含中国文化元素的本土产品在文化消费市场中的需求逐步攀升,更多人愿意为本土化的品牌和内容付费。为了进一步发挥文化消费在增强认同、凝聚人心等方面的带动作用,要统筹利用文化领域已建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所形成的成果,全面梳理中华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资源科学分类和规范标识,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固和传播效力,为内容创造者提供丰富的素材宝库和多样的灵感源泉,增强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摘编自魏鹏举、魏西笑《文化数字化带动文化消费转型升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数字化战略促进了文化产业数字化,对文化消费市场的消费趋势、供给端生产的指向都具有极强的引导性。
B.受城乡、区域等因素影响,人民群众的不同文化需要造成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存在较大差距,数字时代的到来缩小了这一差距。
C.文化数字化贯通各部门各行业,让资源端、生产端、消费端和云端形成一体,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D.文化数字化战略通过文化消费转型升级扩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力,增强了文化凝聚人心的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文化是生产力的思想成为一种共识,文化经济学、创意经济学、文化产业经济学等学科才能为文化强国提供思想支撑。
B.文化数字化可以让文化保持健康而有活力的发展态势,也可以推动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形态整体跃升。
C.文化数字化战略涵盖众多文化领域,通过供给侧与需求侧同时发力,激活各类文化资源,提高了文化生产力水平。
D.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机遇,推动文化消费转型升级是重要手段。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化是生产力”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枣庄市峄城区峨山镇依托国家级核桃基地品牌,积极打造以“核桃+电商”为主题的电商创业平台,拓展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使更多的特色农产品能够实全国、销全球。
B.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以跨媒介的方式,融合影像、文学、照片、动画、访谈等形式,在多维度视觉中向观众呈现波澜壮阔的百年建党史。
C.《唐宫夜宴》运用VR技术,把唐三彩、贾湖骨笛、《簪花仕女图》等文化物品作为节目背景,让唐朝小姐姐们穿梭在这些唐元素之中,一瞬间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
D.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因著名建筑师设计建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古根汉姆文化展览馆而激活城市经济,成为风靡全世界的旅游胜地。
4.请结合材料二对下面的文化现象加以分析。

“数字故宫”小程序受到追捧。书画爱好者通过故宫发布的“故宫名画记”,能看到超高清的清明上河图的细节:建筑爱好者通过“全景故宫”,可以走进虚拟场景,一个人尽情游览所有建筑……不管是游故宫、逛建筑,还是赏文物、看展览,“数字故宫”小程序都可以“一站式”满足用户需求,让更多国宝“飞入寻常百姓家”,随时随地畅享精彩数字文旅体验。

5.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怎样夯实文化强国建设根基的?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走上小康之路的“乡土中国”如何丰富自身的价值内涵?回溯并展望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发展,需要以当代中国社会进程与文化建设为坐标解读。

自1978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三家亲》拉开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发展的帷幕以来,大量讲述改革开放的乡村故事涌现出来。20世纪80年代的《今夜有暴风雪》等激情讲述农村建设初期的风云变幻与山乡巨变,《外来妹》等捕捉新旧文化冲突以及人物内心的激荡,《篱笆·女人和狗》等“农村三部曲”系列用心灵史般的笔触透视农村文化的跃迁……不少优秀之作既延续了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又注入了改革开放的现代视角,形成了兼具乡土气息和内省意识的乡村叙事风格。

20世纪90年代,农村剧在社会转型和娱乐大潮的冲击下一度被边缘化,但仍然有《庄稼汉》等作品继续审视改革大潮中农民意识和精神结构的变化。进入2l世纪,《插树岭》等记录并表现多业态开发下新农村的新气象。同时期还有悲情式的《民工》,轻喜剧式的《刘老根》《乡村爱情》等,这些作品一度成为农村剧的新标识,使乡村叙事的面貌更加丰富多元。

近年来,一些优秀作品对国家的乡村振兴政策及农村治理经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总结,特别是对农村未来的发展之路进行了思考和讨论,这些成为新时代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新主题。其中,《山海情》聚焦城乡互助、东西部协作;《经山历海》反映基层党员干部的成长;《江山如此多娇》更触碰到乡村建设的深广层面,提出“敬畏土地、永续农耕”是农民的根与魂……这些影视创作对农村发展理念的全新阐释,彰显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验的独特性。

不识真农村,何以识中国?在新时代的发展逻辑下,新型乡村治理的良性结构应该什么样?我们从历史经验中应该获得哪些启示?什么才是更好的生活?影视创作需要在新的艺术转化中,呈现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发现。

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文艺实践的“现实性”,需要与大地、心灵紧密结合。除了扎实的生活积累和田野素材,更重要的是有思辨性、洞察力和介入能力,以解决如何呈现全新的城乡关系,并以此描绘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前景等问题。

其二,站在新的起点上,对于现代文明与农业文明关系的表现需要进入新境界。我们应该反思、修正关于农村的种种惯性定见。美丽乡村不是“度假村”,除了环境、自然生态,还应该呈现其经过现代化洗礼的精神文化内涵。

其三,在叙事核心上,应着重思考如何解决经济富裕与精神贫困之间的矛盾。广大创作者必须意识到,对农民精神关怀向度的宽窄,以及对新村、新人的丰富性呈现,最终决定创作的品质。携带着乡村社会经山历海的历史记忆和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诉求,乡土故事在今天再度成为影视创作的焦点。

期待迈入新发展阶段的乡村叙事,能够通过更丰富的作品充分发掘题材内涵,以此形成一种文化推动,促进中国故事的传播和中国理念的推广。

(摘编自卢蓉《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乡村题材剧用影像呈现新“乡土中国”》)

材料二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一大批本身能力强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敬业爱乡、造福一方,带动了本地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因此,要振兴乡村就要将全面激活乡村本土人才资源活力置于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重要位置,充分发挥本土人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识”上宽视野,挖掘本土人才。田间地头是乡村本土人才的“练兵场”,在农业农村广阔天地里,埋藏着无数可塑性“老把式”人才,只要农民“身上有本事、手里有绝活”,都可以纳入人才范围。

“育”上下功夫,提升本土人才资源。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结合乡村特色产业和市场需求,因材施教“育才”,促进乡土人才“提档升级”,增强乡村本地内生发展动力。

“励”上强创新,建立健全本土人才激励机制。乡村要贯彻落实好减税降费、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用地等政策;落实落细乡村人才关爱激励政策,重点对在基层一线真抓实干、苦干能干的乡村人才给予奖补;建立符合农业农村职业特点的职称制度,让“土专家”也能拿到职称证和聘任书,让干得好的乡土人才有奔头,激励其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加强对本土人才的人文关怀,完善住房、就医、社保、子女入学等政策,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激励本土人才安心、用心干事创业;强化荣誉激励提升乡村人才社会地位,加大对乡村人才先进典型的选拔宣传力度,对乡村振兴中表现突出的创新创业就业本土人才给予表彰奖励并重点宣传,形成社会示范效应,带动和激励更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

(摘编自游霭琼《激发乡村本土人才活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当代中国社会进程与文化建设为坐标解读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发展,有助于丰富“乡土中国”自身的价值内涵。
B.为了彰显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验独特性影视创作要总结经验、思考未来,对农村发展理念进行全新阐释。
C.要表现新的现代文明与农业文明关系,不能只注重环境、自然生态,还应该呈现其经过现代化洗礼的精神文化内涵。
D.乡土故事再度成为影视创作焦点的两个因素是:乡村社会有着经山历海的历史记忆和农民对美好生活有着强烈诉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优秀影视剧《山海情》聚焦城乡互动、东西部协作,思考和讨论了农村未来的发展之路,体现了国家的乡村振兴政策。
B.从《外来妹》到《民工》,从《今夜有暴风雪》到《经山历海》,内容越来越丰富,主题越来越深刻,都是对农村发展理念的全新阐释。
C.要想认识中国,就必须认识中国农村,具体影视创作来说在掌握现实素材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要有思辨性、洞察力和介入能力。
D.改革开放初期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敬业爱乡、造福一方,注重挖掘本土人才并培养,带动了本地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3.下列选项中,属于建立健全本土人才激励机制的一项措施是(       
A.将种养殖能手、致富带头人等登记在册,纳入整体人才库。
B.增强仍在乡村的青年农民的爱农意识精勤意识,提高其市场化经营能力。
C.发挥血缘、亲缘、地缘纽带作用,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
D.把优秀乡村人才优先作为党员发展对象,优先推荐评定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2023-02-15更新 | 4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汉语网络词语的越界蕴含了从口语到书面语、经民间跃入官方或正式语域的流动过程。无论是《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录“雷人”“宅男”“山寨”等网络热词,还是“给力”“任性”“硬核”等网络词语在官方媒体的广泛运用,都体现出汉语网络词语的增生变化呈现日益明显的越界趋势。如果说汉语网络词语的生成还只是汉语口语越界进入书面话语体系的话,那么越来越多的网络词语进入媒体语言甚至官方媒体或文件,则是实现了语域之间的跨界流动。一方面,汉语网络词语的越界是语言系统自身的创新与顺应,体现了汉语强大的创造生成能力与动态适应力;另一方面,则体现了语言接触过程中,官方及主流媒体话语体系对私人或民间话语的包容与接纳。这既有利于反映社会及语言生活现实,也有利于规范引导网络词语、网络舆情的积极健康发展。可见,汉语网络词语的越界,体现了自下而上的语言流动特性,对于构建和谐的网络舆论生态、打造日益清朗的网络空间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尽管出现过各种符号化的语言表达方式,但可能只有在当今网络社会,才大规模出现了这种借助技术手段将民间口语内容“转写”为生动形象、种类繁多的既便于识别又易于传承的书面文字。同网络日益打破虚拟生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一样,汉语网络词语自其诞生之时就已兼具口语与书面语的特性,而今仍在不断地颠覆口语与书面语之间二元对立的模式。作为语言变体的汉语网络词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汉语口语表达的书面化——其传播自由度更高、个性创新性更强、社会生活中的渗透范围更广,并越发能够记录社会发展变迁、抒写语言生活状况、弘扬时代精神文化。可以说,汉语网络词语的生成及其越界,是网络赋予语言的新生命,并以此构建了一个开放包容、自由平等的语言生活网络。

需要指出的是,汉语网络词语的越界本质上是语言系统自身演化的体现,是网络社会发展中语言系统自身调整顺应的结果。无论是从口语到书面语的转换,还是从民间到官方或主流媒体的流动,成功越界的汉语网络词语都需要符合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规范。这体现了从复制经顺应性变异,而直至生存选择的一般演化过程。正因如此,看待汉语网络词语的越界现象,不宜全盘接受,也不应一味消极抵制,而是要积极探索符合语言演化规律的语言规划政策,主动出击,进而发挥与扩大主流媒体的引导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比如,近年来,一些主流媒体平台在社会热点、民生问题等新闻报道中,主动使用了诸如“甩锅”“宅经济”“打call”“内卷”“觉醒年代”“备考青年”等汉语网络词语。这有效拉近了主流媒体与网民的沟通交流距离,在强化服务民众意识的同时,更好地发挥了引领规范网络语言使用、肃清网络詈俗词语、构建清朗和谐网络舆论文化的应有态度与积极作用。

(摘编自王勇《探析汉语网络词语的越界现象》)

材料二:

网络语言的创新发展融合了时尚性与主流性。“时尚”是网络语言的标签。网络语言能快速、灵敏地把握网络世界和现实社会中的前沿事物,并以时尚个性的形式呈现出来,在科技推动和社会进步下实现“跃进式革新”。此种革新兼具包容性,这也是网络语言的魅力所在。并且,随着数字化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创新的时尚性和主流性也在不断趋于融合。在形式上,具有语言学专业背景的人士也更多地参与到网络流行语的二次创新中,在格式、修辞、文体上运用模因进行创新。在内容上,网络流行语也主动向时代主旋律靠拢。比如,“新赛道”“强国有我”“逆行者”“工匠精神”等,成为宣扬社会价值的“旗手”。

网络语言在形式上兼有经济性与生态性。作为“键盘语言”,网络语言从诞生之初就面临手速不及语速的挑战。快餐式的网络文化,促使网络语言不断趋简、趋快、趋新,从而使经济实用的缩略词语、字母缩写、数字谐音等大量出现。比如,“yyds”(永远的神)、“9494”(就是就是),既以简洁的方式表达了实感,也以隐微的表达传递了情感。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符号日益图像化、声讯化、视频化,传达情感信息也更快速、更贴切,从最初的颜文字、绘文字到个性化动态化的表情包,甚至可以用人工智能生成人脸表情包,从而更快更直观地传递信息和情绪,提升了网络交际的经济性。网络语言的经济性使得现代信息交流更具亲密性和趣味性,其强大的生命力与感召力如野马奔腾不拘一格。但同时,这也带来语言使用的不规范与庸俗化,产生了不良从众效应,增加了理解障碍。网络语言的“放任”式生长有可能破坏语言生态,因而保护网络语言生态成为时代课题。我国日益重视对网络语言的监测、规范和引导,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将网络语言规范纳入法制体系,并逐步推行网络实名制,有效改善了网络语言生态。平衡网络语言的经济性和生态性,还可以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自然语言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网络语言交流效率、优化数字文化生态等筑牢科技基础。

(摘编自康慧芳、尹兴《网络语言:情感与文化的表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当今汉语网络词语的越界体现了自下而上的语言流动特性,这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网络舆论生态。
B.材料一认为,在当今网络社会,作为语言变体的汉语网络词语进一步打破了口语与书面语之间二元对立的模式。
C.材料二认为,网络语言对现实社会中的前沿事物的反应快速、灵敏,各国语言的混杂表达是网络语言的魅力所在。
D.材料二认为,网络语言不断趋简、趋快、趋新,与快餐式的网络文化有关,也与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语网络词语的越界应该符合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录的网络词语就是例证。
B.汉语网络词语因网络而获得新的生命力,实现了汉语口语传播自由度更高、个性创新性更强、渗透范围更广的口语表达。
C.网络语言符号中的个性化动态化的表情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此不拘一格难免带来语言使用的不规范与庸俗化等问题。
D.汉语网络词语的虚拟化是语言系统自身的创新与顺应,有利于语言反映现实生活,也有利于网络舆情的健康发展。
3.下列选项中的网络词语全都符合材料二“网络语言的创新发展融合了时尚性与主流性”的一项是(     
A.工匠精神       国风国潮       爱达未来
B.强国有我       绝绝子       凡尔赛
C.情绪价值       喇叭裤       显眼包
D.双向奔赴       Hold住       芭比Q
4.请根据材料一,给“汉语网络词语的越界”下一个简明的定义。
5.近几年“佛系”“断舍离”“文明互鉴”等网络热词纷纷涌现,有的已进入了主流媒体。对于这一现象,请结合材料简析我们应该秉持怎样的态度。
2024-02-10更新 | 2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党中央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

综观此次公示的“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有革命时期的战斗英雄,有建设时期的劳动模范,有改革时期的改革先锋,他们有血有肉,真实、直观、生动,都是公认的时代楷模、代表人物、杰出人士,都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功勋、时代偶像。从他们的精神世界里汲取养分,营造弘扬奋斗精神的强磁场,会让我们的生命更有张力,让我们的追求更有高度,让我们以知促行、知行统一、身体力行,把“人人皆可为尧舜”的理想变为追梦路上的现实。

地上原本就没有路,当功勋模范人物为我们走出一条路来,回望他们留下的足迹,我们就会发现路原来可以这样走,发现功勋模范人物的足迹里更多的是我们忽略的平凡和伟大、修炼和养成。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伟大目标的今天,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价值取向更加鲜明、方法路径更加清晰、胸怀视野更加开阔,充分发挥好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激励作用,树起旗帜、立起标杆,就能凝聚起亿万人民同心共济的中国力量,在新的长征路上开创又一个英雄辈出的新时代。

一个民族没有精神站不起来。当中国人民都具备了功勋模范人物铁骨铮铮的气概,把奋斗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我们就能用自己最朴素无华的行动,铺下民族复兴之路的块块基石,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摘编自“广西纪委监委网”,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人大网”开设的专题《功勋人物申纪兰》于2019年11月21日正式推出。

2019年9月,被誉为“人大活化石”的全国唯一一位连任13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申纪兰同志,光荣地被授予“共和国勋章”。2019年10月1日,申纪兰受邀在北京参加国庆阅兵观礼活动。这不仅是申纪兰代表个人的荣耀,也是全体全国人大代表共同的光荣。

为此,“中国人大网”开设了申纪兰这一人物专题。专题聚焦申纪兰这一共和国的“功勋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申纪兰代表65年履职尽责的光辉历程和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开辟了《要闻》《媒体聚焦》《社会反响》《图片·视频》等栏目,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向读者集中宣传介绍了申纪兰这位“把根永远扎在农村大地,用六十五年守护一个初心”的功勋人物、杰出代表、世纪老人的独特风采。

入冬后,太行山深处的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越发冷了。从村东头一路走到西头,快90岁的申纪兰虽然脚步有些蹒跚,但不愿意让人扶。她心中牵挂着西沟村159户396名贫困人口:“脱贫攻坚路上,俺们决不掉队。”

“老婶子,俺们家的日子有了起色,都是托你的福!”村民李起花紧紧攥着申纪兰的手。

今年62岁的李起花患有心脏病,老伴前段时间又摔断了腿。申纪兰听说后,和村委委员去看望,帮她在村里找了份保洁员的活儿,还推荐她儿子当村里的公益林管护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沟村和平顺县别的村子一样,山上光秃秃,自然禀赋极差,十户九穷。“石头沟石头山,谁干也发愁”,可申纪兰和老支书李顺达一道,带着村里人硬生生把石头山变成了绿水青山。

不服输的性子成就了她。20世纪50年代,申纪兰担任西沟金星农林牧合作社副社长,提出进行劳动比赛,男女同工同酬,她干得比男劳力还好。

改革开放后,西沟率先搞发展。村里刚开始办企业时,申纪兰带村民去外地考察,舍不得花集体的钱吃碗面,几个人硬是在外挨了一天饿,直到晚上回来才吃上饭。

因为提倡“男女同工同酬”,申纪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这一当,就是65年,成为全国唯一一位连任13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的议案,多与“三农”有关,“俺就是个农民,要多为农民办事”。

现在的西沟村,集体经济搞得红红火火。香菇大棚、种驴场、核桃露厂、潞麻厂、服装生产车间,西沟村打造了以核桃露、小杂粮为主的绿色产业和红色旅游产业。

如今,申纪兰依旧事无巨细身体力行:参加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她想着合作社怎么联合起来,让长治的土特产走出大山;参加全国百佳名村走进振兴村活动,她和来自全国的名村代表聊天,汲取先进农村的经验,看能否找到新的突破口……

西沟的石头山,在几场寒流过后有些萧瑟。山上的那些树,是当年申纪兰带着村民“与天斗”时种下的,它们在寒风中子然傲立,就像挺直了脊梁骨的西沟人。

(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不朽功勋,镌刻国家发展史册;光辉榜样,照亮民族复兴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对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进行系统性设计、作出全方位部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立大德于社会”;建立中国特色功勋荣誉表彰制度,“扬大义于国家”;褒扬功勋模范人物,“布大信于天下”。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形成了精神引领、制度保障、有效实施的完整系统。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体现了开创性、突破性、示范性,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新时代新征程,功勋模范人物的英名伟绩,是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火炬,是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的榜样力量。以功勋模范人物为榜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让新气象新作为不断展现,我们就一定能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将因亿万追梦人英雄般的奋斗而更加精彩。

(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功勋模范人物的身上生动地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出现越多这样的人物,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就越容易实现。
B.只要从这些功勋人物的精神世界里汲取养分,营造弘扬奋斗精神的强磁场,就会让我们的生命更有张力,让我们的追求更有高度。
C.“中国人大网”开设的《功勋人物申纪兰》专题,全景式展现了申纪兰同志一生的光辉历程和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
D.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表彰一批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
2.根据三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首次开展的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活动具有开创性、突破性、示范性的特点。
B.申纪兰这位“把根永远扎在农村大地,用六十五年守护一个初心”的功勋人物,因为提倡“男女同工同酬”,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C.以功勋模范人物为榜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让新气象新作为不断展现,我们就一定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当中国人民都具备了功勋模范人物铁骨铮铮的气概,把奋斗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下列表述中,不能作为申纪兰履职尽责具体表现的一项是(     
A.她心中牵挂着西沟村159户396名贫困人口:“脱贫攻坚路上,俺们决不掉队。”
B.被誉为“人大活化石”的申纪兰同志于2019年9月光荣地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C.参加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她想着怎么让合作社联合起来,让长治的土特产走出大山。
D.她担任西沟金星农林牧合作社副社长时,提出进行劳动比赛,提倡“男女同工同酬”。
4.材料一、材料二两则材料之间有什么联系?请简要说明。
5.如何认识这次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颁授活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3-09-20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