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刘向(约前77-前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0 题号:2134060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楚兵大败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
B.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
C.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
D.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
2.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言之于朝廷”中的“宣言”是“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用法是古今异义。这样的用法很多,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博学”一词,“吾从而师之”中的“从而”等。
B.“夫秦所以重王者”中“所以”的意思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意思不同。
C.小人,指地位低下的人,平民百姓,又指人格卑鄙或见识短浅的人。本文中的“小人”指后者。这个意思和《师说》中的“众人”意思一致。
D.“过听于张仪”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两句中的“过”字含义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王为臣约车并币                         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B.楚兵大败杜陵                            青,取之
C.夫秦所以重王者,王有齐也        𫐓为轮
D.今地未可得齐先绝                      小学大遗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又担心楚国作梗,因为齐国曾经带过楚国,齐楚关系密切。秦惠王希望张仪考虑如何应对,张仪答应尝试出使楚国。
B.张仪见到楚王,提出楚国如果能与齐国断交,秦王就会下令献上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齐国,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
C.楚国群臣祝贺将得商于之地六百里,陈轸不以为然,认为秦看重楚是因为楚有齐为后援,若先绝齐后索地,一定受骗,齐秦两国都将攻打楚国。
D.张仪返回,秦王随即派入与齐联合,拒不给楚国六百里地,楚王大怒,起兵伐秦,秦齐合力大败楚兵。楚国失败是因为没有听从陈轸而误信张仪。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2)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甘茂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而攻之,难矣。臣闻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为多张仪,而贤先王。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者,挟韩而议,王必听之,是王欺魏,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又一人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

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秦死伤者众,甘茂欲息兵。左成谓甘茂曰:公内攻于樗里疾、公孙衍,而外与韩侈为怨,今公用兵无功,公必穷矣。宜阳拔,则公之功多矣。是樗里疾、公孙衍无事也,秦众尽怨之深矣。樗里疾、公孙衍二人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对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悉起兵,复使甘茂攻之。

甘茂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秦之右将有对曰:公不论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樗里疾挫我于内,而公仲侈穷我于外,是无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有删改)


【注】①三川:韩国一地名 ②樗里疾、公孙衍:秦国大夫,与韩国有密切关系。③公仲侈:韩国相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B.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C.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D.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稽首,是九拜中最隆重的礼节,拱手胸前先拜,后叩头至地,多用于朋友之间。
B.息壤,传说中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也是秦国的地名。文中指后者。
C.尉,古代官职名,一般指武官,掌管军事的叫“军尉”,管刑狱的叫“廷尉”。
D.“是无伐之日已”的“伐”指立功。与《老子》中的“自伐者无功”的“伐”意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帮助秦惠王攻取巴、蜀、河西、上庸等地之后,天下的人都称赞张仪,认为这是张仪的功劳,与先王没关系。
B.宜阳是韩国重镇。甘茂历时五个月未攻下,准备停战;左成分析甘茂面临的形势,并阐明了攻与不攻的利害关系。
C.樗里疾和公孙衍是秦国的亲韩派,甘茂早就料到他们会阻挠攻韩,在甘茂进攻宜阳受挫之时他们果然从中作梗。
D.甘茂攻宜阳,连续三次擂鼓进军,士兵不前进。他在下属军官的提醒下,拿出自己的钱来激励士兵,最终获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
(2)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5.为了坚定秦王对他的信任,甘茂采取了哪些策略?请简要概括。
2022-11-05更新 | 11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也。夫以楚之强与大王之贤,天下莫能也。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故为王至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不从亲,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之早计之大王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大王诚能听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赵、代良马囊驼,必实于外厩。故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

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雠也。横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夫为人臣而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顾其祸。夫外挟强秦之威,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无过此者。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横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有亿兆之数。两者大王何居焉?故弊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命之。”

楚王曰:“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昧,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今主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之早计之/
B.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之早计之/
C.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之早计之/
D.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之早计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霸王之资”中的“资”与“持千金之资币物”(刘向《战国策·荆轲刺秦王》中的“资”含义相同。
B.文中“天下莫能当也”和“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司马迁《史记·鸿门宴》)中的“当”含义不同。
C.文中“大王诚能听臣”中的“诚”和“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诚”含义不同。
D.“社稷”是指土地神和谷神,古时君王都要祭祀土地神、谷神。后来就代指国家,如“民为贵,社稷次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     
A.苏秦告诉楚威王,楚国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秦国的盛衰;楚国强盛了秦国就被削弱,楚国变弱秦国就变强大。
B.苏秦希望楚王及早谋划合纵之事,如果采纳这个建议,就可以让崤山以东各国都来进贡朝拜,奉行楚王诏令。
C.苏秦告诉楚王,主张连横的人是割让自己侍奉的国主的领土讨好秦国,来结交强秦侵略诸侯,最终会招来祸患。
D.楚威王认为,秦国贪婪暴虐如虎狼,山东诸国又迫于秦威,不敢与楚国深入谋划,所以合从联盟必将大祸临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
(2)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
2022-12-29更新 | 27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及孝公死,国人怨商君,至于车裂之。其患流渐,至始皇赤衣塞路,群盗满山,卒以乱亡,削刻无恩之所致也。三代积德而王,齐桓继绝而霸,秦、项严暴而亡,汉王垂仁而帝。故仁恩,谋之也。

……

郦生说汉王曰:“方今燕、赵已复,唯齐未下。今田横据千里之齐,田间据二十万之军于历城,诸田宗强,负海,阻河、济,南近楚,民多变诈,陛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下也。臣请奉明诏说齐王,令称东藩。”于是使郦生说齐王。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王曰:“不知也。”曰:“王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所归,则齐国未可保也。”齐王曰:“天下何归?”曰:“归汉。”王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汉王与项王戮力西面击秦,约先入咸阳者王之。汉王先入咸阳,项王倍约不与,而王汉中。项王迁杀义帝,汉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与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杰贤才,皆乐为其用。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王疾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横以为然,即听郦生,罢历下兵战守之备,与郦生日纵酒,此郦生之谋也。及齐人蒯通说韩信曰:“足下受诏击齐何故止将三军之众不如一坚儒之功。可因齐无备击之。”韩信从之,郦生为田横所害。后信、通亦不得其所,由不仁也。

(节选自刘向《新序·善谋下》)

材料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请事斯语矣。”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足下受诏A击B齐C何故D止E将F三军之众G不如一坚H儒之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中是根本的意思,与《大学之道》“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中的“本”词义相同。
B.陛下,“陛”指帝王宫殿台阶。“陛下”原指台阶下的侍者,后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C.三秦,政治概念,是现在陕西省的陕南、陕北和关中地区等三个区域范围的政权统称。
D.敏,文中指的是聪慧、聪敏,与《论语》“敏于事而慎于言”中的“敏”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序》中提到齐桓公帮助被灭亡之国延续宗祀而称霸,秦朝和项羽因残暴无道而灭亡,汉高祖广施仁德而称帝。
B.《新序》中提到郦生向汉王献策,他认为以汉王的兵力短期也很难把齐国攻下,还不如游说齐成为汉的东方属国。
C.《新序》中提到田横认同汉王的话,于是他听从了郦生的建议,撤除了历城的守备兵,天天和郦生一起纵情饮酒。
D.颜渊问“仁”,孔子认为要做到克己复礼才可达到“仁”的境界,强调要做到“仁”必须要靠自己,不能靠别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始皇赤衣塞路,群盗满山,卒以乱亡。
(2)汉王先入咸阳,项王倍约不与,而王汉中。
5.两则材料都在谈论“仁”,但论述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4-02-28更新 | 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