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牧(803-853)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8 题号:2135386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八月,北方回鹘率兵南侵,边民纷纷逃亡。杜牧时任黄州刺史,闻此而忧之,因写下此诗。②汉武帝在建章宫神明台设金铜仙人舒掌托承露盘以求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以“金河”代指北方地区,“长门”代指皇宫,对应着大雁的行踪。
B.“惊”“散”“哀”三字,以视听结合的方式描绘出雁四处逃散的场景。
C.诗人目睹胡骑都在的现实,联想到大雁来年能否北归的命运,由实入虚。
D.诗人最后对话大雁,以“菰米”和“莓苔”劝慰征雁不妨暂时安居潇湘。
2.李清照《声声慢》中也借“雁”的意象抒发了情感,但与本诗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知识点】 杜牧(803-853) 咏物言志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柳长句       杜牧

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巫娥①庙里低含雨,宋玉②宅前斜带风。

不嫌③榆荚共争翠,深与桃花④相映红。

灞上汉南千万树,几人游宦别离中。

(注)①巫娥,指巫山神女,亦泛指美女。②宋玉,战国楚国人,是楚国继屈原之后的第二大诗人。仕途坎坷,政治上终不得志。③不嫌,一作“莫将”。④与桃花,一作“感杏花”。


本诗的颔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19-03-20更新 | 4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诗人经过古战场赤壁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人物成败而写下的七言绝句,看法独特,观点新颖。
B.诗歌一、二句的描写看似平淡,但正是因为发现“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为后文抒怀作了铺垫。
C.三、四句没有从正面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而从反面落笔:假使东风不予方便,历史形势将会改变。
D.杜牧把周瑜赤壁之战的胜利,完全归功于自然界的东风,这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在历史认知上的局限。
2.有人评价杜牧这首《赤壁》时说:“出语隐约,内涵深广。”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一特点。
2023-12-08更新 | 11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释】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八月,北方回鹘族乌介可汗率兵南侵,引起边民纷纷逃亡。杜牧时任黄州刺史,闻此而忧之,因写下此诗。②金河,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③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的铜像,为一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此亦可代指建章宫。④长门,亦为汉宫名。⑤菰米:一种生长在浅水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与后面的“莓苔”都是雁的食物。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每到秋天,北方的严寒气候不再适合大雁生存,大雁便会飞往温暖的南方。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感怀时事,因以“早雁”为题。
B.“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穿一气,是非常真切凝练的动态描写。
C.长门宫中,灯光黯淡,本就充满悲愁凄冷的气氛,衬托出逃难的早雁孤飞时的悲凉情怀,加上“数声”悲啼,更显出境界之凄凉。
D.颈联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相传雁至衡阳而止,遇春雨回,故有“逐春风”而回的设想,这寄寓着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E.尾联描写潇湘人烟稀少,以此来展现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是告诫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雁此处并非可以安身立命之处。
2.这首诗歌与张养浩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所表达的情感有何相似之处?两首诗歌又分别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2018-09-19更新 | 1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