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 题号:2135776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刘备令关羽镇守荆州。吴将吕蒙拜汉昌太守与关羽分土接境,知羽枭雄有并心,且居上流,其势难久。蒙乃密陈计策曰:今征虏守南郡潘璋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将图之,会羽讨樊,留兵将备南郡。蒙上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病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驱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羽果信之,稍撤兵赴樊。权遂遣蒙在前,伏其精兵于舳舻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服,昼夜兼行,至羽所置江边屯候,尽缚之,是故羽不闻知。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羽使人还,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皆委羽而降,即父子俱获。

(节选自《反经·三国权》)

材料二:

(陆)逊书与羽,极其推崇。羽意大安,稍撤兵以赴樊。权闻之,遂行。先遣蒙在前,蒙至浔阳,尽伏其精兵舳舻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羽不闻知,直抵南郡。傅士仁、糜芳皆降。 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有取民一笠以覆官铠者,其人系蒙乡里,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问。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使还,私相参讯,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吏士无斗心,羽遂成擒。

(节选自《智囊·诡道卷》)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征虏A守南郡B潘璋将C游兵万人D循江上下E应敌所在F蒙为国家G前据H襄阳。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奏章,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疏”意思相同。
B.图,打主意,与《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中的“图”意思不相同。
C.遗,送,与《师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中的“遗”意思不相同。
D.咸,都,与《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中的“咸”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蒙有忧患意识,他深知关羽作战勇武,历来觊觎东吴,其军队驻扎在长江上游,日久必定对东吴不利,于是谋划对其动手。
B.吕蒙治军严明,他严令部众不得冒犯百姓,索取钱物,还下令将城中府库的财宝贴上封条,并不启用,只等孙权来后再作处理。
C.吕蒙将关羽设置在江边的哨兵尽数捕获,并严密封锁消息,关羽对此毫无所知,还在带兵回奔南郡时多次派人向吕蒙询问消息。
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大意失荆州”这一历史事件,关羽因轻信陆逊对他的推崇,而把南郡守军陆续调往樊城是他“大意”的表现之一。
4.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
(2)有取民一笠以覆官铠者,其人系蒙乡里,垂涕斩之。
5.吕蒙在占领南郡、擒获关羽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计策?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钟嵘,字仲伟,颍川长社人。嵘与兄岏、弟屿并好学,有思理。嵘,齐永明中为国子生,明《周易》,卫军王俭领祭酒,颇赏接之。举本州秀才。起家王国侍郎,迁抚军行参军,出为安国令。

永元末,除司徒行参军。天监初,制度虽革,而日不暇给,嵘乃言曰:永元肇乱,坐弄天爵,勋非即戎,官以贿就。挥一金而取九列,寄片札以招六校;骑都塞市,郎将填街。服既缨组,尚为臧获之事;职唯黄散,犹躬胥徒之役。名实淆紊,兹焉莫甚。臣愚谓军官是素族士人,自有清贯,而因斯受爵,一宜削除,以惩侥竞。若吏姓寒人听极其门品不当因军遂滥清级。若侨杂伧楚,应在绥附,正宜严断禄力,绝其妨正,直乞虚号而已。谨竭愚忠,不恤众口。敕付尚书行之。

时居士何胤筑室若邪山,山发洪水,漂拔树石,此室独存。元简命嵘作《瑞室颂》以表之,辞甚典丽。

梁书·钟嵘传》

材料二: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兴,二曰赋,三曰比。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则患在意深,意深则辞踬。若但用赋体,则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或杀气雄边;塞客衣单,霜闺泪尽。又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释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

(钟嵘《诗品》)

1.下列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的答题标号涂黑。
若吏A姓B寒C人D听E极其F门品G不H当I因J军K遂L滥M清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原本指才能秀异之士,及至汉晋南北朝,秀才变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
B.旌,此处指表扬,与《燕歌行》中“旌旆逶迤碣石间”的“旌”含义相同。
C.《梁书》,是一部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D.弘,此处指弘扬、光大,与《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弘”的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嵘上书进言的原因是,天监初年礼制法规虽有改变,但仍然事务繁忙,每天没有空闲时间。
B.钟嵘上表,提出侨居的人任职,应加存问安抚,严格控制他们的俸禄,不能只是授予虚职。
C.钟嵘认为需要斟酌使用赋比兴三种手法,只用比、兴手法容易文辞艰涩,只用赋容易导致芜杂混乱。
D.钟嵘认为种种情况都可以激荡人们的心灵,唯有通过吟咏歌诵才能抒发自己的情怀和思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元肇乱,坐弄天爵,勋非即戎,官以贿就。
(2)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释其情?
5.钟嵘“有思理”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4-03-10更新 | 17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郛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白晩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释:①靧:音huì。②歙:音shè,地名,在中国安徽省。
1.下列选项中的文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
B.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
C.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
D.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西,巴为古国名、郡名,现常用巴山蜀水泛指四川、重庆一带。杜甫流于夔州(今重庆奉节)时,写下了“七律之冠”《登高》。
B.谪,贬职,降职。与“左迁”“黜”“出官”“拜”“擢”等意思相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谪居卧病浔阳城”。
C.颂,古代一种以颂扬为目的的文体,即“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而《诗经》“六义之一的“颂”不同,它是指“宗庙之音”。
D.黄老,“黄”指黄帝学派始祖黄帝,“老”指道家学派始祖老子。“老子”即为《师说》“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中的“老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得名原因奇异,年轻有才。李白因出生时母亲梦见了太白星,故取字“太白”。长大后声名卓著,益州长史苏颋认为他稍加培养,才能可与司马相如比肩。
B.李白游学京师,得到唐朝君臣赏识。李白因朋友吴筠而得入长安,所写诗文得到贺知章赏识,进而得到玄宗的召见,玄宗赏赐他食物,并亲自为他调羹。
C.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为近侍所不容。李白醉酒后让高力士为自己脱靴,高力士便在杨贵妃面前诋毁他,玄宗想给李白官职,却遭到了贵妃的阻止。
D.李白乐于助人,终得回报。郭子仪曾经犯法,李白出手相救。后来李白犯罪当诛,郭子仪解除自己的职务为李白赎罪,宋若思也为报恩将他释放,并委以重任。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5.仔细阅读选文倒数第二段,分析概括“传正嘉叹”的原因(用原文回答)。
2021-11-14更新 | 6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勉,字修仁,东海郯人也。勉幼孤贫,早励清节。年六岁,时属霖雨,家人祈霁,率尔为文,见称耆宿。及长,笃志好学。太尉文宪公王俭时为祭酒,每称勉有宰辅之量。射策举高第,补西阳王国侍郎。高祖践阼,拜尚书左丞。自掌枢宪,多所纠举,时论以为称职。天监二年,迁待中。时王师北伐,候驿填委。勉参掌军书,劬劳夙夜,动经数旬,乃一还宅。每还,群犬惊吠。勉叹曰:吾忧国忘家,乃至于此。若吾亡后,亦是传中一事。六年,迁吏部尚书。勉居选官,客有虞暠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成服其无私。迁左卫将军,领太子中庶子,侍东宫。昭明太子尚幼,敕知宫事。太子礼之甚重,每事询谋。又除尚书仆射。勉以旧恩,越升重位,尽心奉上,知无不为。爰自小选,迄于此职,常参掌衡石[注],甚得士心。禁省中事,未尝漏泄。每有表奏,辄焚稿草。博通经史,多识前载。

勉虽居显位,不营产业,家无蓄积,俸禄分赡亲族之穷乏者。尝为书诫其子崧曰:古人云:‘遗于黄金满籯,不如一经。’详求此言,信非徒语。吾虽不敏,实有本志,庶得遵奉斯义,不敢坠失。今且望汝全吾此志,则无所恨矣。中大通三年,以疾自陈。两宫参问,冠盖结辙;服膳医药,皆资天府。有敕每欲临幸,勉以拜伏有亏,频启停出,诏许之,遂停舆驾。大同元年,卒,时年七十。高祖闻而流涕,即日车驾临殡,乃诏赠特进、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余并如故。皇太子亦举哀朝堂。曰简肃公。

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徐勉少而厉志忘食发愤修身慎言行择交游加运属兴王依光日月故能明经术以绾青紫出闾阎而取卿相及居重任,竭诚事主,动师古始,依则先王,提衡端轨,物无异议,为梁宗臣,盛矣。

(节选自《梁书·徐勉传》)


[注]衡石:选拔、甄别人才的官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徐勉少而厉志忘食/发愤修身慎言/行择交游/加运属兴王/依光日月/故能明经术以绾/青紫出闾阎而取卿相/
B.徐勉少而厉志忘食/发愤修身/慎言行/择交游/加运属兴王/依光日月/故能明经术以绾/青紫出闾阎而取卿相/
C.徐勉少而厉志忘食/发愤修身/慎言行/择交游/加运属兴王/依光日月/故能明经术以绾青紫/出闾阎面取卿相/
D.徐勉少而厉志忘食/发愤修身慎言/行择交游/加运属兴王/依光日月/故能明经术以绾青紫/出闾阎而取卿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耆宿,指年高而素有德望、学识的人。耆,是老的意思,《礼记·曲礼上》记载:“六十曰耆。”
B.射策,汉代考试取士的方式。主考者出题,写在简策上,应试者随意取试题回答,然后主考者确定优劣。
C.天府,既指掌管祖庙的守护及保管的官名,也指朝廷的仓库,文中取的是后者的意义。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褒贬意义的称号。文中的高祖即帝王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岁时,徐勉随手写的文章就受到人们的称赞;长大后,徐勉立志向学,祭酒王俭说他有做宰辅的气量。
B.徐勉为官时,经常参与选拔人才的事务,很得人心;对于宫廷官署中的事,他从来没有对外泄露过。
C.高祖多次授予徐勉重要官职,还令他掌管东宫事务,徐勉生病后,高祖亲自探望,在其死后赐予很多封赏。
D.徐勉虽居于高位,却不置产业,家中没有蓄积,把俸禄分给贫困的亲属,还写信教诲儿子要保持这个传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2)吾虽不敏,实有本志,庶得遵奉斯义,不敢坠失。
5.历史上徐勉的“清自遗产”观一直为人称道,选文中哪一句表现了他这一观点?这句话折射了怎样的价值观?
2021-11-04更新 | 1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