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白居易(772-84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93 题号:21362734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1.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此时,诗人白居易却羁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
B.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
C.第一首诗的后两句,夜深时诗人抱膝灯前想到家里人应该同样还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从侧面来写“思家”。
D.第二首诗第二句中的“芦花”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
2.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表现。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夜闻歌者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1.联系《琵琶行(并序)》一诗,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A.两首诗描写的对象都是处境孤寂凄凉、情感哀愁凄切的歌女,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同情。
B.两诗都用秋江月夜之境来渲染悲凉的气氛,都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C.《琵琶行(并序)》在表现手法上正面描述和侧面烘托相结合,而这首诗基本上采用的是白描手法。
D.《夜闻歌者》以朴素简练的笔墨勾勒了一个楚楚动人的如琵琶女一样完整丰满的少妇形象。
2.这首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女主人公形象?
2021-03-25更新 | 40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早 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觉: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以“晨光”与“开门鼓”点题,交代时间之早,从视听角度写了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咚咚地敲起。
B.颔联,紧扣“早”字,对犬、鸟的刻画生动传神,小狗儿因地湿而爬起摇尾,小鸟飞到窗前不停欢叫,似在向人们报告晴好天气的到来。
C.尾联,照应诗题,近来乡梦撩人愁思,于是诗人借酒浇愁,不料饮酒过量,一夜昏睡暂时忘记了乡愁,用衬托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D.全篇,无论是写自然景物还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态,都笔致轻灵素淡,充满着情趣。节奏流畅、欢快,字里行间,融注着诗人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2.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本诗颈联。
2020-10-10更新 | 6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放旅雁

白居易

九江十年冬大雪,江水生冰树枝折。

百鸟无食东西飞,中有鸿雁声最饥。

雪中啄草冰上宿,翅冷腾空飞动迟。

江童持网捕将去,手携入市生卖之。

我本北人今遣谪,人鸟虽殊同是客。

见此客鸟伤害人,赎汝放汝飞入云。

雁雁汝飞向何处?第一莫飞西北去。

淮西有贼讨未平,百万甲兵久屯聚。

官军贼军相守老,食尽兵穷将及汝。

健儿饥饿射汝吃,拔汝翅翎为箭羽。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叙写了天降大雪,树木凋敝,天寒地冻的自然景象。
B.“雪中”“翅冷”两句,通过细节刻画了旅雁艰难的生存现状。
C.“旅雁”“鸿雁”“雁雁”不同称呼中,隐含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D.规劝旅雁“莫飞西北去”,表现诗人厌恶战争,关心民生疾苦。
2.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下列诗句中描写的“雁”,感情色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小雅·鸿雁》)
B.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范仲淹《渔家傲》)
D.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朱敦儒《卜算子》)
3.白居易的《放旅雁》和《琵琶行》作于同一时期,请比较这两首诗在创作手法上的异同。
2021-11-29更新 | 2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