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5 题号:2138753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释】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曾历黄巢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何事”发问,对遭遇战乱、家境贫困的侄儿寄予厚望,与尾联情深意重的劝诫勉励之语形成了呼应。
B.颔联“干戈地”“礼乐风”形成鲜明对比,既点明书房主人的守礼好学,更显其卓然品格,诗人对此深感慰藉。
C.颈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摇曳的“竹影”与潺潺的“泉声”相互映衬,凸显了环境的清幽雅致,意蕴悠长。
D.此诗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浅近,无一字难解,不事雕琢而耐人寻味,其中蕴含的道理也给读者以深刻启示。
2.诗歌最后一联富有哲理,“寸功”极小,“终身事”极大,暗含了求学要日积月累“寸功”才能从量变到质变的道理。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要如何才能做到积“寸功”达质变。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蓦山溪

辛弃疾

赵昌父赋一丘一壑,格律高古,因效其体。

饭蔬饮水,客莫嘲吾拙。高处看浮云,一丘壑、中间甚乐。功名妙手,壮也不如人,今老矣,尚何堪?堪钓前溪月。

病来止酒,辜负鸬鹚杓。岁晚念平生,待都与、邻翁细说。人间万事,先觉者贤乎?深雪里,一枝开,春事梅先觉。

【注】①1195年,辛弃疾于福建任上被弹劾罢官,本词作于作者退隐田园之后。②一丘一壑:作者退隐之地有小丘和沟壑,是作者退隐之地的代称。③饭蔬饮水:语出《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④鸬鹚杓(sháo):一种酒具。⑤先觉者:赵昌父归乡稍晚于作者,作者戏称自己是“先觉者”。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开头介绍了词人罢官归隐田园后的日常生活,词人希望朋友不要嘲笑自己这样愚拙的生活状况。
B.“病来止酒”两句借景抒情,写出了词人因老来生病时要戒酒而只能辜负酒具,内心充满了无奈之感。
C.“深雪里”三句描写雪中梅花察觉到春天即将到来的信息,与“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有异曲同工之妙。
D.在这首词中,作者似乎把一切都看得闲淡无谓,其实这并不是作者的本意,而是作者对现实政治的失望与悲叹。
2.用典是辛弃疾诗词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上阕是如何通过用典来表达情感的。
2023-08-05更新 | 15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杏花天·嘲牡丹

辛弃疾

牡丹比得谁颜色。似宫中、太真第一。渔阳鼙鼓边风急。人在沈香亭北。

买栽池馆多何益。莫虚把、千金抛掷。若教解语倾人国。一个西施也得。

【注】①本词作于南宋庆元元年或二年(1195 或 1196 年),附词大阁居带湖。②太真:指杨贵妃。③辇鼓:战鼓,词中指安禄山叛乱。④沉香亭:唐宫亭名,唐明皇与杨贵妃曾在此赏牡丹。⑤解语:唐明皇曾称杨贵妃为“解语花”,词中泛指美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以设问为开头,看似突兀,实则既能制造悬念,也能在问答中自然推进词意。
B.“渔阳鼙鼓”一句写安史之乱,可让读者联系南宋时局,体会本词的写作意图。
C.“池馆”与柳永《望海潮》中的“凤池”一样,都用借代巧妙隐含了作者情思。
D.词人善于用典抒怀,如结句就以西施自况,曲折表达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
2.有人评论本词“表面为‘嘲牡丹’,实者讥讽恋花人”,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2023-05-06更新 | 61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雨岩:地名,在江西永丰县西博山中。石浪:雨岩的一块巨石,长三十余丈,篇末“石龙”即指此。②本句化用《离骚》中“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和“纫秋兰以为佩”。③泠泠:指瑟音清越如流水。千古调:高山流水之调。④此句化用了《离骚》中“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⑤湘累:指屈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标题中“月下”交代写作的时间和环境,“醉”写出词人写作时的状态。
B.“宝瑟”两句化用典故,表达了词人满腔热忱无人可诉、无人理解的苦闷心情。
C.“水满”两句描绘眼前景色,运用反问意在突出雨岩石浪水高浪急的特点。
D.词人想要唤起屈原高歌,写出了词人因壮志难酬而对屈原产生惺惺相惜之感。
2.有学者评此词“深得屈原《离骚》精髓”,请结合词作对此作简要评述。
2023-06-20更新 | 1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