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4 题号:2149758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洙,字巨源,广陵人。羁丱能文,未冠擢进士。包拯、欧阳修、吴奎举应制科,进策五十篇,指陈政体,明白剀切。韩琦读之,太息曰:“恸哭流涕,极论天下事,今之贾谊也。”再迁集贤校理、知太常礼院。治平中求言,以洙应诏疏时弊要务十七事后多施行,兼史馆检讨、同知谏院,乞增谏员以广言路。有章奏,辄焚其稿,虽亲子弟不得闻。王安石主新法,多逐谏官御史,洙知不可,而郁郁不能有所言,但力求补外,得知海州。免役法行,常平使者欲加敛缗钱,以取赢为功,洙力争之。方春旱,发运使调民浚漕渠以通盐舸,洙持之不下,三上奏乞止其役。旱蝗为害,致祷于朐山,撤奠,大雨,蝗赴海死。寻干三班院。三班员过万数,功罪籍不明,前后牴牾,吏左右出入,公为欺奸。洙革其甚者八事,定为令。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先是,百官迁叙,用一定之词,洙建言:“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诏自今封赠荫补,每大礼一易,他皆随等撰定。元丰初,兼直学士院。澶州河平,作灵津庙,诏洙为之碑,神宗奖其文。擢翰林学士,才逾月,得疾。时参知政事阙,帝将用之,数遣中使、尚医劳问。入朝期日,洙小愈,在家习肄拜跽,偾不能兴,于是竟卒,年四十九。帝临朝嗟惜,常赙外赐钱五十万。洙博闻强识,明练典故,道古今事甚有条理。出语皆成章,虽对亲狎者,未尝发一鄙语。文词典丽,有西汉之风。士大夫共以丞辅期之,不幸早世,一时悯伤焉。

(节选自《宋史•孙洙传》)

【注】①丱;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②三班院,北宋前期的人事管理机构,负责统计、考核、差遣三班使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B.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C.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D.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息曰”中“太息”,与“长太息以掩涕兮(《离骚》)”含义相同。
B.“凡有章奏”中“凡”,与“凡随武还者九人(《苏武传》)”含义不同。
C.“寻干当三班院”中“当”,与“当死(《苏武传》)”含义不同。
D.“吏左右出入”中“左右”,与“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洙年少登第,深受时人器重。他未冠考中进士,后被包拯等人举荐参加制科考试,进献五十篇策论,陈述政事切中事理,被韩琦誉为“今之贾谊”。
B.孙洙直言进谏,为官革除弊端。担任同知谏院时,他应诏上疏列举时弊和要务,并请求增加谏官数量;主管三班院时,明察官吏欺奸的弊端,革除其甚者。
C.孙洙请求外任,为民阻止苛政。他不满王安石驱逐谏官御史,主动请求补任地方官职;在海州知州任上,常平使者欲多征缗钱以求政绩,他极力争辩。
D.孙洙学博言雅,文风典雅华丽。他熟悉典章旧制,谈论古今之事很有条理,且出口成章,对人不说粗鄙之语;他的文章典雅华丽,有西汉之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发运使调民浚漕渠以通盐舸,洙持之不下,三上奏乞止其役。
(2)时参知政事阙,帝将用之,数遣中使、尚医劳问。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师中字诚之,楚丘人。年十五,上封事言时政。父纬为泾原都监,夏人十余万犯镇戎,纬帅兵出战,而帅司所遣别将郭志高逗留不进,诸将以众寡不敌,不敢复出,纬坐责降。师中诣宰相辩父无罪时吕夷简为相诘问不屈夷简怒以为非布衣所宜言对曰师中所言父事也由是知名。举进士,鄜延庞籍辟知洛川县。民有罪,妨其农时者必遣归,令农隙自诣吏。令当下者榜于民,或召父老谕之。租税皆先期而集。民负官茶直十万缗,追系甚众,师中为脱桎梏,语之曰:公钱无不偿之理,宽与汝期,可乎?皆感泣听命。乃令乡置一匮,籍其名,许日输所负,一钱以上辄投之。书簿而去。比终岁,逋者尽足。庞籍为枢密副使,荐其才。召对,转太子中允、知敷政县,权主管经略司文字。夏人以岁赐缓,移书边曰:愿勿逾岁暮。诏吏报许,师中更牒曰:如故事。枢密院劾为擅改制书,师中曰:所改者郡牒耳,非诏也。朝廷是之,薄其过。熙宁初,拜天章阁待制。西夏人入寇,以师中知秦州。诏赐以《班超传》,师中亦以持重总大体自处。前此多屯重兵于境,寇至则战,婴其锐锋,而内无以遏其入。师中简善守者列塞上,而使善战者中居,令诸城曰:即寇至,坚壁固守;须其去,出战士尾袭之。约束既熟,常以取胜。师中志尚甚高,每进见,多陈天人之际、君臣大节,请以进贤退不肖为宰相考课法。在官不贵威罚,务以信服人,至明而恕。去之日,民拥道遮泣,马不得行。杜衍、范仲淹、富弼皆荐其有王佐才。然好为大言,以故不容于时而屡黜,气未尝少衰。

(节选自《宋史•李师中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师中诣宰相辩父无罪/时吕夷简为相/诘问不屈/夷简怒/以为非布衣所宜言/对曰/师中所言/父事也/
B.师中诣宰相辩/父无罪/时吕夷简为相/诘问不屈夷简/怒/以为非布衣所宜言/对曰/师中所言/父事也/
C.师中诣宰相辩父无罪/时吕夷简为相/诘问不屈夷简/怒/以为非布衣所宜言/对曰/师中所言/父事也/
D.师中诣宰相辩/父无罪/时吕夷简为相/诘问不屈/夷简怒/以为非布衣所宜言/对曰/师中所言/父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事:密封的奏章,也有“封禅”的意思,文中指前者。
B.布衣:指平民百姓,古时平民百姓多穿麻布衣服。
C.桎梏:古代的刑具,类似于现代的手铐脚镣。
D.考课:每年由皇帝亲自对某些官员进行的考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师中十五岁时,就敢于上书论说当时政事。父亲李纬因将领畏敌不前而被责罚贬官,他到宰相那里替父亲辩白。
B.李师中在担任洛川县知县时,对那些犯罪被关押的百姓,如果有妨碍农忙生产的就放他们回家,等到农闲时节再令他们回来服刑。
C.西夏人因为宋朝每年按例赐予的财物送得晚了,便写文书催促,要求年底前送到,而李师中仍然坚持照旧例执行。
D.李师中每次进见皇帝,多陈奏天人之际、君臣大节,要求朝廷任用贤人斥退小人,因此不被时人所容而屡次遭到罢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中曰:“所改者郡牒耳,非诏也。”朝廷是之,薄其过。
(2)在官不贵威罚,务以信服人,至明而恕。
5.在西夏人入侵时,李师中采取了什么策略而常常获胜?请简要概括。
2022-03-24更新 | 6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乙酉,以天神降,诏告在位,作《天圣降临视见记》。癸丑,(宋徽宗)诏:天下应道教仙经不以多寡,许官吏、道俗、士庶缴申所属附,急递投进,及所至,监郡守搜访。九月辛卯朔,诣玉清和阳宫,上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吴天玉皇上帝微号宝册。丙申,令洞天福地修建宫观,塑造圣像。

蔡京等奏甘露降侍郎厅,延福宫所奏竹生紫花黄蕊,秘阁槐枝连理。御笔曰:昨日仙鹤三万馀嘡盘旋云霄之上。京又奏有仙鹤数万嘡蔽空飞鸣。又奏建州竹生花,结成稻米,搬入城市,货所收数十万石。又奏穰县生瑞谷,安化县生芝草,都计五万本。蔡京导主上酷好祥瑞。自古物以罕见为奇,岂有芝草五万本而仙鹤数万嘡,竹生米数十万石以为祥瑞?此等诳诞之语,君臣同为诬罔,岂不贻笑于后世哉?

上在藩潜时,独喜读书学画,工笔札,所好者,古器、山石,异于诸王。及即位,谦恭雅尚,崇宁中,始命官访古图牒宫中。独观书临字,却去华丽之饰,玩味竹石而已。使命伯氏俾朱动密取江、浙花石,其初得小黄杨木三株,以黄帕覆之而进也,上大喜异。每花石至,动数十舟,号成纲矣。勐之纲为最,延福宫、艮岳诸山皆仰之。纲运所过,州县莫敢谁何,殆至劫掠,遂为大患。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材料二:

迹徽宗失国之由,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于是蔡京以猥薄巧佞之资,其骄奢淫佚之志。溺信虚无,崇饰游观,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昔西周新造之邦,召公犹告武王以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责异物贱用物,况宣、政之为宋,承熙、丰、绍圣椓丧之余,而微宗又躬蹈二事之弊乎?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为戒。

(节选自《宋史·本纪二十二·徽宗四》)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自古人君A玩物B而丧志C纵欲而败D度E鲜不亡F者G徽宗H甚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委,“委派”之意,与《庖丁解牛》中“謋然已解,如土委地”的“委”意义不同。
B.粜,“卖出粮食”之意,与“籴”相对,古代有专门的店铺,可进行粮食买卖。
C.崇宁,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D.济,“满足”之意,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意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徽宗信奉道教,下诏遍求道教经书,进献册封道教神君徽号的宝册,后又修建道观,塑造神像。
B.宋徽宗在位期间,多次天降祥瑞,万鹤齐鸣,芝草生出,竹生石米,君臣大喜。
C.宋徽宗未登基时,喜欢读书学画,喜爱古器、山石,擅长写文章,与其他王爷大不同。
D.宋徽宗即位后,官员投其所好,进献大量的花石,运送船只多达几十条船,极奢侈。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等诳诞之语,君臣同为诬罔,岂不贻笑于后世哉?
(2)纲运所过,州县莫敢谁何,殆至劫掠,遂为大患。
5.请结合材料概括宋徽宗失国的原因。
2023-10-31更新 | 33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琼,家世燕人。琼少勇鸷无赖为益事败将磔于市暑雨创溃伺守者稍怠即掣钉而遁事王审琦太宝尹京邑知其材勇召置帐下。太宗尝侍宴禁中,甚醉,及退,太祖送至苑门。时琼与戴兴、王超、李斌、桑赞从,琼左手执靮,右手执镫,太宗乃能乘马。太祖顾琼等壮之,因赐以控鹤官衣带及器帛,且勖令尽心焉。太宗即位,擢御龙直指挥使。从征太原,命押弓弩两班,合围攻城。坐事,出为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会有龙骑亡命卒数十人,因知州臧丙出郊,谋劫其导从以叛。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贼首青脚狼者注弩将射琼,琼引弓一发毙之,遂悉擒送于州。丙上其事。会将北伐,召归。授马步军都军头、领蓟州刺史、楼船战棹都指挥使,部船千艘赴雄州。又城易州。师还,为天武右厢都指挥使、领本州团练使。端拱二年,出为并州马步军都部署,时潘美亦在太原。旧制,节度使领军职者居上,琼以美旧臣,表请居其下,从之。戌兵有以廪食陈腐哗言者,琼知之,一日,出巡诸营,士卒方聚食,因取其饭自啖之,谓众曰:今边鄙无警,尔等坐饱甘丰,宜知幸也。众言遂息。咸平三年,代还,以手创不任持笏,诏执挺入谒,授殿前都指挥使。景德中,车驾北巡。时前军已与敌接战,上欲亲临营垒,或劝南还,琼曰:敌师已老,陛下宜亲往,以督其成。上悦,即日进幸澶渊。明年,以罢兵,料简兵卒诸班直十年者出补军校,年老者退为本班剩员。琼进曰:此非激劝之道,宿卫岂不劳乎?自是八年者皆得叙补焉。卒,年七十二,赠侍中。

(选自《宋史·高琼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琼少勇鸷无赖/为盗/事败/将磔于市/暑雨创溃/伺守者稍怠/即掣钉而遁/事王审琦/太宗尹/京邑知其材勇/召置帐下
B.琼少勇鸷无赖/为盗/事败/将磔于市/暑雨创溃伺守者/稍怠/即掣钉而遁/事王审琦/太宗尹/京邑知其材勇/召置帐下
C.琼少勇鸷无赖/为盗/事败/将磔于市/暑雨创溃/伺守者稍怠/即掣钉而遁/事王审琦/太宗尹京邑/知其材勇/召置帐下
D.琼少勇鸷无赖/为盗/事败/将磔于市/暑雨创溃伺守者/稍怠/即掣钉而遁/事王审琦/太宗尹京邑/知其材勇/召置帐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帐下意指营帐中,也指将帅的部下。“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中的“帐下”指后者。
B.太祖是指开国之主或国家奠基者,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如宋太祖、明太祖。
C.知州是中国古代官名,宋代委派朝臣为州一级地方行政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
D.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本义是站在台阶下的待者,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琼勇猛异常,行动坚决果敢。他曾经在即将被行刑时挣断锁钉逃脱,还曾单骑追捕叛兵,一箭就射死了正准备射杀他的叛贼首领。
B.高琼平息谣言,做事讲究策略。当时守兵中有人因为政府供给的粮食陈腐而谣言惑众,高琼设计取士兵饭自吃,并提醒他们没有战争才是最幸运的事。
C.高琼为人谦恭,职位让于老臣。按照规定,他本来职位应该在潘美之上,但他敬潘美是老臣,特上表请求让自己位居其下。
D.高琼直言敢谏,提出中肯意见。澶州之战时有人劝皇上返回南方而他鼓励皇上御驾亲征,停战后建议降低叙补的标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顾琼等壮之,因赐以控鹤官衣带及器帛,且勖令尽心焉。
(2)琼进曰:“此非激劝之道,宿卫岂不劳乎?”自是八年者皆得叙补焉。
5.从高琼的人生际遇看,当时君臣之间的相处之道是怎样的?请简要说明。
2021-09-01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