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韩愈(768-824)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8 题号:2153585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1.解释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则耻师焉,(     ) (2)官盛则近(     )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相师”相同的一项是(     
A.食埃土,下饮黄泉B.鱼虾而友麋鹿
C.破荆州,江陵D.崖当道者
3.翻译画线句。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小贤同学要做“议论要有针对性”的知识梳理,请结合本选段,帮他完成梳理。

5.北宋柳开在《续师说》中讨论从师之道时说:“古之学者从师以专其道,今之学者自习以苟其禄”“古之志为学也,不期利于道,则不学矣。今之志为学也,不期利于身,则不学矣”,和本选段相比,二者都用了对比论证,但在对比角度上有所不同,请加以分析。
【知识点】 韩愈(768-824) 单篇论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焉,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选自韩愈《师说》)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很多人
B.师焉,不焉                           或:有的人
C.今其智反不能及                       乃:竟然
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不一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古之学者必有            ②吾道也
B.①犹且从师而问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
C.①皆出于此乎               可怪也欤
D.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C.而今安在哉?D.不拘于时
2022-02-17更新 | 12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众人,其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也。巫医乐师百工人,不耻相师。士大夫族,日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               出:超出。
B.今之众人,其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C.于其也,则耻师焉                      身:自己。
D.吾未见其                                明:清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
B.道所存,师之所存也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
C.巫医乐师百工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D.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六艺经传皆通习
3.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
C.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020-12-15更新 | 11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讳辩       韩愈

①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得罪。”愈曰:“然。”

②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 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蓲’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③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注释】①察:查究。②律:指《论语》。③二名不偏讳:指遇到君主尊长的名字是两个字时,只讳其中一个字。④嫌名:指与人姓名字音相近的字。⑤稽:考核,查。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且B.则C.者D.以
2.题为“讳辩”,以第②段为例,具体分析作者是如何“辩”的。
3.评析第③段画线句的思想内容。
2021-07-08更新 | 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