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80 题号:2154219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王珪,太原祁县人也。武德中,为隐太子中允,甚为建成所礼。后以连其阴谋事,流于嶲州。建成诛后,太宗即位,召拜谏议大夫。每推诚尽节,多所献纳。珪尝上封事切谏,太宗谓曰:卿所论皆中朕之失,自古人君莫不欲社稷永安,然而不得者,只为不闻己过,或闻而不能改故也。今朕有所失,卿能直言,朕复闻过能改,何虑社稷之不安乎?太宗又尝谓珪曰:卿若常居谏官,朕必永无过失。顾待益厚。贞观元年,迁黄门侍郎,参预政事,兼太子右庶子。二年,进拜侍中。时房玄龄、魏征、李靖、温彦博、戴胄与珪同知国政,尝侍宴,太宗谓珪曰:卿识鉴精通,尤善谈论自玄龄等咸宜品藻又可自量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每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征。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博。处繁理剧,众务必举,臣不如戴胄。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太宗深然其言,群公亦各以为尽己所怀,谓之确论。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任贤》)

【乙】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节选自曹操《求贤令》)


【注释】①孟公绰:鲁国人,性寡欲,廉洁有德。②盗嫂受金:指陈平。汉高祖的谋臣陈平曾经和嫂子私通,又曾接受贿赂。魏无知了解他是个治国之才,就推荐给了刘邦,后陈平辅佐刘邦建功立业。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要加句读处的字母按顺序填写到答题卡上的横线处。
尤善谈论A自玄龄B等C咸宜D品藻E又可自F量G孰与H诸子贤。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B.知国政,管理国政,知,主管,管理。与文中“知无不为”中的“知”意思不同。
C.孜孜,文中指勤勉努力,毫不懈怠。与成语“孜孜不倦”中的“孜孜”意思不同。
D.被,同“披”,指穿着。与《琵琶行》中“妆成每被秋娘妒”中的“被”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君王不能够让国家安定,是因为有的君王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有的知道自己的过失但没有改正。
B.唐太宗厚待并重用王珪的原因是他为人尽职尽责,有过人的知人识人的才能,并且能忠言直谏,激浊扬清。
C.王珪认为自己在有条理地处理纷繁复杂的事务,且向君王举例说明的能力上比不上戴胄,但也有一己之长。
D.曹操举“孟公绰能胜任赵、魏氏的家臣,但不能胜任滕、薛两国的大夫”的例子是想阐明任用贤才的标准。
4.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深然其言,群公亦各以为尽己所怀,谓之确论。
(2)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5.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曹操关于求贤用贤的观点。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虾蟆,会州人。世为保甲射生手,与兄禄大俱以善射应募。兴定初,禄大以功迁遥授同知平凉府事、兼会州刺史,进官一阶,赐姓颜盏。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又射一人,矢贯两手于树,敌大骇。城破,禄大、虾蟆俱被禽。夏人怜其技,囚之,兄弟皆誓死不屈。朝廷闻之,议加优奖,而未知存没,乃特迁禄大子伴牛官一,授巡尉职,以旌其忠。其后兄弟谋奔会,自拔其须,事觉,禄大竟为所杀,虾蟆独拔归。上思禄大之忠,命复迁伴牛官一阶,遥授会州军事判官,虾蟆遥授巩州铃辖。会言者乞奖用禄大弟,遂迁虾蟆官两阶,授同知兰州军州事。是年冬,虾蟆与巩州元帅田瑞攻取会州。虾蟆率骑五百皆被赭衲,蔽州之南山而下,夏人猝望之以为神。城上有举手于悬风版者,虾蟆射之,手与版俱贯。凡射 死数百人。夏人震恐,乃出降。盖会州为夏人所据近四年,至是复焉。甲午春,金国已亡,西州无不归顺者,独虾蟆坚守孤城。丙申岁冬十月,大兵并力攻之。虾蟆度不能支,集州中所有金银铜铁,杂铸为炮以击攻者,杀牛马以食战士,又自焚卢舍积聚,曰:“无至资兵。”日与血战,而大兵亦 不能卒拔。及军士死伤者众,乃命积薪于州廨,呼集家人及城中将校妻女,闭诸一室,将自焚之。 虾蟆之妾欲有所诉,立斩以徇。火既炽,率将士于火前持满以待。城破,兵填委以入,廛战既久,士卒有弓尽矢绝者,挺身入火中。虾蟆独上大草积,以门扉自蔽,发二三百矢无不中者,矢尽,投弓剑于火自焚。城中无一人肯降者。虾蟆死时年四十五。土人为立祠。

(节选自《金史郭虾蟆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B.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C.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D.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兴定”,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还有王公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B.“阶”,官员的品级,是区分官员地位高低的等级。北魏、唐、宋都有分品分阶。
C.“遥授”,官员在遥远的地方被朝廷授予官职,其获授官职后再前往就任。
D.“祠”,为纪念伟人名士或者祖先而修建的供舍,也有活人为自己修建的“生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虾蟆忠于国家。他被金人俘获囚禁,誓死不屈,最终逃出;国家灭亡,西州皆归顺,独他坚守空城。
B.郭虾蟆很有谋略。他拔掉胡须,改头换面,逃归朝廷;攻打会州时,他和部下采用奇策,攻敌不备。
C.郭虾蟆擅长射术。他攻取会州时总共射死几百人,城上有士兵在悬风版后举手的,手、版都被他射穿。
D.郭虾蟆作战英勇。蒙古兵破城后,他站在大草堆上,用门板做掩护,射杀敌人直到箭尽,投火自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射一人,矢贯两手于树,敌大骇。城破,禄大、虾蟆俱被禽。
(2)虾蟆率骑五百皆被赭衲,蔽州之南山而下,夏人猝望之以为神。
2019-07-31更新 | 16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特,巴西宕渠人,其先廪君之苗裔也。秦并天下,以为黔中郡。及魏武克汉中,特祖武将五百余家归之,魏武拜为将军,北土复号之为巴氏。特少仕州郡,见异当时。元康中,特随流人如将入于蜀,至剑阁,箕踞太息,顾眄险阻曰:“刘禅有如此之地而面缚于人,岂非庸才邪?”同移者咸叹异之。

水雨将降,年谷未登,流人无以为行资,遂相与诣特。特乃结大营于绵竹,以处流人。时益州刺史罗尚贪残,为百姓患,而特与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振贷,礼贤拔滞,军政肃然。百姓为之谣曰:“李特尚可,罗尚杀我。”尚频为特所败,乃阻长围,水作营,自都安至犍为七百里,与特相距。

太安元年,特自称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诸军事,改年建初,赦其境内。于是进攻张征。征依高据险,与特相持连日。时特与荡分为二营,征候特营空虚,遭步兵循山攻之,特逆战不利,山险窘逼,众不知所为。罗准、任道皆劝引退,特量荡必来,故不许。征众至稍多,山道至狭,唯可一二人行,荡军不得前,谓其司马王辛曰:“父在深寇之中,是我死日也。”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特议欲释征还涪,荡与王辛进曰:“征军连战,士卒伤残;智勇俱竭,宜因其弊遂擒之。若舍而宽之,征养病收亡,余众更合,图之未易也。”特从之,复进攻征,征溃围走。生擒征子存,以征丧还之。

二年,建平太守孙阜已次德阳、特遣荡距阜。罗尚遣大众奄袭特营,连战二日,众少不敌,特军大败,收合余卒,引趣新繁。尚军引还,特复追之,转战三十余里,尚出大军逆战,特军败绩,斩特及李辅、李远,传首洛阳。在位二年。

(节选自《晋书·李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
B.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
C.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
D.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剑阁,位于四川省北部,是蜀地的门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B.“流人无以为行资”与“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两句中的“无以”含义相同。
C.“特乃结大营于绵竹”与“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十二章》)两句的句式不同。
D.“缘水作营”与“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两句中的“缘”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特见识非凡,异于常人。他年轻时在州郡为官,当时的人都称其与众不同,后经过剑阁时,同行的人更为他的非凡见识而感叹。
B.李特赈济施舍,关心百姓。将到雨水季节,谷物还未成熟的时候,流民无法筹集路费,就相互结伴到李特那里去,李特安置了他们。
C.李特沉毅果决,颇有见识。先前与罗尚对阵多次击败对方;与张征相持数日凶险异常,部下劝其退位,李特不答应,后果然打败张征的军队。
D.李特治军严整,但寡不敌众。其部队受到百姓的拥护,他自领益州牧第二年,罗尚率大军来袭,并击败李特的军队,最终李特兵败被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魏武克汉中,特祖武将五百余家归之,魏武拜为将军,北土复号之为巴氏。
(2)若舍而宽之,征养病收亡,余众更合,图之未易也。
5.百姓为之谣曰:“李特尚可,罗尚杀我。”罗尚和李特采用的治民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2-11-15更新 | 18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瞿人也毗随兄评从袁绍及袁尚攻兄谭于平原谭使毗诣太祖求和时太祖将征荆州次于西平毗见太祖致谭意太祖谓毗曰:“谭可信?尚必可克不?”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袁氏本兄弟相伐,加以早蝗,饥馑并臻,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亡尚之时也。方今二袁不务远略而内相图,可谓乱矣。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焉。”太祖曰:“善。”乃许谭平。明年攻邺,克之。表贼为议郎。文帝践阼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之河南。时连煌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与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见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也?”毗曰:“诚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共议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侧之谋议之官,安得不与臣议邪!”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帝送徙其半。黄初五年,文帝欲大兴军征吴,毗谏曰:“先帝屡起锐师,临江而旋。今天下新定,宜息民力,修范蠡之养民,法管仲之宽政。”帝曰:“如卿意,更当以虏遗子孙邪?”帝竟伐吴,至江而还。明帝即位,进封颖乡侯,邑三百户。帝方修殿舍,百姓劳役,毗上疏曰:“窃闻诸葛亮讲武治兵,而孙权市马辽东,量其意指,似欲相左右。备豫不虞,古之善政,而今者官室大兴。唯陛下为社稷计。”帝乃止。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渭南。大将军司马宣王数请与亮战,明帝恐不能禁,乃以毗为大将军军师,使持节。宣王数数欲进攻,毗禁不听。六军皆肃,莫敢犯违。亮卒,复还为卫尉。薨,谥曰肃侯。

(节选自《三国志·辛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瞿人也/毗随兄评从/袁绍及袁尚攻兄谭/于半原谭使毗诣太祖/求和时太祖将征荆州/次于西平/毗见太祖致谭意/
B.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瞿人也/毗随兄评从/袁绍及袁尚攻兄谭于平原/谭使毗诣太祖求和/时太祖将征荆州/次于两平/毗见太祖致谭意/
C.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瞿人也/毗随兄评从袁绍/及袁尚攻兄谭于平原/谭使毗诣太礼求和/时太祖将征荆州/次于西半/毗见太祖致谭意/
D.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瞿人也/毗随兄评从衰绍/及袁尚攻兄谭/于平原谭使毗诣太祖/求和时太祖将征荆州/次于西平/毗见太祖致谭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饥馑,指灾荒,荒年。五谷不熟,收成不好叫饥;蔬菜、野菜吃不上:叫馑。
B.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践阼指登基。
C.邑三百户,指可以把封邑内百户人家的人口作为自己的奴隶役使。
D.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毗善于分析形势,力劝太祖北上。太祖本欲先南下取荆州,辛毗分析袁氏兄弟相残,正是平定北方的大好时机。太祖采纳了他的建议,第二年攻克袁氏老巢邺城。
B.辛毗主张休养生息,反对妄兴征伐。文帝想攻打吴国,辛毗认为先帝多次南征,都被长江天险所阻,如今天下初定,应该宽政养民。文帝没有听取最终挥师渡过长江攻打吴国。
C.辛毗能够恪尽职守,敢于抗颜直谏。文帝大规模移民政策遭到了朝臣反对,盛怒之下,没人再敢进言。只有辛毗不惧危险据理力争。最终促使文帝修改了原先的计划。
D.辛毗治军非常严格,严戒与蜀军交战。诸葛亮统军北伐与魏军对峙。司马宜王多次请求出战,都被辛毗严词拒绝。全军上下都听从调度,没人敢违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侧之谋议之官,安得不与臣议邪!
(2)今天下新定,宜息民力,修范蠡之养民,法管仲之宽政。
2020-02-18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