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3 题号:2154319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管子曰:“仓廪实而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之矣。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击;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注】①管子,指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

(节选自《汉书·食货志·论积贮疏(贾谊)》)

1.下列对文本一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其畜积足恃                 :通“蓄”
B.大命将泛,莫之     振:通“拯”
C.有勇力者聚徒而     衡:通“横”
D.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罢:通“疲”
2.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这三处是(       
汉之A为汉B几四十C年矣D公私E之积F犹可G哀痛
3.下列对文本一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指懂得、知道,与《师说》的“人非生而知之者”的“知”词义相同。
B.即,指如果,“当与秦相较”的“当”指倘若,如果,二者都表假设。
C.相乘,文中指交互侵袭,与现在数学里的“相乘”含意不同。
D.不足,文中指缺点,与成语“不足为训”的“不足”含意一致。
4.下列对文本一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贼,与《伶官传序》中的“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的“贼”都是指盗贼。
B.被,指遭遇,与《屈原列传》的“被发行吟泽畔”的“被”含意不同。
C.有时,文中指有时间限制,与《巫峡》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中的“有时”的含意不同。
D.饥穰,指饥荒,“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出入”表示进来,两者用法相同。
5.下列对文本一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始,作者就旗帜鲜明地指出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一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的经典论断。
B.《论积贮疏》是贾谊针对西汉初年的严重的经济危机,提出的要注意积贮的重要论文,文章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加强积贮对国计民生的重大意义。
C.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引古证今,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正反对照,并以确凿的论据、严密的逻辑,层层深入,把道理说得清楚透彻,有条不紊,令人信服。
D.贾谊在文章中毫不隐讳地书写了当时人民备受饥寒的困苦生活,对统治阶级骄奢淫逸、挥霍无度提出严厉的批判,言辞犀利激切。
6.把文本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2)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
7.本文写了汉初种种让人心惊的社会乱象,明确了积贮贵粟的必要性,作者认为积贮贵粟有什么作用?

材料二: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亡逃者得轻资也。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chèn)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节选自《汉书·晁错传·论贵栗疏》)

8.下列对文本二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地人民之众不汤、禹   不避:不躲避
B.盗贼有所                       劝:鼓励
C.上下相反,好恶          乖:违背
D.今募天下入粟县官             县官:政府、朝廷
9.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这三处是(       
民者A在上B所以C牧之D趋利E如水F走下G四方H亡择也。
10.下列对材料二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捐,指被抛弃,“戍卒叫,函谷举”的“举”表示被攻占,两者用法相同。
B.长,指养育,与《谏太宗十思疏》“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的“长”词义不同。
C.余力,指剩余的力量,多余的精力,词义与“不遗余力”的“余力”相同。
D.人情,文中指人与人的情分。与《报任安书》中的“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的“人情”词义相同。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指在早上,“朝歌夜弦,为秦宫人”的“朝”,两者意义和用法相同。
B.再,指再次,与《六国论》“后秦击赵者再”的“再”意思相同。
C.文采,指艳丽而错杂的色彩,文中形容华丽,与“文采斐然”的“文采”意义不同。
D.交通,指交往,结交,与“叶叶相交通”的“交通”意义不一样。
12.下列对文本二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二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论述了重农贵粟对于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安定生活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
B.文本二作者提出“贵粟”是让人民重视农业的根本途径,“贵粟”途径包括富人纳粮封爵、减轻贫民赋税等。
C.文本二认为蓄积多,则民心稳,统治稳固;而要增加蓄积,必须想办法使农民尽心于农业生产。
D.文本二的观点对于扭转“谷贱伤农”的状况是有好处的,对现代社会解决“三农”(指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
(2)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14.文本二作者在说明问题时善于运用对比手法阐述观点,文本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对比?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鲸字应雷,慈溪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擢御史,出视仓场。奸人马汉怙定国公势,贷子钱①漕卒。偿不时,则没入其粮,为怨家所诉。汉持定国书至,鲸立论杀。四十一年,畿辅、山东西、河南北大稔。鲸请州县赃罚银毋输京师,尽易粟备振,且发内府新钱为籴本。帝悉报可。明年出按河南。伊王典模怙恶,久结严嵩父子,内外应援,所请奏立下,爪牙率矿盗。鲸欲除之,与参政耿随卿计。时嵩已败,鲸乃奏记徐阶,说诸大珰②绝其援,又尽捕王侦事飞骑。托言防寇,檄知府兵分屯要害地。乃会巡抚胡尧臣劾典楧十大罪。王护卫及诸亡命几万人,不敢发。帝震怒,废王为庶人,锢之高堵,没其赀。两河人鼓舞相庆。景王之国,越界夺民产为庄田,鲸执治其爪牙。魏国公侵民产,假钦赐名树碑为界。鲸仆其碑,戍其人。锦衣帅受诸侠少金,暑名校尉籍中,为民害。鲸请校尉缺从兵部补,王府进奉遣属吏。诏皆如鲸议。改督畿辅学政。大兴知县高世儒奉诏核逃役,都督朱希孝以勾军劾之。鲸劾希孝乱法,言:世儒等按籍召行户非勾禁军此乃禁军子弟家人倚城社冒禁卫名致吏不敢问富人得抗诏而贫者为沟中瘠世儒无罪罪在锦衣。帝怒,责鲸诋诬勋臣,贬安仁典史。都御史海瑞荐鲸异才,不报。鲸按河南时,黜新郑知县,其人高拱所庇也。在湖广,王篆欲食其父乡贤,执不许。至是,拱掌吏部,篆为考功,遂以不谨落鲸职。万历中,给事中邹元标、御史饶位交章荐之,报寝。仅以湖广副宣致仕。中外论荐十余疏,不果用。

(选自《明史·颜鲸传》,有删改)


[注]①子钱:贷给他人取息之钱,犹高利贷。②珰:宦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儒等按籍召行户/非勾禁军/此乃禁军子弟家人倚城社/冒禁卫名/致吏不敢问/富人得抗诏/而贫者为沟中瘠/世儒无罪/罪在锦衣
B.世儒等按籍召行户/非勾禁军/此乃禁军子弟家人倚城社/冒禁卫名/致吏不敢问富人/得抗诏/而贫者为沟中瘠/世儒无罪/罪在锦衣
C.世儒等按籍召行户/非勾禁军此/乃禁军子弟家人倚城社/冒禁卫名/致吏不敢问富人/得抗诏/而贫者为沟中瘠/世儒无罪/罪在锦衣
D.世儒等按籍召行户/非勾禁军此/乃禁军子弟家人倚城社/冒禁卫名/致吏不敢问/富人得抗诏/而贫者为沟中瘠/世儒无罪/罪在锦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官名,负责监察朝廷官吏。《答司马谏议书)中的谏议也是官名,司马光曾做过谏议大夫。
B.畿辅,京城附近地区。畿,指王都所在处的千里地面。辅,指京城附近的地方。
C.万历,明神宗庙号。庙号是古代皇帝纪年的名称,如嘉祐是北宋时期宋仁宗使用过的庙号。
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鲸为官疾恶如仇,处置坏人。马汉向人放高利贷,如果不按时偿还就收别人的粮食,被人控诉,颜鲸不顾马汉有定国公的背景,斩杀了马汉。
B.颜鲸不惧权贵,敢于斗争。伊王勾结权贵,爪牙为非作歹,颜鲸扳倒了伊王;景王侵占民田,颜鲸抓其爪牙;颜鲸上奏设法阻止锦衣统帅受贿。
C.颜鲸直言进谏,触怒皇帝。高世儒奉命查逃亡的役夫,被朱希孝弹劾,颜鲸据理为高世儒辩护,没想到触怒了皇帝,被皇帝指责,并被贬为安仁典史。
D.颜鲸为官正直,官场失意。颜鲸巡视河南时,罢免了受高拱庇护的新郑知县,坚决不答应王篆提出的无理之事,遭到报复,最终退休,黯然离开官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鲸请州县赃罚银毋输京师,尽易粟备振,且发内府新钱为籴本。
(2)魏国公侵民产,假钦赐名树碑为界。鲸仆其碑,戍其人。
5.颜鲸和耿随卿在弹劾伊王朱典楧之前,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简要概括。
2021-07-02更新 | 10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说,字道济,永昌中,武后贤良方正,诏吏部尚书李景谌糊名较覆,说所对第一,授太子校书郎,迁左补阙。张易之诬陷魏元忠,援说为助。说廷对“元忠无不顺言”,忤后旨,流钦州。中宗立,召为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兵部二侍郎,以母丧免。既期,诏起为黄门侍郎,固请终制。时礼俗衰薄,士以夺服为荣,而说独以礼终,天下高之。除丧,复为兵部,兼修文馆学士。睿宗即位,擢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谯王重福死,东都支党数百人,狱久不决,诏说往按,一昔而罪人得,乃诛张灵均、郑愔,余诖误悉原。玄宗为太子,说与褚无量侍读,尤见亲礼。逾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素与姚元崇不平,罢为相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说雅与苏瑰善,时瑰子颋为宰相,因作《五君咏》献颋。其一纪瑰也,候瑰忌日致之。颋览诗呜咽,未几,见帝陈说忠謇有勋,不宜弃外,遂迁荆州长史。俄以右羽林将军检校幽州都督,入朝以戎服见。帝大喜,授检校并州长史,兼天兵军大使,修国史,敕赍稿即军中论撰。朔方军大使王睃诛河曲降虏阿布思也,九姓同罗、拔野固等皆疑惧。说持节从轻骑二十,直诣其部,宿帐下,召见酋豪慰安之。由是九姓遂安。时降胡康愿子反自为可汗掠牧马西涉河出塞说进讨至木槃山禽之俘获三千以功赐实封三百户。说倡封禅议,受诏与诸儒草仪,多所裁正。东封还,为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诏说撰《封禅坛颂》,刻之泰山,以夸成功。十八年卒,年六十四,赠太师,谥曰文贞。

(节选自《新唐书·张说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降胡康愿子反/自为可汗/掠牧马西涉/河出塞/说进讨至木槃山/禽之/俘获三千/以功赐实封三百户
B.时降胡康愿子反/自为可汗/掠牧马/西涉河出塞/说进讨/至木槃山禽之/俘获三千/以功赐实封三百户
C.时降胡康愿子反/自为可汗/掠牧马西涉/河出塞/说进讨/至木槃山禽之/俘获三千/以功赐实/封三百户
D.时降胡康愿子反/自为可汗/掠牧马/西涉河出塞/说进讨至木槃山/禽之/俘获三千/以功赐实/封三百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策,汉代以后取士将问题写在简策上让应试者对答,其内容主要是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政治大事。如《史记》中“太常令所征儒士各对策”。
B.廷对,文中指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后汉书》中“(邳)彤廷对曰:‘议者之言皆非也。’”也指廷试。
C.夺服,按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如果官员守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就称为“夺服”。
D.封禅,是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封禅只在泰山举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说性情耿介,刚正不阿。张易之诬陷魏元忠,想要张说作伪证,张说仗义执言,为魏元忠辩护,因此违背武后旨意,被流放钦州。
B.张说明辨是非,手段凌厉。谯王李重福党羽众多,案件久未判决,张说受命审讯此案,很快就审理清楚,诛杀重犯,释放无辜之人。
C.张说极具文才,深受重用。他任右羽林将军检校幽州都督时,皇帝允许他带着书稿在军中修撰;他还受命作《封禅坛颂》。
D.张说智计超群,勇敢果断。在九姓同罗、拔野固等部落人心不稳之际,张说手持符节,只带二十轻骑,前去安抚慰勉,使九姓稳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狱久不决,诏说往按,一昔而罪人得。
②说雅与苏瑰善,时瑰子颋为宰相,因作《五君咏》献颋。
2023-02-12更新 | 3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槐,宇庭植,濠州定远人。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槐貌甚伟,广颡而丰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

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者,郡捕系之狱,槐察其枉,以白守,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槐曰:“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以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不听。顷之,守以忧去,槐摄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狱。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至州,会全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嘉熙元年,出知常州。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偿,不为乱也。”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三年,知江州。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至者如归焉。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曰:“吾莅州,而吏犹为盗不自悔,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槐因除民患害,禆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军中肃然。帝日乡用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槐每奏,帝辄称善。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

(《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李全:南宋叛臣。②乡用:重用。③洊(jiàn):再度。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槐严                              :对待。
B.吾属将之偿                    :谴责。
C.斩以                           :示众。
D.妇人出                           :挥手使……离去。
2.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B.请以战喻
C.不然,籍何以至此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槐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和周瑜。他父亲很生气,以为董槐喜欢说大话,不过是个狂妄的书生罢了。
B.李桷因有人诬陷谋反而被郡里抓捕入狱,董槐看出是桩冤案,据理力争,上书为他翻案,终于使他获释。
C.嘉熙元年,常德发生兵乱,纵火喧闹,董槐骑马跟在几个人后面赶到火场,问清士兵作乱原因后,斩杀了侵占年度军饷的将军马彦直,平息了骚乱。
D.淳祐二年,董槐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检查税收时,发现小吏侵吞现象严重,于是下达告谕要严惩,小吏们震惊恐惧,愿意悔过自新。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2)土工荐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3)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2019-12-13更新 | 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