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北朝 > 范晔(398-445)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8 题号:2157121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明帝以后,乎延平,委用渐大,而其员稍增。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黄门二十人,改以金珰右貂,兼领卿署之职。邓后以女主临政,而万机远,朝臣国议,无由参断帷幄,称制下令不出房闱之间不得不委用刑人寄之国命。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庭永巷之职,闺牖房闱之任也。

其后孙程定立顺之功,曹腾参建桓之策,续以五侯合谋,梁冀受钺,迹因公正,恩固主心。 故中外服从,上下屏气;或称伊、霍之勋,无谢于往载;或谓良、平之画,复兴于当今。 虽时有忠公,而竟见排斥;举动回山海,呼吸变霜露;阿旨曲求,则光宠三族;真情忤意,则参夷五宗。汉之纲纪大乱矣!

(选自范晔《后汉书·宦者传论》,有删改)

材料二: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 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猝而去之可也。宦者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

(选自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序》,有删改)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称制A下B令C不出D房闱E之间F不得不委用G刑人H寄之I国命。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迄,在文中为“到”“至”的意思,与“迄今为止”“迄未成功”中的“迄”意思相同。
B.殷,在文中为“众多”的意思,与“殷切”“殷实”“殷红”中的“殷”意思不同。
C.所以,在文中是“……的原因”之意,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意思不同。
D.之,在文中有取消独立性的作用,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的“之”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列举了邓太后的史实,可知女主临政,让朝臣不便到帷幄议事,为宦官干政提供了可能性。
B.材料一并未否认某些宦官的正面贡献,比如孙程、曹腾等宦官也曾建功,但还是深刻认识到宦官干政的严重问题。
C.材料二认为君主意识到自己深陷宦官控制而不可自拔时,再想让疏远的大臣如身边的宦官一样和自己亲近已不可能。
D.材料二认为,宦官之患甚至胜过女色之患,因为如果君主醒悟,还可以撵走为患的女子,而为患的宦官却不易除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时有忠公,而竟见排斥;举动回山海,呼吸变霜露。
(2)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痛陈宦官之祸,但祸患的内容却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后到京师,受业太学。时诸生长沙陈平子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谓其妻曰:“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吾殁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乃裂素为书,以巨卿。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乃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未至四五里,乃委素书于框上,哭别而去。其兄弟闻之,求不复见。长沙上计掾史到京师,上书表式行状,三府并辟,不应。举州茂才,四迁荆州刺史。友人南阳孔嵩,家贫亲老,乃变名姓,佣为新野县阿里街卒。式行部到新野,而县选嵩为导骑迎式。式见而识之,呼嵩,把臂谓曰:“子非孔仲山邪?”对之叹息,语及平生。曰:“吾蒙国恩,致位牧伯,而子怀道隐身,处于卒伍,不亦惜乎!”嵩曰:“侯嬴长守于贱业,晨门肆志于抱关。子欲居九夷,不患其陋。贫者士之宜,岂为鄙哉!”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嵩在阿里,正身厉行,街中子弟,皆服其训化。遂辟公府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于是送马谢之。嵩官至南海太守。式后迁庐江太守,有威名,卒于官。

(选自《后汉书·范式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
B.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
C.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
D.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寻,“其兄弟闻之,寻求不复见”与《归去来兮辞》“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中的“寻”意思一样。
B.适,“时式出行适还”与《逍遥游》“彼且奚适也”中的“适”意思一样。
C.遗,“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与《苏武传》“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中的“遗”意思一样。
D.之,波浪线中的“之”与《逍遥游》“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中的“之”意思一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式信守承诺,按时拜访老友。范式在太学求学时跟张劭关系很好,分别时,范式约定两年后要去拜见张劭家人,到约定的那天,范式果然前往。
B.范式接受重托,不负同窗之谊。范式与陈平子虽同窗却从未见过面,平子生病快死的时候将身后事情托付给范式,范式将平子视作死友,照料平子的妻儿。
C.范式不求回报,拒绝仕途之路。范式将平子的灵柩护丧完成后就哭着离去,后来有官吏到京师上书称述范式的事迹,范式受到三府征召,但他都没应召。
D.范式偶遇故友,为他深感惋惜。范式与孔嵩本是好友,范式巡视本州到新野,孔嵩主动担任向导骑马去迎接范式,范式一见便认出了孔嵩,为他的处境感到惋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2)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
2023-08-24更新 | 3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恂初为郡功曹,太守耿况甚重之。王莽败,更始立,使使者徇郡国,曰先降者复爵位。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况至,恂进取印绶带况。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诏之,况受而归。及王郎起,遣将徇上谷,急发况兵。恂与门下掾闵业共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况曰:邯郸方盛,力不能独拒,如何?恂对曰: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况然之,乃遣恂到渔阳,结谋彭宠。恂还,至昌平,袭击邯郸使者,杀之,夺其军,遂与况子弇等俱南及光武于广阿。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鲔等盛兵据洛阳,又并州未定,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朱鲔闻光武北而河内孤,使讨难将军苏茂、副将贾疆将兵三万余人,度巩河攻温。檄书至,恂即勒军驰出,并移告属县,发兵会于温下。旦日合战,而偏将军冯异遣救及诸县兵适至,士马四集,幡旗蔽野。恂乃令士卒乘城鼓噪,大呼言曰:刘公兵到!苏茂军闻之,阵动,恂因奔击,大破之,追至洛阳,遂斩贾疆。自是洛阳震恐,城门昼闭。恂归颍川。建武三年,遣使者即拜为汝南太守,又使骠骑将军杜茂将兵助恂讨盗贼。盗贼清静,郡中无事。恂素好学,乃修乡校,教生徒,聘能为《左氏春秋》者,亲受学焉。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曰威侯。

(选自《后汉书·寇恂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
B.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
C.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
D.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国,诸侯王的封地,西汉时经过朝廷“削藩”“割地”后逐步变小。
B.谥,指封建时代在帝王、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按其生前行迹而给予的一种称号,以寓褒奖。
C.檄书,古代官方用以声讨、晓谕、征召的文书的通称。
D.大司马,古代官名。汉武帝时废太尉设大司马,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恂巧用计策,大败敌军。在温县会战时,寇恂在援军到来之时,命令士兵爬上城墙大喊“刘公兵到”,扰乱了敌军军心,并乘机指挥部队出击,大败敌军。
B.寇恂才华出众,受到重用。光武帝南下平定河内后为太守的人选感到为难,邓禹说寇恂文武兼备,是不二人选,于是光武帝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
C.寇恂胁迫使者,取回印绶。更始帝的使者收取了耿况的印绶,不打算还给耿况,寇恂喝令使者召见耿况,耿况到来后,寇恂上前取印绶佩带到耿况身上。
D.寇恂仗义疏财,受到称赞。寇恂将得到的俸禄送给朋友、熟人以及跟随他的人,当时的人称他是道德高尚的人,认为他有宰相的才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旦日合战,而偏将军冯异遣救及诸县兵适至,士马四集,幡旗蔽野。
5.王郎起兵后,面对耿况对王郎势力的过分担忧,寇恂提出无须过虑的理由有哪些?
2021-03-24更新 | 5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建武二十七年,孝廉,补淮阳国医工长,随王国。光武召见,甚异之。

二十九年,从王朝京师,随官属得会见,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明日,复特召入,与语至夕。帝戏谓伦曰:“闻卿为吏蒡【1】妇公,不过从兄饭,宁有之邪?”伦对曰:“臣三娶妻皆无父。少遭饥乱,实不敢妄过人食。”帝大笑。伦出,有诏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虽为二千石。躬自斩刍养马,妻执炊爨。受俸裁留一月粮,余皆贱贸与民之贫羸者。会稽俗多淫祀,好卜筮。民常以牛祭神,百姓财产之困匮,其自食牛肉而不以荐祠【2】者,发病且死先为牛鸣,前后郡将莫敢禁。伦到官,移书属县,晓告百姓。其巫祝有依托鬼神诈怖愚民,皆案论之。有妄屠牛者,吏辄行罚。民初颇恐惧,或祝诅妄言,伦案之愈急,后逐.断绝,百姓以安。

永平五年,坐法征。老小攀车叩马,啼呼相随,日裁行数里,不得前。伦伪止亭舍,乘船去。众知,复追之。及廷尉,吏民上书守阙者千余人……会帝幸廷尉录囚徒,得免归田里。身自耕种,不交通人物。

数岁,拜为宕渠令,显拔乡佐玄贺,贺后为九江、沛二郡守,以清洁称,所在化行,终于大司农。伦在职四年,迁蜀郡太守。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资多至千万,皆鲜车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瞻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于是争赇抑绝,文职修理。伦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

(取材于《后汉书·第五伦传》)


注释:【1】蒡:同“搒”,苔打。【2】荐祠:进献庙堂。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          举:被推举
B.乘船去       阴:暗中
C.及廷尉       诣:拜访
D.皆鲜车   怒:健壮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随王                  则莫继者
B.百姓财产之困匮     臣以神遇而不目视
C.伦伪止亭舍            平明,汉军觉之
D.伦举吏多至九卿     见无非牛者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语至夕   
相互谈话到晚上
B.躬自斩刍养马,妻执炊爨
他亲自切草养马,妻子烧火做饭
C.伦案之愈急,后遂断绝
第五伦查问更加急切,后来(用牛祭神的事)就断绝了
D.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
第五伦选择那些家境丰足的官吏把他们全部遣送回家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五伦随淮阳国王朝拜京师,因应答为政之道得皇帝赏识。
B.因为当面反驳皇帝,所以第五伦最终没有做成扶夷县官长。
C.第五伦治理乱杀耕牛的现象,保护了会稽地区的农业生产。
D.第五伦因犯法被召回朝廷,百姓纷纷拦车相留,依依不舍。
5.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余皆贱贸与民之贫羸者。
②有妄屠牛者,吏辄行罚。
6.“不过从兄饭”一句有的版本译为“不到堂兄那里去吃饭”;有的译为“不给堂兄饭吃”,根据上下文,你认为哪一种理解更符合文意?请说明理由。
2020-07-17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