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29 题号:2160844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材料一:

近年来,字母词呈迅速扩张之势。以《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字母词为例,第3版收录字母词39个,第6版猛增到239个。特别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的不该使用外语的地方,字母词也屡见不鲜。我们中国人生产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产品,也开始流行洋名或汉英混合的名称。高耸在大都市中的一些公共建筑、楼盘上,只见英文标识,而不见汉语踪迹,让人恍若到了英语国家。字母词在汉语通用领域扩张,向社会发出了汉语英语可以混杂的错误信号。

英语入侵汉语,危及汉字汉语的安全。近二三十年来,英语正在改变中国年轻人的语言习惯、思维习惯,改变他们对汉字汉语的感情。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基石,如果任由字母词扩张、泛滥,将危害汉语的纯洁性,冲击中华文化的基础。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字母词也出现全球化的趋势。我们不能把字母词拦在中华文化的大门之外,可是也不能任由字母词泛滥成灾。因此,应该对字母词的使用加以规范和限制。

能不能仿效机动车的出行规定,让字母词的出行更规范?

语言文字的使用可分为三个领域。一是公民个人生活领域,类似人行道,字母词可以自由通行。二是专业领域,也就是专业人员和部分人群才经常使用的专业用语用词,比如X光、B超、A股、B股等。在专业领域内,有些字母词用汉语代替很不方便。专业字母词只在专业范围内交流使用,不需要大众都看得懂,又因为它不进入通用领域,对汉字汉语的影响甚微。因此,专业领域类似慢车道,少量字母词可以通行。三是面向公众的通用领域,就像快车道,字母词应该禁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文规定,国家机关、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汉语文出版物、广播电台电视台、公共服务行业等,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字母词来自外语,外语显然不符合我国通用语言的规范和标准。

现在,有些人主张取消通用领域对字母词的限制,理由有两条:一是吸收外来语丰富汉语,二是字母词比汉语简单好用。其实,没有人反对吸收外来语,只是要求翻译成汉语再吸收。我们完全可以找到对应的中文简称代替字母词,它们同样简单好用。现在通用领域正在使用的字母词,有一些的确没有相应的汉语简称代替。这就需要政府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组织权威的翻译委员会定期翻译公布,比如:“CPI”消指代替,“PM2.5”微尘2.5”代替,等等。

在面向公众的通用领域中,语言文字是给最广大的人民看的。可是,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不懂英语,更不明白这些字母词的含义。在通用领域限制字母词,不仅是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尊重,也是对不懂外语者的理解和尊重。

(摘编自傅振国《警惕字母词侵蚀汉语》)

材料二:

从秦代书同文算起,汉语已然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历程。当今,出现了新的景象:使用字母词形成热浪,令人注目。

汉语中出现外来词,自古有之。一种语言,只要跟其他语言密切接触,就难免出现外来词。汉语的突出特点是使用方块汉字。不管是繁体还是简体,都能帮助我们把同音的词语所表示的意思分辨清楚。比如:飞屑吸入人体致癌。(魏润身《挠攘》)这种石头也能治癌。(柳建伟《突出重围》)这里出现了致癌治癌,二者的前一个字都读zhì。正是因为字的形体有所不同,才保证了不会引起误解。这是使用拼音文字的书面语做不到的。

面对风起云涌的字母词,一方面,要看到字母词的语用价值。对于使用者而言,字母词具有美感引力。其一,视觉引力,从字形上凸显某种事物,使之显得醒目突出,如巴萨vs皇马。其二,新知引力,通过字形求解字义,增长知识,如GDP指国内生产总值。其三,心态引力,由于字母词新颖而带国际味,因此可以引发人们心理上的高雅感和奇异感。如某营养品的盒子上面,印着小一号字体的“TRT”“TRT”是什么,没几个人知道,可看起来显得有档次。诚然,字母词不属于汉语汉字,不能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但是,可以把它看成一支外来的特种生力军,让它配合汉语汉字,发挥其特定的作用,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那么,字母词的普遍使用,会不会引起汉语汉字的混乱?这不必担忧。阿拉伯数字也是外来的,但是,其在汉语中的使用并没有伤及汉字文化,因为汉语有汉语的应用规律。比如八十八岁叫作米寿,这是因为拆开是八十八;九十九岁叫作白寿,这是因为减去。这种文化底蕴深厚的用法,阿拉伯数字能够干扰吗?

另一方面,要看到字母词的局限性。字母词的使用,缺乏实实在在的群众基础。比如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除了内行,能看懂的少之又少。

语言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已郑重指出:辞达而已矣。广大群众看不懂的东西,其生命力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明确字母词这一弱点,运用时要想办法弥补。个人以为,可以编写一部《英文字母词词典》,同时有必要立项研究如何做好字母词汉化的工作。

(摘编自邢福义《辞达而已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汉语通用领域,字母词的不断扩张,将错误地引导人们将汉语英语混用。
B.英语改变着中国年轻人对汉字汉语的感情,这会冲击中华文化的基础。
C.汉语与其他语言密切接触后,不免出现外来词,这在历史上有迹可循。
D.由于汉语使用方块汉字,所以我们能根据字形将同音的词语分辨清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提出了要对字母词的使用加以规范和限制的观点,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
B.材料一认为无相应汉语简称代替的字母词可由权威部门定期翻译公布,比如“很SA”用“很飒”代替。
C.材料二介绍了字母词对使用者的三种美感引力,视觉引力、新知引力、心态引力,并分别举例分析。
D.材料二认为编写一部《英文字母词词典》,并且对字母词进行汉化处理,是可以弥补字母词弱点的。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我们应该批评某些企业,他们将国货品牌的名字冠以各种外文字母符号,以此提升企业品牌的“高级感”。
B.有些字母词使用很方便,应该向大众推广。比如DNA,要是翻译出来既难记又难写,还不如DNA来得简明清楚。
C.某科研数据显示,从2010—2014年的《人民日报》中,每年选取一周合计35天的样本语料中出现字母词490个,共1597次。
D.在汉语部分词语中,阿拉伯数字是替代不了汉字的,比如“推三阻四”“不管三七二十一”。
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概括字母词的特点。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曾几何时,“冲动消费”是当代年轻人的代名词。和“货比三家”的中年人、“舍不得花钱”的老年人不同,他们“随心所欲”“疯狂刺手”。特别是在网购便利的背景下,年轻人更是沉迷于“买买买,我买故我在”带来的疯狂快感中。彼时,头部主播一声“OMG,买它!”,就能让无数网友激情下单,疯狂剃手。这也使得有的青年成了“隐形贫困人口”。然而,近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却放下以往过度的消费欲望,开始“反向消费”,主张起“该省省,该花花”。而这种更理性、关注可持续和强调性价比的消费观念,也不断影响着市场发展趋势。它是野性消费、超前消费的对立面,是一种积极、绿色且深思熟虑的消费选择。与源于经济压力被迫减少开支、牺牲质量的“被动降级”不同,“反向消费”并非只以“省钱”为主要目标,而是在理性、绿色、健康、可持续的价值观驱动下,不再追求“面子工程”,选择舍弃“不必要”,是要把可支配收入最大化利用,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多的快乐。

“反向消费”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代青年消费逻辑、生态文化、社会意识等方面观念变化的影响。随着人们对共享经济理念的认可以及受“反向消费”热潮的影响,年轻一代在面对不常用的产品时,逐渐开始接受并热衷购买二手商品,甚至会主动将闲置品出售,实现物品使用权的有效循环。这部分年轻人的观念已经发生转变,他们积极回归商品的自身价值和本质用途,积极参与到这种二手商品的售卖循环中。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越来越多的共享产品和服务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共享单车、共享衣橱、共享住宿等。这些共享物品的出现,都极大地方便了年轻人的生活,让他们可以在轻松享受到所需资源的同时,不必付出过多的金钱和时间。过去的消费者,支付意愿会受到商品的心理所有权(即个体对目标物的心理拥有感)影响。而现在的青年消费者则不再强调对商品的物质占有,而是将目光转向使用体验。因此,这种对无形资产的接纳和非物质化的转变,使得年轻人的生活更加灵活和自由,迎合了他们的可持续消费价值观,也与目前营销学中更加关注服务提供、无形资源和价值共创的观念一致。

在购买全新商品时,积极参与“反向消费”的年轻人也不再盲目跟风追求牌子与面子,不再攒钱购买超出预算范围内的奢侈品以彰显自身的品位与身份。随着对于消费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和理性,青年群体更愿意选择性价比高的平价商品。在渴望构建完整自我及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作用下,他们也强调耐用、方便、环保等青年更关注的商品属性,体现出青年群体追求个性发展与善于理性反思的群体符号特征。此外,“反向消费”热潮下的年轻人时刻注重“货比三家”。这些年轻人会在购买商品之前通过互联网了解产品信息,做足功课,“货比三家”,甚至货比几十家。他们还会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来获取其他消费者对商品的购后评价,然后综合考虑商品的性能、质量、价格、折扣诚意等多个方面,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商品。他们在“悦已”的条件下追求“质价比”,从而实现良性的节约、适度的消费。此外,随着“羊群效应”减弱,青年群体在消费时更依赖自己独立的判断,不愿跟风凑热度。

随着电商消费节大促的不断发展,消费者渐渐习惯在“6·18”“双十一”等购物狂欢节时囤积商品以享受大额优惠,可以省出一大笔开销。事实上,许多囤积的商品总是没能顺利消耗就过期了。这些因货在挤占人们生活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反向消费”下的年轻人则果断拒绝盲目囤货。他们观察到平台促销优惠规则设计复杂、购物节及促销活动频繁且时间跨度大等问题,购物欲被逐渐稀释;更关心自身消费权益的保障与购买物的合理使用,冲动囤货行为减少。消费者选择把可支配收入最大化利用,更偏向选择购买“我真正需要的”而非可能由外界因素诱导产生的“我想要的”,更偏向于购买保值、长期使用、耐用的商品。他们在选择使用或者保留商品时往往十分谨慎,通常会做深思熟虑的选择,强调消费“少而精”。

“反向消费”热潮下,许多人有意识地改变了之前的购物模式。他们拥有辩证思维,看待信息不会再盲从“潮流”。青年群体不再一味地追求西方品牌,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国内生产的带有文化符号的优质商品,国货成为安全可靠创新的代名词。尤其是在资源耗竭与环境威胁的影响下,当代年轻人更是选择“支持国货”,支持国内更具性价比的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期待同品牌共同成长。“反向消费”下的青年们具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对国货的认可度极高,他们对国内企业产生更强的同理心与品牌忠诚度,他们也会为国货的成长感到自豪与欣喜。随着民族自信心日益增强,中国年轻消费者对国货品牌的自信也随之增强,对国货的兴趣也日趋浓厚。

(摘编自孙瑾《年轻人“反向消费”的典型表现》)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我买故我在”到“该省省,该花花”,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在变,社会的发展在变,生活的压力让我们不得不减少开支。
B.与过去的消费者相比,“反向消费”的年轻人不在乎物质归谁所有,而是更在乎使用的体验感,因此生活也更加灵活和自由。
C.“反向消费”是一种积极、绿色且深思熟虑的消费选择,它强调购物要有理性,要考虑物品的性价比,反对“面子工程”。
D.各大购物节看似可以享受优惠,实则全是套路,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会掉入“我想要”的陷阱,而不是真正因为“我需要”而购物。
2.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反向消费”的一项是(     
A.租房时对于一些临时用品,会考虑租借或者到二手平台(例如闲鱼、转转)上购买。
B.买咖啡时选择自带杯子,点外卖时选择不需要餐具或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的频率。
C.小张在网上购物之前会浏览销售平台上提供的网友购后评价、询问朋友或热心网友等。
D.在“6·18”“双十一”“年货节”的时候认真研究平台机制,选择最便宜的囤积产品。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中将“反向消费”和野性消费、超前消费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反向消费”的优势地位,正面批判了过去错误的消费观念。
B.文章先阐释了“反向消费”的概念,然后再结合生活实际具体介绍“反向消费”的表现,让读者对“反向消费”有更清晰的认识。
C.“OMG,买它!”“我买故我在“”该省省,该花花”这些生活化的引用,让文章在理性反思的同时又具有生活气息,简洁贴切。
D.下面的说法体现了第四段的中心论点:“反向消费”下的青年群体会根据自身情况,平衡长期规划与短期欲望,他们的消费更谨慎、明确。
4.在“反向消费”的潮流下,下列对企业或商家提出的建议不合理的一项是(     
A.推出二手专卖、租赁、维修等服务。
B.为商品设计精美的外包装,以此来吸引顾客。
C.优惠活动设计要合理,简单直接。
D.打造有新意和个性的产品,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追求。
5.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当代青年“反向消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024-03-20更新 | 22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当下,源源不断的热钱涌入教育培训行业,在线培训市场更是火热异常。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基础教育在线行业融资额超过500亿元,这一数字超过了行业此前10年融资总和。

然而,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在资本的驱动之下,不少培训机构采取商业化营销模式,还有个别机构采用“白条”“教育贷”等金融手段促销、吸引学员。有一些商业平台推波助澜,为了经济利益,对培训机构广告大开绿灯,甚至鼓励和引导他们竞相投放,其中不乏夸大宣传和虚假广告。

校外培训是做教育而不是做生意,不能套用商业逻辑,这是必须明确的一条底线。涌入校外培训的巨额资金去向何处?一个主要方面是广告投放。从综艺晚会,到公交车站、楼宇电梯,再到微信、短视频等网络平台,校外培训广告可谓铺天盖地。另一主要方面则是大量低价课程,“20元26课时,再送教辅材料”,而且多是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类培训。

虚火之下,资金链断裂、爆雷跑路的现象时有发生。就在不久前,在线教育企业“学霸君”宣布倒闭,优胜教育也承认公司资金链断裂。企业“一倒了之”,后果却由学生家长来承担,不仅课程被迫暂停,缴纳的培训费更是无处可寻,最终降低了行业整体的信誉度。“一些培训机构为了占领行业主导权,以赔钱模式运营,目的是挤垮中小机构。而恶性竞争的同时,培训机构自身也面临经营风险,一旦融资跟不上,资金链断裂,企业可能迅速倒闭,造成群众预收费无法退回,损害群众的利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校外培训的兴起原本是一件好事,无论是兴趣上的培养拓展,还是学业上的培优补差,校外培训都为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这必须以教育公益属性为前提。而且,校外培训属于民办教育的范畴,《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收取的费用应当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改善办学条件和保障教职工待遇。

但如今,校外培训的虚火越来越旺,铺天盖地的广告之下,家长的焦虑与日俱增,似乎不给孩子报个培训班,就是在虚度时间,会立马被赶超。

面对网络上发起的“辅导机构效果到底怎么样”这个问题,有家长无奈表示:“各种帮助解题的软件,让孩子遇到困难不是首先去独立思考,而是立刻拿起手机寻求软件帮助”“自从上了在线辅导班的课程,孩子的视力直线下降”。还有网友表示:“身边同学同事都在报辅导班,只能随波逐流,关系到孩子的成绩,谁也不敢落后。”

(摘编自《校外培训行业乱象频发》,《人民日报》2021年03月18日)

材料二:为让学生学习在校园内“吃饱”“吃好”,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省近日出台了《湖南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方案》。家长、校长对此有什么反响?10月17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10月16日早上9时,长沙市民陈丽带着孩子来到湖南省博物馆参观。她说:“现在周末时间很充裕,带孩子到博物馆看看,既能放松放松,也能增长见识。”

陈丽的孩子正上小学三年级,以前她经常听别人提起“小学三年级是孩子学习的一个转折,作业会越来越多,做作业到晚上10点是常有的事”,没想到现在“双减”政策出台,孩子的作业在学校课后服务阶段就能完成。“那种家长辅导作业‘鸡飞狗跳’的时代不复存在了,幸福感满满。”

记者采访发现,大多数家长都对“双减”政策持欢迎态度,他们认为把周末还给孩子,能让孩子们有更多时间亲近大自然,学学喜欢的艺术、体育等项目,或是去博物馆、科技馆、公园这些孩子们爱去的地方。这些不仅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可以提升他们的全面素质。

不过,也有少数家长有些担心。长沙市民欧阳先生的孩子今年读初二,“孩子明年就要参加中考了,现在每天作业量很少。虽然‘双减’政策中要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须防止偏题、怪题、难题,但不补课,总担心孩子将来考不好。”

家长们表示,希望“双减”政策能执行到位,更希望学校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让孩子在学校就能学好。

“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考试压力才能减轻,这才是‘双减’的目的。”长沙市开福区第一中学校长阮南阳介绍,学校正研究推进“学为中心”的课学教学改革行动,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扭转“教师只关注教,而学生不是真学”的课堂被动局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合理安排作业也成为各个学校关注的热点。在临武县第三中学,学校对课堂作业和周末作业优化布置进行了集体研讨,加强作业研究,优化作业设计,不让学生成为刷题机器。在为学生“减”作业的同时,老师加强作业设计与探讨,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设计作业,侧重对学生素养和能力的提高,确保学生每天做“有效”的作业。

“课后服务不仅只有作业辅导,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安化县第一芙蓉学校校长廖耀南认为,“双减”之下,学校还要做好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加”法。记者了解到,该校课后服务内容包括机器人、舞蹈、武术、篮球等40多个兴趣班,供学生自主选择,还根据“安化黑茶”地域品牌特色打造了“茶道文化”,从茶的历史、茶的制作、茶的礼仪、茶的文化、茶的故事等方面进行“茶道”教育。

多位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双减”政策需要家校形成合力。家长要着眼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保持良好心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重视“五育并举”,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摘编自《湖南:“双减”政策落实,家校还需合力》,《湖南日报》2021年10月1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少教育培训机构在资本的驱使下,采取商业化营销模式,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背弃了公益属性,偏离了教育的方向。
B.培训行业存在恶性竞争,一些机构为了占领行业主导权,挤垮中小机构,以赔钱模式运营,而其自身也存在倒闭风险。
C.大多数家长都对“双减”政策持欢迎态度,他们认为孩子周末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身心健康和提升全面素质。
D.少数家长担心“双减”政策会影响到孩子将来升学,是因为孩子在校作业量比之前减少,孩子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涌入校外培训的巨额资金去向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广告投放,另一方面则是大量低价课程,而且多是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类培训。
B.无论是兴趣上的培养拓展,还是学业上的培优补差,校外培训都为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C.根据阮南阳介绍,他认为学生成绩不佳,是因为学校没有做到“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学生不是真学”这种课堂被动局面还存在。
D.“双减”政策之下,学校还要做好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加”法。只要学校把这些政策具体落到实处,孩子就一定能健康成长。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双减”政策所倡导的行为的一项是(       
A.孩子周末去博物馆、科技馆参观学习。
B.老师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
C.学校不允许教师给学生布置学科作业。
D.各地可以对学生开放当地特色文化项目。
4.材料一中教育培训行业所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请分点概括。
5.结合两则材料,概括推行“双减”政策的积极意义。
2021-12-19更新 | 9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小说《地泉》是作家阳翰笙的代表作。上世纪30年代《地泉》再版之际,阳翰笙邀请作家茅盾。为其作序。茅盾在文中直言不讳:《地泉》“缺乏对于社会现象全部的、非片面的认识“缺乏有感情去影响读者的艺术手腕”。为人作序,像茅盾这般指出作品不足,而且言辞如此犀利者,并不多在再版后的《地泉》一书中,阳翰笙不仅全文收入这篇序言,还收入了其它几篇含有批评意见的文章,目的就是“使我及本书的读者,都能从他们正确的批评中,得到些宝贵的教训”。

焦菊隐,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总导演,曾针对戏剧界过于看重明星效用现象提出批评。他认为即使靠明星赢得了眼前的票房,但从戏剧艺术的长远健康发展看,也得不偿失。所言理性中肯,并不怕薄了那些熟识的舞台明星的情面,对当时一味追逐明星的舞台倾向发出了清醒之声。

这表明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镜子与良药。今天,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文艺现象和文艺思潮层出不穷,尤为需要文艺评论增强朝气锐气,更好发挥激浊扬清、褒贬甄别的作用。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和锐气,是来自文艺现场的呼唤,也是推动文艺发展的必然要求。

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首先要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对文艺评论者来说,具备批评精神意味着敢于实事求是地评价作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不能碍于情面,避而不谈,要客观公正地从作品出发,对作品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判断与评价。事实证明,那些不痛不痒、回避问题的文艺评论,发挥不了应有作用,终将行之不远。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作家艺术家来说,具备批评精神的文艺评论能够帮助自己客观认识创作得失,提升艺术创作水准和思想认识水平。对读者观众来说,通过批评性的意见能更全面地认识文艺作品,更深入地理解文艺现象。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有洞见的文艺锐评更能得到受众的信赖珍视和自发传播。倡导批评精神、强化褒贬甄别功能的文艺评论,还有助于营造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促进文艺生态健康有序地发展。

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要以扎实的专业素养为根基。评论者要能够从思想、艺术等多个维度,对文艺作品做出精到的分析,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肯定优长,把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推介给读者观众。在20世纪戏曲艺术的现代转化中,古老的戏曲艺术之所以能够去芜存菁、重获新生,一些理论评论家的专业眼光和评论引导功不可没。

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还要走出书斋和自我的小天地,深入广阔的文艺现场。只有深入文艺现场,文艺评论者才能逐步培养起对文艺作品、文艺现象、文艺思潮敏锐的感受力和精准的判断力,才能管中窥豹,一叶知秋,及时捕捉到文艺创作、文艺生态与文艺思潮的新动向与新气象。这样写出来的文艺评论,也就跳出了“自说自话”“隔靴搔痒”等窠臼,言之有物、生机涌动,更容易引发共鸣,让文艺评论更接地气、更有人气。

新时代新征程呼唤着文艺的繁荣发展。百花齐放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离不开强有力的文艺评论。增强朝气和锐气,新时代文艺评论必将大有可为。

(摘编自徐馨《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

材料二:

“好处说好,坏处说坏”是文艺评论的道德“底线”。但事实上,因为利益和偏好而对文艺作品进无原则吹捧和无根据棒打的现象却总是存在的。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就在《骂杀与捧杀》中就批评过这种“骂”与“捧”的乱象,并指出“批评的失了威力,由于”‘乱’,甚而至于‘乱’到和事实相反”。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文艺评论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多,传播方式也越来越丰富,人人都是评论者成为现实,公号、微博、短评、短视频、弹幕等,构成文艺评论的大千世界。由于受到各种利益、动机、个人偏见、商业竞争的驱动,骂杀和捧杀现象常常出现。其恶果在于,扰乱文艺评论的生态,混淆观众和读者的视听,引发种种人为的对立和冲突。这几乎可以说是文艺界的公害,不仅影响到创作生产者的利益,而且也伤害了观众和读者的权利。

这种骂杀和捧杀,其共同点是只顾利益、只讲立场、罔顾事实、罔顾理性。有的对文艺作品过度拔高,甚至举劣为优,“艺术创新”“史诗”“才华横溢”“艺术高峰”“黑马”等帽子满天飞,背后其实反映的往往是票子、圈子、面子这所谓“三子”的利益;有的则是对文艺作品大打出手,指责作品一无是处,而事实上剧集才刚刚开播、电影还没有上映,他们只是根据演职员名称、幕后消息、映前广告等就盖棺定论,背后反映的往往是个人好恶、博眼球动机和种种不可告人的商业利益。与此相关还有完全主观的选边刷高分和选边刷低分,党同伐异、硝烟弥漫,造成评论生态的种种不健康乱象。创作者们深恶痛绝,观众读者嗤之以鼻。

(摘编自尹鸿《肃骂杀捧杀之乱象,倡风清气正之评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茅盾坚守文艺评论的道德底线,“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直言不讳地对阳翰笙的小说《地泉》提出了批评意见。
B.文艺评论者须具备批评精神,敢于实事求是地评价文艺作品,这样才能发挥文艺评论激浊扬清、褒贬甄别的作用。
C.文艺评论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多,人人都是评论者已成现实,文艺评论的生态因而遭到破坏,引发人为的对立和冲突。
D.“骂杀”和“捧杀“表面上是矛盾的两种现象,但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只顾利益,只讲立场,罔顾事实与理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评论者倘碍于情面,就会对所看到的问题避而不谈,甚至会把“史诗”类高帽冠于劣质作品。
B.文艺评论一旦失去朝气和锐气,就会缺乏批判精神,不利于促进文艺生态健康有序地发展。
C.若抱“躲进'书斋’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态度,文艺评论者就难跳出“自说自话”隔靴搔痒”的窠臼。
D.“骂杀”和“捧杀”现象扰乱了文艺评论生态,几乎成为文艺界的公害,文艺评论者应该自律。
3.下列选项中,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引用关于良药的名言,论证了文艺评论能够帮作家艺术家客观认识自己,让读者观众全面认识作品。
B.材料一举20世纪戏曲艺术重获新生之例,表明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需以扎实的专业素养为根基。
C.材料二引用鲁迅的话,论证了那种基于自身利益与偏好的骂杀与捧杀乱象由来已久,并使文艺批评失去威力。
D.材料二用两个“有的”一个“还有”,列举了三种情况,使读者对骂杀与捧杀的乱象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两则材料都是文艺评论,但论述角度和论述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3-08-14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