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9 题号:2162542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甫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下列对本诗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同是正衬手法。“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向空间开拓视野,就时间驰骋遐思,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下句说明“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D.尾联运用典故,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此典故,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的感伤。
2.比较本诗与《登高》所表达思想感情的异同。
【知识点】 杜甫(712-770) 写景抒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注】①此诗是杜甫晚年流离漂泊时乘舟初到岳阳所作,此时国破家衰,诗人贫病交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千里之广和百层之高,写岳阳城气势,意境阔大,但情感基调感伤。
B.作者在颔联精心锤炼“翻”“洒”二字,以听觉和视觉描摹风雪夜的江上风景。
C.颈联写诗人遭遇艰难和危险的处境,其雄才大略无法施展,但诗人志气仍在。
D.尾联呼应上文内容,用《逍遥游》中鲲鹏的典故,反映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
2.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3-06-09更新 | 11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①使君同到

杜甫

老夫卧稳朝慵起,白屋寒多暖始开。江鹳巧当幽径浴,邻鸡还过短墙来。

绣衣屡许携家酝,皂盖②能忘折野梅。戏假霜威促山简,须成一醉习池回。③


【注释】①高三十五:指高适,时在蜀任职。②皂盖:古代官员所用的黑色蓬伞。③西晋时山简镇守襄阳,常往习家池醉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诗代书,邀请好友到草堂宴饮,侍御、使君是官职名称。
B.首联写自己住在茅屋,但生活还安稳;天气虽然寒冷,也已经转暖。
C.诗中绣衣指侍御史王抡,尾联“霜威”也是指这位侍御史的威严。
D.诗中运用借代、用典等写作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而又浅近朴实。
2.诗歌第二联广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2023-08-07更新 | 15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释]①该诗是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②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③卧龙跃马:指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代指诸葛亮和公孙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时间和天气特征,冬季昼短夜长,霜雪方歇夜晚雪光明朗如昼。
B.颔联视听结合写所闻所见,有声有色,前句气势苍凉恢弘,后句辞采清丽。
C.颈联刻画了夔州的典型环境,“野哭”富有时代感,“夷歌”具有地方性。
D.尾联写远眺武侯庙和白帝庙,以英雄自比,表达了自己终将逝去的感伤。
2.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发出“艰难苦恨繁霜鬓”的慨叹,本诗也有类似的感情,请结合“艰难”二字具体分析本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020-11-26更新 | 1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