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荀子(前313-前238)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 题号:21659306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神明自圣心备焉。故不积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而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神明自             得:获得
B.故不积             跬:一步
C.骐骥一跃                 骐骥:骏马
D.而舍之                 锲:刻
2.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锲而舍   ②蚓无爪牙
神明自得   ④蟹六跪二螯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相同
B.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C.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不同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中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B.蚓无爪牙之利
C.而神明自得
D.无可寄托
4.下列对画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雨兴焉                      译文:风雨就会兴起。
B.积善成德。                  译文: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
C.圣心备焉。                  译文: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译文: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劝学》(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明而行无过矣       知:智慧B.而闻者            彰:清楚
C.而江河                    绝:横渡D.君子非异也     生:习惯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青,取之        ②而寒
B.①𫐓使然也        ②不如须臾所学也
C.①故木受绳        知明而行无过矣
D.①登高               ②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2023-01-04更新 | 6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乙)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填涂四处。

比数年[A]来[B]颇发愤[C]自惩艾[D]悔前所为[E]而聪明衰耗[F]殆[G]不如曩时[H]十一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句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与今天的“步”不同。
B.“筋骨之强”,与韩愈《师说》中“句读之不知”的句式具体结构不同。
C.“辄复不省”与荀子《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两句中的“省”意义不同。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与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传”意义不同。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2)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5.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
2023-11-10更新 | 16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劝学》(节选)和《师说》(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下列加点的字词理解错误的一项(     
A.积土成山,风雨兴     焉:在这里B.吾从而            师:以……为师
C.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固:本来D.君子非异也        生:习惯
2.对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含义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蚓无爪牙之利
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②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④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致千里       ⑥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⑦蟹六跪二螯                         ⑧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A.①③④/②/⑤⑦/⑥⑧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C.③/①④/⑧②/⑤⑥/⑦D.②③/①④/⑤/⑥/⑦⑧
4.从句式特征看,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耻学于师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对下列关于《劝学》《师说》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C.《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后者。
6.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022-11-14更新 | 3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